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问: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50分,残月空照,山野寂静。

在津浦路上,一列“蓝钢皮”快车像一条蓝色的幽灵,自南向北告别江苏,向山东地界的第一个车站--临城疾驰。

历史上,每一个动乱年代,山东总会出现大批的“绿林好汉”,因此在中国素来有“山东响马,××贼”之说。

在距离临城(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的发祥地)约三公里的沙沟山时,火车司机突然发现前面的钢轨被人卸掉了一段。

惊恐之余,司机紧急刹车,但为时已晚,剧烈的摩擦声、撞击声,夹杂着被惊醒旅客的尖叫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

巨大的惯性,让“蓝钢皮”快车的第406号机车、第2713号邮车、第4405和4406号三等车出轨倾覆。

就在旅客们惊魂未定之际,一群土匪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大肆抢劫。

英国商人罗斯满拔出随身携带的护身手枪,想要反抗,被一枪击碎天灵盖。

这小子以为是在他们英国呢,在这里,“好汉”们可不给他惯病。

随后,几百名土匪押解着39名外国人、30名中国人,逃往抱犊崮。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39名外国人中,一部分是参加山东黄河宫家坝堤口落成典礼的记者,还有一部分是外国旅客、商人。

抱犊崮属于沂蒙山区,主峰位于苍山县下村乡境内,海拔584米,为鲁南第一高峰,位列“沂蒙72崮”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崮”者,也就是四周陡峭、顶端平整的山峰。

远远望去,抱犊崮就像是一只倒扣的大海碗。

崮顶土地肥沃,有良田数十亩,半山腰有数十个山洞,这里曾经是洞天福地,相传东晋道家葛洪弃官以后,抱了一条小牛犊上崮顶隐居,被皇帝敕封为抱犊真人,抱犊崮由此得名。

绑架案发生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蓝钢皮”快车被土匪劫持的消息,一时间举世震惊。

5月7日,英、美、法、意、比五国公使先后向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最严厉的抗议;9日,五国公使又向北京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3日之内救出全体被劫持的外侨,否则每隔24小时,须加赔款若干。

美国甚至要动用驻扎在中国的部队,前往武力解救,在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下只好放弃。

北洋政府总统曹锟大发雷霆,责令山东督军田中玉戴罪立功。

这些军阀本想派重兵围剿,但外国公使为了确保侨民的人身安全,坚决反对。

现在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谈判。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于是,山东督军田中玉、山东省长熊炳琦、交通总长吴毓麟、徐海镇守使陈调元、江苏交涉员温世珍等人先后到达。

外国领事和驻华武官的数辆专车,都停在临城车站上,等待消息。

各报记者、人质家属纷至沓来。

被称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枣庄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人们一边纳闷,一边猜测,抱犊崮匪首到底是一个什么来历,竟然敢开这么大的国际玩笑?

无惧者无畏,被“逼上梁山”的孙美瑶

抱犊崮匪首孙美瑶所在的孙氏家族,原是枣庄大户,孙氏兄弟六个,老大叫孙美珠,老五叫孙美瑶。

孙美珠识文断字,是个秀才。

他们家有良田300多亩,房屋数十间,牛马成群,还开过酒店、油坊,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混乱年代,一切都是变数,饥寒交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

孙家树大招风,成了很多劫匪眼里的肥肉,经常受到土匪的打劫;而围剿土匪的官兵不但不帮助消灭土匪,比土匪还土匪,官兵忙还常常以孙家通匪为名,多次敲诈勒索。

在土匪和官兵们的双重打压下,孙家损失惨重,苦不堪言,日子逐渐没落。

孙家恨官,甚于土匪。

1919年12月,一群土匪闯进付庄乡的孙家,把孙家父母绑架到山上,孙父被土匪威逼、折磨致死,孙母因惊吓过度而精神失常。

孙美珠、孙美瑶去官府报案,他们却狮子大开口,敲诈了大笔钱财,却迟迟不见出兵。

眼见大仇未报,次年清明节,上完坟后,兄弟几个借酒消愁,孙美珠仰天长叹:“这是什么世道啊?与其这样两头受气,还不如拉起队伍自己干!”

