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问: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是的没错,荆轲确实很菜,并且还不是一般的菜。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荆轲在早年间,曾和战国时期著名的剑客宗师盖聂打过交道,两人还就剑术问题,研究交流的一番。

不过,由于荆轲在剑术的某些问题上,说的有些不甚得当,导致盖聂相当不高兴。

最终,盖聂没有发作,而是狠狠的瞪了荆轲一眼(怒目而视),结果你猜怎么着,荆轲居然偷偷的自己溜走了。

并且,等盖聂派人去找荆轲的时候,荆轲已经驾着马车,离开了当地,换句话说,就是跑的很远了。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史记》

而从这个典故中就能看出,荆轲在剑术方面,着实不怎么样,如果真的有一定水平,怎么会被瞪了一眼,就慌忙跑路呢?

要知道,战国时期的人,整体上还是蛮有尚武精神的,所以在这种风气下,荆轲理应与盖聂一决高下才对。

哪怕是失败,至少也要比偷摸溜走强得多。

因此,单是这件事就说明,荆轲的剑术水平属实一般,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荆轲离开榆次之后,又来到邯郸漫游,在这个,他和一个叫做鲁句践的人发生了冲突。

结果,脾气暴躁的鲁句践当场怒斥荆轲了一顿,而荆轲什么反应呢?他和在榆次时表现一样,同样也是偷摸逃走了(嘿而逃去),而不是和当众羞辱他的鲁句践决斗。

所以,这也再次说明,荆轲在剑术上,甚至在整体武力值上,都很一般。

实际上,像荆轲这种人,对其准确的定位,并不能算是一个专业的剑客,顶多是个热爱武术的游侠而已。

也许也会个三招两式,但比起类似于盖聂这种专业人才来说,还是有蛮大差距的。

总之就是,荆轲虽说有剑客之名,但却无剑客之能,他的水平和能力,相当的稀松平常,属于那种比一般人强点的档次。

而反观秦王嬴政,却是一个武艺高手。

荆轲抵达秦国后,带着樊於期的人头,以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与秦舞阳一同上殿,想要利用敬献这些东西的机会,行刺嬴政。

而行刺嬴政的那把叫做“徐夫人之剑”的匕首,正是藏在地图之中。

随着地图的徐徐展开,并到了末端之际,荆轲瞅准时机,抽出匕首,当场就朝着正全神贯注观看地图的嬴政刺去。

在这种极为凶险的情况下,嬴政的反应,却相当迅速。

要知道,荆轲的第一击是在嬴政毫无防备在之下完成的,但就是在这么电光火石的瞬间,嬴政居然能够抽身跳开。

并且,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当时荆轲是用左手抓住了秦嬴政的衣袖,用右手去刺,也就是说,嬴政当时的行动颇有些不便。

但是即便如此,嬴政依然能躲开,足以说明,嬴政非等闲之辈,至少反应极为灵敏。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不仅如此,嬴政接下来动作证明,他不止是拥有极快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颇有力气之人。

为什么呢?在荆轲抓住其衣袖的情况下,嬴政还能挣脱,并且还将衣袖给挣断。

战国时,纺织技术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而秦国的衣物,如果是普通人,大部分是以粗麻和葛布制成的,但嬴政这种身份的人,自然不会穿这个。

嬴政所穿的,必然是丝绸材质做成的衣服,且还是宽袍大袖的那种。

如果是拿剪刀来剪,肯定是很轻松的就能将丝绸剪开,但若是仅凭双手去扯,就要费上一番力气。

而嬴政能在仓促之下,硬生生的将衣袖扯断,就说明了他本身也是一个孔武有力之人。

反应灵敏,孔武有力,这就已经胜过当时大部分的人,而嬴政显然不止这两个优势,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

这个优势,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即遇事冷静,临危不乱。

在挣脱开之后,嬴政由于一时半会抽不出身上的长剑,无法展开对荆轲的反击,同时由于秦国的法律规定,文武百官不得携带武器进殿,而带着武器的武士,没有君王的命令,又不能进来。

而情急之下,嬴政又来不及召唤武士进来。

如果换做一般人,这时候就慌乱如麻了,但嬴政没有,不仅没有,他面对此情此景,应对方案也相当高明。

高明在哪里呢?高明在他接下来的动作,即“绕柱而走”。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普通人,突然遭受袭击,在挣脱之后的下意识反应,自然是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但问题就在于,普通人跑的话,绝大部分,是跑直线。

因为只有直线,才会最快速度的与敌人拉开距离,这是常识,也是相当一部分人都会采用的动作。

而嬴政没有,他选择的是和荆轲兜圈子。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不知道跑直线能快速拉开距离,而是他知道,如果跑直线,会出现两种危险情况。

第一,他当时是在殿上上朝,自然穿的是正式的朝服,即宽袍大袖的那种,起码不是那种浑身紧凑利落的短打扮。

而这么一来,就必然会影响速度,甚至在情急之下,还有可能会被衣服绊倒。

一旦如此,那紧随其后的荆轲就会追上,等他追上的话,那嬴政不敢保证还能再次成功挣脱,要是挣脱不了,嬴政就完了。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而第二种危险情况,关系到荆轲手里的武器。

