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生产队时期,那时候的家务活、农活很多,是现在的几倍。白天有白天的活,晚上有晚上的事,很忙碌。
因为孩子多,家家都是三个五个。吃穿用,可想而知有多少事情要做。我们现在一个孩子都老的小的举全家之力,忙活一个小宝贝。
那时候,很多活计都是手工。纺麻绳,纳鞋底,做鞋子,做衣服,都是我们辛苦的妈妈在小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忙碌,一天天,一年年,付出了多少艰辛,才把我们一点点拉扯大。
永远忘不了妈妈煤油灯下纺麻绳纳鞋底的镜头。妈妈一边忙碌着,一边给我们讲述过去挨饿的日子。在那特殊的年代,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地里的野菜都吃光了。妈妈把哭着闹着要玉米粥的哥哥关起门来打。打完了妈妈哭孩子也哭。妈妈把我们都讲哭了。
后来,日子好过了,父母也老了,没过几天好日子,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是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那时不会帮妈妈做针线活,就在灯下做手编,玉米皮草编。做地毯,编提篮,出口换外汇。小嫩手,被玉米皮磨的手指都快出血了,只得用胶布缠起来,继续做。我们的童年,就是伴着做玉米皮草编长大的。
现在想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候的生活竟那么原始,机械化程度很低,很多农活都靠手工。铁锹翻地,锄头除草,镰刀割麦子,碌碡打麦粒,手工掰玉米,小推车运送粮草、农家肥等,几乎都是人力。
这才几十年的时间,农村的农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非常了不起,甚至让人吃惊。社会巨变,不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人,根本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
那时候,太多的农活,干也干不完。晚上吃饭也都很晚。男人们累了一天,饭后不久就要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要到地里忙活。女人和孩子们还要忙碌很多的家务活,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
到了夏天,晚上吃完饭,大家都在门口宽敞一点的地方聚堆聊天。孩子们在一边跑来跑去,打闹玩耍,直到很晚才被父母赶回家睡觉。那一幕幕很是温馨、温情,特别留恋。那情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打磨,现在,反而越发在眼前更加清晰了。
岁月匆匆,年轮更替。生产队时期的一幕幕永远不会忘却,它成了我们记忆深处永远的回忆了。
怀念那逝去的岁月。
优秀作者:月上柳梢头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