孙美瑶一拍大腿,立刻响应:“大哥说得对,人活一世,早晚都得死。梁山泊能起兵,我们为何不大干一场。”

其他兄弟也对官府的不作为深感绝望,纷纷附和。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就这样,孙氏兄弟分头卖掉田产,牛马送给众乡亲,买了一批枪支弹药,上了抱犊崮。

孙美珠原本想把孙家庄园留下来,以备后用。孙美瑶说:“我们现在干的,只有进路,没有退路;留恋退路,就是死路。”

因此,他吩咐部下浇上煤油,自己亲手点火。孙家庄园火光冲天,烧了两天三夜,十几里之外都能看得到。

孙家兄弟扯起造反大旗后,周围大小土匪,纷纷前来投靠,不长时间,孙美珠的“山东建国自治军”就拥有了三四千人马。

后来,在一次与官兵的战斗中,孙美珠被打死,孙美瑶被众人推举为“大当家”。

1923年,孙美瑶年仅25岁,正是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于是,他就来了一票大的,劫了火车,扣留了外国人质,他明白,只要干得越大,就越有资本给官方叫板、谈判。

谈判,解决人质问题

临城劫车案发生后,孙美瑶多次与官方进行磋商、谈判,由于双方互不信任,难以达成协议。

为了给官方施加压力,孙美瑶命令部下杀了5名中国人质,孙美瑶还放风说,如果官方不答应条件,就开始杀外国人质。

见孙美瑶开始“撕票”,列强震怒,曹锟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田中玉、熊炳琦和吴玉麟却像是泄气的皮球,无计可施。

眼看僵局难破,关键时刻,徐海镇守使陈调元挺身站了出来。

陈调元是喝白洋淀湖水长大的。他是河北安新县同口村人。

1886年11月12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死得早,他和母亲还有一个妹妹三口人全靠母亲杨氏编织苇席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从小在饥寒交迫中长大。

14岁那年,仗着个头长得高,他虚报年龄当了兵。

凭着久经战场,智勇双全,又能说会道,会笼络人心,刚刚而立之年,就成为北洋部队的一位后起之秀。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陈调元赤手空拳,带着二十多个谈判代表爬到了抱犊崮脚下,又被绳索吊到崮顶。

陈调元俯瞰万丈沟壑,心中暗暗吃惊。

崮顶易守难攻,粮草、弹药、饮水都比较充足,有多少部队来了也只能望崮兴叹,无能为力。

在没有直升机的当年,想攻下重兵防守的抱犊崮简直不可能。

陈调元上山,实质上就是自做人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但他知道,越是危险就越有机会,就会为自己捞取足够的利益,这可是解救外国人质,在那个视外国人为高贵的年代,如果成功救下他们,自己的政治前途将不可限量。

因此,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自告奋勇来谈判。

陈调元谈笑风生,有酒就喝,有肉就吃,无拘无束,心无旁骛,这种态度像是到了他的主场。

在接风宴上,他看到孙美瑶两眼红肿,便关心地问他是不是病了,孙美瑶说是这几天熬夜熬的。

陈调元从怀里掏出一副墨镜,亲手给孙美瑶戴上,亲切地说:“老弟,戴上这个会好一些。你是一寨之主,应该各外保重啊!”

孙美瑶心里十分感激。

作为孙美瑶他心里其实也想归附官方,用人质作为筹码来谈判。

都是山东人,孙美瑶的境界也像是他的另一个前辈人物宋江一样被招安。

如果借此能光宗耀祖岂不美哉!

可是他忘记了宋江的命运,前车之鉴呢!咋这么没脑子?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陈调元来之前其实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带来了两个旅,原准备协助山东官兵来剿匪的,而今却被他做了重新布署。

如果孙美瑶在自己的的努力下,能够按协议释放肉票,田中玉失信翻脸发起对抱犊崮的围攻,那么,他的两个旅就会用武力制止,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如果孙美瑶既不释放肉票,又不让他下山的话,他的那两个旅就会率先强攻,让孙美瑶死无葬身之地。

6月12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陈调元与孙美瑶达成协议:围剿抱犊崮的政府军一律撤回原地;北洋政府方面答应招编孙美瑶的“山东建国自治军”3000人,并支付军费8.5万元。

随后,孙美瑶释放了全部番票和华票。

1923年6月27日,抱犊崮土匪正式改编为山东新编第十一旅,孙美瑶当上了少将旅长。

陈调元因为独闯虎穴,救出人质,名声大振,被中外媒体誉为“黄天霸式的英雄”。

8月30日,北京摄政内阁予以重赏,委派他为皖、苏、鲁、豫四省剿匪总司令。

陈调元成了这次抱犊崮人质事件的最大赢家。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后续

被招安的孙美瑶的确美滋滋的,这一次押宝使他获得了很大实惠。

有些文化的他,此刻一定在嘲笑北宋被招安的宋江,把一副好牌打烂,就怨没把握好机会。

当初的800里梁山泊,也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利位置,可怎么能比得上自己的抱犊崮呢?