众所周知,荆轲在行刺秦王前,燕太子丹遍寻天下,找到他认为最锋利的匕首,也就是那把“徐夫人剑”,同时,还找来工匠,将这把匕首进行毒水淬炼。

并且,为了保证行刺能成功,燕太子丹还在匕首淬炼完毕之后,专门进行了试验,而试验的对象,则是大活人。

至于试验的结果,在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总之就是,只要稍微被划破一点伤口,那“人无不立死者”。

翻译过来就是,被该匕首划伤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马上就毒发身亡的。

这么一来,这把匕首就是一个相当要命的武器,这也是嬴政为何要拼命挣脱的原因,他虽然不知道该匕首厉害到什么程度,但他知道,既然荆轲敢行刺,那必然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因此,他说什么都不敢被划伤。

而匕首这种武器,除了可以刺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呢?很简单,那就是投掷,也就是当飞镖一样扔出去。

所以,如果嬴政跑直线的话,那么荆轲就算追不上他,但完全可以用力将匕首扔向嬴政,而一旦嬴政被击中刺伤,同样也能要他的命。

毕竟,用一个东西扔向一个跑直线的人,命中率还是挺高的。

因此,嬴政才会选择绕柱而走,这么一来,荆轲即便是想用匕首投掷,但就会因为嬴政和他兜圈子,极大降低了命中率。

而从嬴政能在这种突发情况之下,迅速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正确选择,足以说明,他是个心理素质强大,且沉着冷静之人。

即反应机敏,同时又孔武有力,还沉着冷静,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的嬴政,就已经超越荆轲好几个档次了。

还有一点,也是能说明嬴政是个武艺高手的细节。

嬴政绕柱而走几圈之后,经过大臣们的提醒,将身上的宝剑“负之”,也就是弄到背后,让宝剑呈直上直下的形状,最终,成功的将剑拔了出来。

而拔出宝剑后,嬴政开始主动向荆轲攻击,他一个反手,就将荆轲的左腿砍断,这直接导致荆轲无法继续行动。

虽说史书上没说荆轲的左腿是从哪个部位被嬴政砍断的,但就算是最细的脚踝处,能一剑砍断,也深刻说明了嬴政的力道之大。

毕竟这是连着骨头带着皮肉的人腿,而不是一个木头。

所以,多个细节都证明,嬴政是个高手,而剑术稀松平常的荆轲,遇到这么一个高手,失败那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在腿被砍断后,荆轲又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就是用匕首投掷嬴政。

但在这种情况下的投掷,其命中率可想而知,毕竟当时他身负重伤血流不止,所以扔出去的力道也好,还有命中率都相当差。

最终的结果是,扔出去的匕首,打在了柱子上。

到了这个地步,荆轲已经完全落入了下风,整个场面,也被嬴政掌控,既然如此,嬴政肯定不会客气,他操起手中的宝剑,开始发动连续攻击。

荆轲所受的八处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来的。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看到大势已去,也知道自己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同时更明白自己今天怕是难以活着走出秦王宫后,荆轲箕踞而坐,并破口大骂,最终,被一拥而上的秦国侍卫杀死。

至此,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宣告失败。

这次行动的失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荆轲的整体武力值较差,尤其是和嬴政相比的话,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加上嬴政面对突发情况反应迅速以及处理得当,最终以荆轲身死而告终。

而除了武力值这个因素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造成行动失败的潜在原因。

什么原因呢?答案在荆轲临死前,破口大骂所说的话之中,当时荆轲说了这么一句话,叫做“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大意就是说,事情(即行刺秦王之事)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荆轲本来想着要生擒嬴政,以便迫使嬴政订立契约(即让嬴政归还占据六国的领土),用这个结果,来回报燕太子丹对荆轲的知遇之恩。

这话猛一看,似乎有点是荆轲为自己找场面的话。

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打输了,被揍的鼻青脸肿,但心里不服气,为了脸面,会说他之所以会输,是今天没吃饱什么的。

总之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的意思。

而荆轲在临被杀前所说的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也有这种意思,他以想生擒嬴政为理由,来为自己行动失败开脱。

但实际上,荆轲这还真不完全是想给自己找台阶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说到荆轲出发之前发生的事了,当初,荆轲的好友田光,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使得荆轲最终同意去见燕太子丹。

