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问:“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清军入关以后一直对汉人有所提防,尤其是清朝前期,重要的官职几乎都不会让汉人担任。九门提督就是其中之一,九门提督是权力极大的驻京武官,他主要负责保护京城内城九座城门,还要负责巡夜、救火等事务,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卫他是皇室禁军的司令,负责保护皇室的安全。这个官职要承担这么重的责任,不要说汉人连一般的满人大臣也无法担任,能担任这个官职的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比如康熙时期的隆科多,乾隆的心腹福康安和和珅。

九门提督虽然权力很大,手上有三万精兵,皇帝都要依赖他守卫京城,不过九门提督的军队也是隶属于兵部,兵部尚书也是从一品官职,前期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是上下级关系,后来虽然他们品级相同,但是九门提督的任命还有物资的调动都需要兵部批准,而清朝又是君主专制,兵部当然也是听命于皇帝。而且兵部可以在九门提督周围安排上皇帝的眼线,九门提督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皇帝那里,而且并不如果提前得到情报可以断了九门提督的物资,让他们没有军械和粮食的补充,如果没有物资军队自然也不会听九门提督的差遣的,九门提督想要造反更是不可能。

在古代,皇帝可以说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身份了,正所谓树大招风,皇帝的权力大了,觊觎的人当然也不在少数,所以,皇帝特别重视皇城的安全性,不仅要把国都定在易守难攻的地方,还要修建护城河、城墙、城门等等,并派专门的人手防卫。我们观看古装剧的时候,在皇帝身边出镜率最高,也是主要掌握兵权的官员一般有两位,一个是九门提督,另一个是兵部尚书。对于很多“小白”来说,似乎九门提督手中的实权更多,毕竟京师里出点啥意外,人家都能带着一帮小弟赶来。但是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贵为六部主官之一的兵部尚书,地位却更加显赫。那么相比之下,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到底哪一个权力更大,地位更显赫呢?

“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从历史的渊源和历朝历代官方部门的整体架构来看,兵部最早就是尚书省下的一个从属部门,兵部尚书自然也就是尚书省长官的小弟了,尚书省的老大是尚书令,由于手中权力太大,皇帝常常会让自己中意的儿子担任。此时尚书省的副手左右仆射就成了实际最高长官,其中尚书左仆射管理礼、吏、户三部;尚书右仆射管理兵、刑、工三部。

到了唐朝的时候,皇帝为了平衡权利,搞出了个“政事堂”,官员只有进入其中,才能有资格和皇帝商讨国家大事,后来这种官员给了个“同平章事”的官衔。

到了唐后期,尚书省的主官虽然地位高,却往往进不了“政事堂”,这就很尴尬了,手中的权利也就开始缩水了。宋朝也有兵部尚书衔,但两宋官制很有“个性”,往往官和职是分离的,所以宋代兵部压根就不管军事,军权在枢密院手中。那么兵部干什么呢?就是负责仪仗、武举、管理军籍等等,换言之,兵部尚书只能算是拿俸禄的官员而已。

到了明朝,兵部尚书的春天就来了,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把丞相给废了,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下权力就大了。清朝很多制度承袭明朝,到了清雍正时期,因为要频繁对西北用兵,为了处理政务,就设置了“军机处”,从此之后,兵部甚至是内阁的权利都被架空,尤其是兵部,俨然成为单纯的政策执行机构,就这样,兵部延续到清光绪年间被裁撤,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烟海之中。兵部本身权利是很大的,就拿清代的《大清会典》来说,其中明确了兵部应该“掌厘治戎政,简核军实”。在兵部之下有四个主要组织部门,分别为武选、职方、车架和武库。

武选就是负责军职人员的升迁任免;职方是对绿营军的武官士兵进行赏罚判定的,还连带进行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车架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全国马政和文书传递工作的部门;武库即掌握兵籍、武器装备和进行武举选拔的部门。四大部门虽然本身的职责不同,但全部都要向兵部尚书负责,由此可见,兵部尚书手中的权利应该不小,但问题在于,清代的兵部尚书虽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与军事有关,但却得不到兵权,原因很简单,兵权在皇帝手中抓着。

