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问: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广西“老兄弟”最能打,但人数不多。太平天国在湖南、湖北扩军,虽说战斗力不如广西兵,但数量庞大,战斗经验也丰富,是太平天国发展壮大的关键。

一、广西士兵骁勇善战,却不好扩军

太平天国运动14年,广西“老兄弟”的战斗力最强悍,意志也最坚定,是太平军的核心与骨干。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广西“老兄弟”,几乎都是从天地会斗争、“土客械斗”中成长起来,再加上拜上帝教的熏陶,他们有着一种战斗的“信仰”,战斗力是可想而知。

金田起义时,太平军能战斗的士兵不足1万,却多次打破6万清军的包围圈,最终杀向南京,确实不简单。

1861年赤岗岭之战,鲍超、曾国荃率湘军一万余人发起进攻,刘玱琳率1200广西“老兄弟”顽强反击,湘军死伤惨重,却未能摸到营垒门前。

如果不是赤岗岭其他将士叛变,鲍超、曾国荃未必拿得下这块阵地。刘玱琳的战斗意志,连曾国藩都敬佩不已:“粤西老贼,狂悍、狡诈,往年官兵损失,实乃老贼。”

1864年,太平天国灭亡后,但还是有部分“老兄弟”继续坚持抗清。他们在遵王赖文光的领导之下下,与“捻军”联合,在高楼寨之战打死满蒙第一名将僧格林沁,全歼八旗精兵7千余人。

尹隆河之战,赖文光团团包围淮军主力,斩杀数千人,刘铭传陷入绝境。若非鲍超突然从后面杀出来,刘铭传估计难逃一死,或者被俘虏。

纵观太平天国运动14年,及其余部的战斗,广西的“老兄弟”确实厉害,但整体人数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点。

首先,广西活动期间,太平天国核心成员主要是“客家人”,麾下的士兵也同样是如此。晚清时期,广西“土客矛盾”相当尖锐,彼此经常械斗,虽说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但矛盾很深,很难融和到一起。

金田起义,石达开率5千人参加,都是客家人。黄金文从博白一路招募士兵,得到6千余人,依然是客家人。韦昌辉麾下的2千兵马,同样如此。天王洪秀全本人就是客家人,“首义五王”也是客家人。

其次,太平天国奉行拜上帝教,除了“天父”之外,拒绝承认其他偶像存在,这跟天地会就出现了矛盾。天地会,信仰多种“偶像”,且纪律非常散漫,他们山头林立,与太平天国的信仰,以及管理模式产生冲突。

如此,广西期间,太平天国对天地会不感兴趣,并多有派排斥。天地会与清军战斗失败之后,许多人选择投奔太平军,但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例如,“江南大营”第一猛将的张国梁,以及冯子材,都是天地会出身,曾参加太平军,后转投清朝。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土客矛盾”以及信仰问题,注定太平天国在广西不能大规模扩军,也无法在广西开拓基地。所以,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没有选择在广东、广西立足,而是选择北上,原因就在这里。

二、蓑衣渡之战惨败,太平天国调整策略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到9月攻克永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总计2万人左右。从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人数总体变化不大。但是,太平军进入湖南、湖北之后,短短几个月,包括家属在内,人数达到60万,战斗士兵20万,令人惊叹不已。

湖南、湖北大量扩军,与一场重要战役有关,就是蓑衣渡之战惨败,太平天国调整了策略,开始大量扩军。再则,湖南、湖北特殊的社会环境,又给太平军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1852年4月,悍将罗大纲充当前锋,率2千士兵乘着雨夜出击,击溃了安徽绿营军。杨秀清旋即率主力追随,从清军的眼皮底下突围,钦差大臣赛尚阿、向荣到第二天才知道太平军远离,方才追击。

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先攻打桂林,围攻一个月后撤离。此时,太平天国定下进攻湖南,在两湖发展的战略计划。可惜,杨秀清中途攻打全州,浪费了11天的时间,让江忠源赢得部署防御的良机。

江忠源,湖南新宁人,湘军鼻祖,组建湘军比曾国藩还要早。太平军从桂林撤退之后,他料想杨秀清肯定杀向湖南,便在全州蓑衣渡设下埋伏,亲率2千兵马伏击太平军。

连日以来的胜利,杨秀气被冲昏了头脑,他认为清军不堪一击,便失去了戒备之心,让全军登船出发,两岸缺少护卫。结果,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埋伏,南王冯云山阵亡,广西“老兄弟”伤亡数千,元气大伤。

数千“老兄弟”,是太平天国的家底,南王冯云山则是“灵魂”。此战惨败,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能战斗的不足五千人,而清军则是7万,他们继续围追堵截,太平天国面临存亡的危机。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进入湖南之后,杨秀清不得不改变策略,不再排斥天地会。为此,杨秀清让出身天地会的罗大纲出马,在郴州、永州、桂阳等地招募天地会、矿工,相继得到6万余人,太平军再次满血复活。