就在孙美瑶高兴地享受自己“绑票”带来的红利时,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已经被别人惦记上了。

“绑票事件”让山东督办田中玉颜面尽失,他把孙美瑶当成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他知道这种事不能来硬的,因为此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要是敢直接黑掉孙美瑶的话,对自己的名誉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再说,孙美瑶手里有几千条枪,要是大动干戈,自己也会损失的。

于是,他指使自己的亲信--兖州镇守使张培荣伺机动手。

张培荣得知孙美瑶喜欢斗鹌鹑,决定将计就计。

人还是少一些吃喝嫖赌的坏习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别人利用。

12月19日,他摆下盛宴,要与孙美瑶斗鹌鹑玩。

孙美瑶收到邀请,也考虑到安全问题,不过他认为有协议可据,又有中外多位高官、名流担保,自己手握重兵,官方不可能自食其言,况且,张培荣又是他新近结拜的师傅。

考虑过后,孙美瑶如约而至。

在张培荣摆的鸿门宴上,孙美瑶被张培荣的手下枪杀,二十多名营以上的军官全部被处死。

事后,张培荣把孙美瑶的头颅割了下来,送到省城济南,被田中玉放在山东省博物馆公开展览。

一代枭雄孙美瑶,成为了“宋江”第二,实在令人可叹!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说完孙美瑶,再说说另一位火车劫持案的主角陈调元

北伐后期,国民党存在着两个政府,一个是先成立的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2月21日正式开始运作,以汪精卫为核心;

另一个是后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中心。

1927年3月4日,在劫持案后不久,投靠孙传芳的陈调元见其败局已定,就转投蒋介石,被蒋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军长,驻守安徽。

3月18日,江左军总指挥李宗仁抵达安徽省城安庆。

第二天下午,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就送来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主席”的委任状和大印。

李宗仁不愿意在汪、蒋之间的夹缝里难堪,坚决请辞。

郭沫若反复劝说,李宗仁垦辞不受。

等送走了郭沫若,巧的是第二天蒋介石就由九江匆匆登上“楚同”号军舰,抵达安庆。

对于蒋介石的有备而来,李宗仁心照不宣。

果然,见面寒暄后,蒋介石说:“老弟啊,你不欣赏武汉的作风,不接受他们的委任,我都听说了。好啊,你做得好!不过我不能让你吃亏。”

说着,蒋介石从包内掏出一张委任状,说,“让我来任命你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吧。”

刚辞掉汪精卫的任命,要是接受蒋介石的委任,这不是太明显了吗?

李宗仁先是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又接着说:“不过,总司令,论地方行政,我是既无兴趣,也没工夫。现在军阀残余尚未肃清,你就让我来做省主席,还是让我带兵到前线打仗吗?”

两个人各怀心事,推了推去。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蒋介石见李宗仁坚持不受,心里也明白他这是怕得罪汪精卫,现在天下未定,谁知道谁能够执掌天下呢!

蒋介石顺势问道:“那么,你看什么人主政安徽为好呢?”

“如果总司令心目中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我冒昧地进上一言,可否暂时委派三十七军军长陈调元来做?他原来就坐镇安徽,手下也有原班人马。我想,让他出任安徽省主席,他是会很乐意的。”

蒋介石想了想,点点头说:“也好,也好。”

但是蒋介石一经宣布,立即引起皖人的坚决反对。

原来,陈调元在安徽驻军多年,横征暴敛,祸害江淮地区,他在南京、上海等地有多处房产,私人财产2000万以上,民愤极大。

好不容易把他盼走了,想不到北伐军来了,他却玩了一个“帽子戏法”,摇身一变,又成了安徽的父母官 。

4月4日,陈调元以筹集北伐军饷10万元为名,派人绑架了芜湖商会会长、银行行长及各人民团体负责人,限定5日上午11时前交齐款项。

这个当年解决绑票、劫持火车案的调解人,现在竟然变成了“绑匪”,虽然身份是不同,但是做的事是一样的。

6日上午11时,他又派兵包围商会。

真可笑:人生角色的转换,竟然以人的一念之间而变化,当年的解救英雄,转而成了“绑匪”。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芜湖市民深为震惊,群情激愤,商店纷纷罢市,20万市民在太古码头召开驱陈大会,并通电全国:

“若再让他在安徽,干这些坏事,不但是安徽的耻辱,更是国民革命军莫大的耻辱。

从今天起,安徽人民与他势不两立,正式向他宣战,不达严办这个反革命不止,用他的血洗去安徽的耻辱......”