如果你还认为兵部尚书地位极高,权利极大,那还就真错了,这种盛景只在明朝时期发生过,从历朝历代的官员权利分配来看,也就明朝的兵部尚书拥有调兵的权利,其他朝代,就要另当别论了。相比历史渊远的兵部尚书,九门提督这个官的发展历程就简单许多了,因为除了清朝,其他朝代是没有的。所谓“九门”也就是北京城内九门的总称,包括崇文门、玄武门、德胜门、朝阳门等等。换言之,九门提督就是管理京师防务的官员,所谓“提督”,通俗的解释就是管理、监管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九门提督不是名词,而是动词,真正的读法应该是“提督九门”。既然你是管理防务的,那么手底下自然得有兵啊,考虑到清初主要军队为八旗步兵营,其最高长官为统领,因此一开始这个官衔叫做步兵统领。

康熙年间,八旗扩充了汉、蒙十六旗,加上京师的绿营马步兵,于是原本隶属于兵部职权的稽查城门、申禁巡夜、缉捕盗贼等等统统归了步兵统领。加上此前监管的巡捕三营事务,于是该官职就成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是不是有点绕口啊?到了乾隆年间,又加了两个营,“九门提督”的称呼也就正式形成了。

按照史料记载,九门提督在清朝官员体系中的地位很高,因为他的麾下长期有一支人数保持在三万人上下的军队,且人员整体素质高,战斗力强,是保卫京师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

至于说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谁的权利更大,大慧认为是没法直接比较的,因为兵部尚书在清朝官阶为从一品,九门提督也一样。不同的是,前者负责一些政治上的繁杂事务,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而后者就有一支能够左右皇室安全的正规军,但从这一点来看,地位显然是九门提督更为显赫。到了嘉庆年间,兵部尚书甚至已经完全和军事权力脱钩了。

但是从社会地位上看,能够当上兵部尚书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在清朝,地方官员中最高级别的是总督,他们往往会挂上兵部尚书这么个头衔。当然了,他们是不用负责具体事务的,算是纯粹的挂名,但这也直接证明了兵部尚书在政治中还是名义上的高阶职位,只不过是没有实权罢了。

如果再往前追溯到明朝,那么兵部尚书就狠了,完全手握兵权,实权大到让皇帝也害怕,压根不是负责京城防务的官员可以比拟的,特别是明朝负责京城防务的人大都是宦官,属于内官之一,就没有专属的品级,地位很低。这样一来,负责把守九道城门、手握重要兵权的九门提督就成了举足轻重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关上城门就能造反了,对于这一点,皇帝不会想不到,那么,皇帝们是怎么留后手的呢?

九门提督从何而来?权力有多大?九门提督,又叫做步军统领,是清朝时期才出现的官职,属正二品,当然,其他朝代也有职能类似的官职,在此不再赘述。之所以叫做九门提督,是因为这个官职负责的正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守卫工作,白天要盘查过往人员的身份,晚上则要按时宵禁、放哨,确保京城的安全。

“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也就是说,九门提督要对出入京城的人员身份负责任,如果混进了不良分子,导致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那么九门提督肯定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不仅如此,九门提督还握有兵权,可以调动八旗步兵中五个营的兵力,所以,九门提督的全称就叫做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这个“巡捕五营”,说的就是九门提督的兵权范围,而且还不是全部,还包括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等部门的人手。