矿工的组织性、纪律性很强,且都是独自参加起义,而没有带着家属(本身就没有成家),故而战斗力很强。为此,杨秀清以矿工为基础,组建“土营”,也就是所说的“工兵”,专门挖掘地道,用于攻城战斗。

1852年11月,太平军从长沙解围,继续北上,夺取益阳、岳州。次年2月又攻克了武昌,夺取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

益阳、岳州、武昌期间,太平军继续扩充,将渔民、船夫、脚夫、水手等编入战斗序列,并组建“水营”,拥有船只八千艘,实力快速膨胀。

太平天国调整策略,在湖南、湖北大量招募士兵,扩充队伍,这是太平军能顺利杀入南京,与清朝隔江对峙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湖南、湖北成就了太平天国的事业。那么,为何湖南、湖北容易扩军呢?继续往下看。

三、湖南情况特殊,便于大量招兵,且战斗力比较强悍

调整策略,就能扩充数十万人,着实不可思议,杨秀清是如何做到呢?湖南特殊的社会环境,是太平天国能够大规模扩军的关键,且他们的战斗力比较强悍。

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说:“自书契以来,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无他故,专灭洪寇之功耳。”

这话意思是:“湖南几千年来,政治、军事相对比较落后,在历史上也没留下多少痕迹,更别说主导朝廷局势。如今,湖南兵锋所向,遍及全国,都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

从王闿运所言可知,湖南士兵战斗力很强,湘军非常能打仗,清朝就是依靠湘军才灭了太平军。同时,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湖南具备诞生优势兵丁的土壤”,太平天国同样是受益者。

那么,近代湖南的社会环境究竟是怎样,为何能产生如此多的优质兵丁。主要是三个原因,缺一不可,湘军、太平军都从中得到好处。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首先,湖南的天地会运动非常活跃,跟广西、广东一个档次,甚至更加猛烈。晚清时期,“宿敌”天地会再次兴起,湖南、广西交界处是个“火药桶”,经常爆发起义,烽火连天。

金田起义之前,湖南已经爆发雷再浩起义、李沅发起义,他们率兵纵横湘南广大地区,攻城略地无数,部队发展到数万人。可惜,天地会山头林立,彼此未能相互支援,结果被清军各个击破。

起义失败后,雷再浩、李沅发的余部到处打游击,占山为王,清朝也很难将其扑灭。因为,天地会跟农民难以分清,官兵镇压频繁,他们隐姓埋名,转而从事农业;一旦风头过去,为了生存,依然“落草为寇”,后则参加太平天国。

再则,随着江苏、浙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成为明清新的粮食生产基地。清朝为了给京师补给粮食,湖南、湖北是剥夺的重灾区,农民压力很大,也给天地会生存土壤。

鸦片战争之后,为了征收赋税,赔偿列强款项,湖南、湖北的渔民、船夫以及小商贩,都成为清朝搜刮的对象。天地会起义之后,清朝又就地筹款,给军队提供饷银,民众不满的声音到了极点,故而大量参加太平军。

益阳、岳州、武昌一带的渔民、船夫、水手等十几万人,基本全参加太平军,且全家投军。如此,太平军才能顺利通过洞庭湖,并组建一支强的水师,具备了东征南京的条件。

最后,湖南民风剽悍,尤其是天地会、矿工、市井之徒,其战斗力堪称一流。无论是参加太平军,还是鲍超组建的“霆军”,他们都是令对手闻风丧胆。

1853年5月,林凤祥率2万精兵北伐,主要将领是广西“老兄弟”,士兵则是在湖南参加太平天国的天地会、矿工。北伐不到半年,太平军杀到天津郊外,燕京震动,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1855年,胡林翼让鲍超南下招募士兵,在湖南天地会、矿工、市井、无赖、地痞中寻找兵丁,得到3千余人,组建“霆军”,这是湘军战斗序列中最强的存在。

“霆军”士兵的招募,以及将领的选拔,与曾国藩的“书生农夫”联合体完全不一样,他们几乎都是亡命之徒,战斗力令人震撼,但纪律也很糟糕。“霆军”崛起之后,太平军压力很大,陈玉成、李秀成感触最深。

1852年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因蓑衣渡惨败,能战斗的士兵不足五千,广西出来的“老兄弟”损失惨重。但是,湖南、湖北特殊的环境,让太平军得以满血复活,迅速恢复到数十万,并组建了工兵、水师。

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1853年3月,太平军夺取南京、镇江、扬州,与清朝隔江对峙。此时,距离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才半年时间。可以说,太平天国发展壮大,离不开湖南,以及湖北。但是,湘军也崛起于湖南、湖北,最终扑灭太平天国,着实有意思。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难道主力除广西兵外,出广西时兵力兵力二万,从武汉攻南京时超八十万,难道湖南湖北兵占大半?

优秀作者:岩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