而燕太子丹在见到荆轲之后,对荆轲极为礼遇,史料记载,为了让荆轲愿意去行刺嬴政,燕太子丹对荆轲可谓是“有求必应”。

甚至,不等荆轲开口,燕太子丹想尽办法来“讨好”荆轲。

像什么精舍、佳肴、乃至珠宝、车马、美女等,都是敞开了供应荆轲,期间,为了让荆轲满意,燕太子丹还干了两件相当夸张的事。

其中一件,是两人一起乘坐由名贵的千里马所拉的马车外出,荆轲说了一句,听闻千里马的肝十分美味。

而燕太子丹二话不说,当即就将那匹名贵的千里马宰杀,取其肝敬献荆轲。

还有一件更夸张,某次,两人在宫中饮酒,席间有美女鼓琴伴奏,由于该女子弹得很不错,荆轲发出一声感叹,说“好手也”。

你猜燕太子丹听到之后干了什么?他当即砍断了伴奏美女的双手,并装在玉盘中呈给荆轲。

不得不说,燕太子丹这也真是下了血本了,而这种特殊的待遇,也让原本只是街头一个游侠的荆轲深为感动,当时他就说,“太子遇轲甚厚”。

与此同时,两人就具体的行刺计划和方案,也做了深入的研讨。

燕太子丹提出的具体行动方案,前后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秦国“窥以重利”,而秦王又贪利(燕太子丹自认为),这么一来,就达到了花钱买平安的效果。

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史记》

而第二层方案,是建立在第一层方案的基础上,只要嬴政愿意收下重礼,同时态度有所缓和,那么就可以找机会将其劫持。

而一旦成功劫持嬴政,便能迫使其将占据六国的领土给吐出来。

并且,燕太子丹还给荆轲举了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例子,即“曹沫劫齐桓公”,当年曹沫与齐国打仗,三战三败,丢了不少领土,而他就是在劫持了齐桓公后,迫使其将领土还了回来。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史记》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燕太子丹的计划中,最优方案,也就是第一选择,便是劫持嬴政,让其归还六国领土。

而在这个方案之后,燕太子丹又制定了备用方案,即如果劫持失败,那只能是行刺嬴政,要是行刺成功的话,那秦国必然会因为嬴政之死产生动荡,到时候,诸侯们趁此机会联合,必然能击败秦国。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史记》

这便是燕太子丹所制定的整个行动方案,正如前文所言,燕太子丹最想要的,也最想达到的,自然是劫持嬴政。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之所以燕太子丹最想要这个结果,其实原因也不复杂。

仅仅劫持的话,嬴政肯定是活着的,而他活着,后续不管发生什么,大家还有得谈,并且哪怕是想要回领土,也必须得和活着的嬴政去沟通谈判。

但如果嬴政被杀,那秦国和燕国,就到了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毕竟,自家君王都被人杀了,就算秦国内部会产生动荡,但也不会放过燕国,而到那个时候,燕国的麻烦就大了。

所以,最优方案,也是第一选择,就是生擒嬴政。

而对于燕太子丹想要什么结果,荆轲自然是十分清楚,所以,认为燕太子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荆轲,肯定也是尽全力帮助燕太子丹达成心愿。

换句话说,他的第一选择,也是生擒嬴政,以回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所以,这也是为何会说荆轲在临被杀之前,所说的那番话,并不完全是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原因,当时的他,还真是想“生劫之”。

并且,荆轲在“图穷匕见”之后的第一个动作,也确实有这种意思。

史料记载,匕首露出来之后,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他拿着匕首的右手,则是“纆(音同墨)抗之”。

这个“纆“字,其解释为“绳索”之意,而“纆抗之”,就可以理解为当时荆轲是想用匕首控制住嬴政,以便让其不要乱动。

说白了,就是荆轲一上来没有准备马上杀了嬴政的意思,而是想完成生擒、劫持的目的,不然的话,他就直接奔着嬴政的胸口,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刺过去了。

反正他拿的是把带毒的匕首,只要能刺伤嬴政,那必然会让其毙命。

但奈何,荆轲没想到嬴政强悍如斯,居然会挣脱,并且还迅速跳开,这么一来,荆轲就无法达到控制住嬴政的目的,所以,局势也就变的复杂起来。

不过,即便是嬴政挣脱了,但荆轲在接下来,还是在试图生擒嬴政。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当时嬴政绕柱而走不假,而荆轲还未受伤,如果他真的想杀了嬴政,那么在这个时候投掷匕首,还是有一定命中率的。

但是荆轲没有这么做,一直到嬴政将其左腿砍断,他才选择了投掷匕首,因为到了这个时候,荆轲已经完全丧失了生擒嬴政的可能。

他只能选择最后的备用方案,即杀死嬴政。

可是,在巨大的疼痛之下,命中率自然不高,况且嬴政还会躲,所以荆轲扔出去的匕首,只是砸中了柱子而已。

因此,为了完成最优方案,也为了回报燕太子丹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荆轲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击伤嬴政,从而错失了良机,也是他此次行动失败,且最终被反杀的原因所在。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和秦王单挑反被刺了8剑,是他太菜了吗?

最后,就是总结。

荆轲虽号称剑客,并且还很有名,但他的武力值并不高,这一点,被誉为剑客宗师的盖聂就有过论证。

而相比之下,嬴政却是个高手,孔武有力、反应机敏,还临危不乱,所以他能胜出也是理所当然。

并且,荆轲最初的想法并非是直接杀掉嬴政,而是想将其生擒,因此才会在最初没有下死手,但这种想法和行为,加上嬴政一系列快速且正确的应对,导致荆轲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所以最终,荆轲被武力值高于自己的嬴政砍断左腿,又被刺中八剑,是必然的结果,这背后,有他太菜的因素,也有他选错方案的原因。

优秀作者:史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