并严正要求:“一、查办陈调元。(甲)解除陈调元武装;(乙)撤销本兼各职;(丙)没收陈调元财产;(丁)惩办党羽。

二、电请李宗仁克日就职。

三、收回芜湖租界。”

由于各界人民的强烈反对,陈调元自知理亏,灰溜溜地乘坐军舰离开芜湖。

王亚樵解决陈调元

陈调元的行为,引起了另一个安徽籍英雄的注意,他就是--王亚樵。

一向嫉恶如仇的王亚樵,此时虽然没有公开露面驱陈,但是他在布置一盘大棋,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江湖恩怨”。

王亚樵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早就想把他赶出安徽。可是他知道陈调元是一条贪婪的饿狼,赶到哪里都会祸害当地百姓。

于是王亚樵暗暗打定主意,灭掉陈调元,既可以为水口镇遇难的弟兄们报仇。

1927年陈调元派出一个旅剿灭了参加北伐军的王亚樵部队,围住逃亡在洪泽湖内的王亚樵,悬赏5万购买王亚樵的人头。并在2月1日活捉了王亚樵的兄弟战友阚培林等人,于大年初一活埋在来安县水口镇。

又可以敲山震虎,剪除蒋介石的羽翼。

王亚樵在背地里组建了三个除陈调元的特务队。

第一队,由王亚樵兼任队长,队员有何守鼎、张文农等,负责上海片;第二队由张松林负责,队员有吴鸿泰、宣济民、王干庭、牛安如等人,负责南京片;朱秋燕任第三队队长,负责安庆片。

三个特务队只对王亚樵一人负责,各自为战,互不通气。

陈调元在明处,特务队在暗处,三张大网悄然张开,紧盯陈调元的一举一动。复仇的子弹,随时都可能让陈调元的大脑袋瓜子开瓢。

1927年8月15日,星期三。在王亚樵安排的一场刺杀陈调元的行动中,宣济民、吴洪泰、张松林等五人在陈调元侥幸逃脱后,把他手下的建设厅长张秋白击杀。

陈调元大难不死,却惊出一身冷汗。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王亚樵?又是这个亡命之徒!”陈调元此刻恨不能抽他的筋扒他的皮。

但是,防不胜防啊,陈调元觉得自己在安徽得罪人太多,安徽人认死理,又抱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此时,陈调元的心理阴影已经遮住天了。考虑再三,他觉得好汉不吃眼前亏,因为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

于是,他向蒋介石提出辞职。

对于陈调元,蒋介石深为器重。接到陈调元的辞职报告,蒋介石顺水推舟,把陈调元调往他的发迹地--山东担任省政府主席,将腾出来的位置赏给了方振武。

对此,陈调元、方振武皆大欢喜。

1929年4月,方振武将自己的部队拉回安徽,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六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

方振武曾经是王亚樵的得力部下,这次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王亚樵又是驱走陈调元的功臣,所以到任不久,方振武就投桃报李。

不过因为王亚樵树大招风,不被蒋介石所容,方振武不能直接请他出山,而是拿出几个肥差,让他安排手下。

洪耀斗出任全和厘金局局长,张文农出任明光凤凰井厘金局局长……

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王亚樵一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上海法租界租了一套带院门楼房安顿下来。

1930年9月5日,军阀之间爆发中原大战,蒋介石胜局已定,便论功行赏,把陈调元再次调回安徽。

陈调元并没有改变其横征暴敛的本性,继续危害江淮人民。

王亚樵再次组织对陈调元的暗杀。

民国土匪很多,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

但这一次还是没有成功,刺客许素被陈调元抓获,被迫交代了行刺秘密。

视财如命的陈调元托人给王亚樵送来了10万元,希望给他交个朋友,别再与他过不去。

根据王亚樵的意见,10万元留了下来,5万作为组织基金,5万用于驱陈专项费用,由郑抱真掌管,不把这条害人虫赶出安徽,绝不收兵。

后来,为形势所迫,陈调元害怕自己在明处,而王亚樵在暗处,好汉不吃眼前亏,陈调元于1932年5月,正式辞职,回到南京,做了一名国民政府委员,再也不敢踏进安徽半步。

后来,王亚樵的父亲王荫堂在上海去世,驻沪安徽各界名流纷纷前往吊唁。

陈调元得知,为了示好,主动派人前去吊唁,还承担了运棺材回安徽的费用。

看来这家伙一直被王亚樵搅得不安生,怕什么时候挨黑枪。

自此,王亚樵没有再刺杀陈调元。

优秀作者:知心人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