具体来说,其统率的部队基本保持在3万人左右,而且兵员们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装备也很精良,所以九门提督手里的兵权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为了方便及时有效地镇压动乱,不让乱臣贼子轻易地打入城中。概括地说,九门提督具有军队、警察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九门提督所在的步军统领衙门隶属于兵部,与八旗、绿营位列同一等级的编制,而且兵力来源也正是八旗和绿营,平时需要按照兵部制定的军队规则进行操练,本质上是清军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职能来看,又带有警察的性质,因为九门提督及其率领的步军需要担负武装警卫的职责,守护城门安全、查验过往人员,如果出现什么治安事件,也要进行侦察和追捕。除此之外,执行禁令期间的街道戒严工作、皇室成员和官员们出巡时的秩序维护工作,都由他们负责,所以,虽然他们的编制是军队,但是承担的职能则相当于警察,因此,步军统领衙门也被看作是京城地区警察机关的前身。

九门提督的位置如此重要,自然不能随便任用,不然若是和反贼勾结起来,就相当于把城门给拱手让人了,皇帝的位子还能坐得安稳吗?所以,能坐到九门提督这个位置的人,不仅要能力、有背景,还得和皇帝有交情,必须得是皇帝信任的人,不然,皇帝绝不会把眼皮子底下的兵权给交出去。基于这层考虑,历任皇帝即位后,都会花费一番心思,挑选一个信得过的人去担任九门提督;比如,嘉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就特别忌惮当时担任九门提督的和珅,因为和珅一向与他不和,城门交给这样的人把守,嘉庆怎么可能放心呢?后来,乾隆去世,嘉庆赶紧把和珅赶了下去,这才了却了一桩心事。可见,九门提督这个官职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皇权的稳固与否,如果是皇帝的亲信,就能很好地保护皇权稳固,如果是皇帝的宿敌,那就会让皇帝愁得寝食难安,用“关上城门就能造反”来形容九门提督,还是相当贴切的。

皇帝是如何制约九门提督大权的?多疑,放在常人身上可能是一种毛病或者困扰,但是放在皇帝身上,那就是再寻常不过的心理了,毕竟觊觎皇位的人太多,他们又不会把心思写在脸上,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才是皇帝们信奉的准则。所以,即使九门提督是自己的亲信,皇帝也不可能毫不顾忌,而是要采取种种措施来制约他们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留后手的呢?

首先,皇帝会从体制上制约九门提督的权力。皇帝作为大权在握的头号人物,很多时候并不会亲自去做事,而是设立各种各样的机构和部门,让它们相互制衡、相互配合,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皇帝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监督和管理的身份,九门提督本质上也只是皇帝手底下的一个官职,权力再大也不会大过皇帝的心理预期。

上文提到过,九门提督是隶属于兵部管理的,所以,即使能调动数万兵力,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先得到兵部尚书的批准,同时,人员任免、物资调配等等事务也都要报请兵部尚书的意见,这样一来,九门提督的权力就被限制了大半,如果没有兵部尚书的同意,也只能调动自己身边的少量侍从,很难形成什么声势。

其次,皇帝还从外部入手,安置了制衡九门提督的力量,就算其真的造反,也会被迅速压制。原来,皇帝会在京城附近安排一些不受九门提督调遣的兵力,比如八旗子弟兵、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等等,他们不听从九门提督的命令,相当于另一支势力,如果九门提督胆敢带兵谋反,这些武装力量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镇压,所以,九门提督要是起了歹心,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敌过这些人。当然,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以相互配合为主的,共同保卫京城的安全。

“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大?兵权掌握在谁手中?

此外,皇帝还会有意地加强九门提督和禁卫军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血脉上的联系。九门提督通常是皇帝的亲信,能在步军统领衙门中身居要职的也都是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至于禁卫军,他们是皇帝的亲兵,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制衡双方,皇帝就会将一个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分别安置在禁卫军和步军统领衙门中,假如九门提督造反,皇帝就会直接控制住其身在禁卫军的亲属,所以,双方便都不敢轻举妄动了。制衡,是身居高位者必须时常思量的问题,皇帝手下有那么多身居要职的官员,既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任用他们,又要提防、制衡其势力,所以,皇帝其实并不是好当的啊!

优秀作者:淡泊的鲸鱼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