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问: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1735年,雍正去世,因要提前预留位置,乾隆问母亲是否合葬。只见母亲低头垂眸,动了动嘴唇:不必。乾隆听了大吃一惊,但还是为母亲重建陵墓。谁也想不到的是,建好41年后太后才下葬。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乾隆本是想,在父皇的地宫旁预留个位置,以便将来好安排父亲和母亲合葬。

在古时,平常夫妻都希望“生同衾,死同穴”,更不要说在皇家,帝后合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是后宫嫔妃死后最大的荣宠。

但乾隆母亲却拒绝合葬,要知道,有一个当权皇帝做儿子,这时的她要做什么都是可以的。这不免让人难以理解。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关于甄嬛的原型

1723年,雍正登基后,就下旨册封钮钴禄氏为熹妃

熹妃是雍正后宫最特殊的女人,影视剧关于她的故事都挺精彩的:

《甄嬛传》里,改名为钮钴禄氏·甄嬛的就是熹妃,所以说钮钴禄氏就是甄嬛的原型

《如懿传》里,成为太后的熹妃,利用乾隆宠爱青樱这一点,逼迫皇后乌拉那拉氏喝下毒酒,暗地里默默关注着后宫里发生的一切,这里的她是妥妥的退休宫斗高手。

在《甄嬛传》里,熹妃是雍正的真爱,被怜爱、被疼惜,从常在位列皇贵妃,乾隆几乎给了她所有的宠爱。

然而,中间还经历了些坎坷。

在甄嬛里,熹贵妃并不是乾隆的生母。她本是汉族大臣之女甄嬛,因长相酷似雍正已故的白月光,在跟皇帝谈了一场浪漫恋爱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个替身,便伤心出家。

后来,为了让嬛嬛回宫,雍正给她改了姓,抬了旗,还把四阿哥弘历指给她当儿子,先是册封她为熹妃,后又升为熹贵妃。

想怎么宠就怎么宠。这里的她依然是宫斗高手,却是熹妃的一部血泪成长史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熹妃,她的一生并不是这样的精彩,而是另一种精彩。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熹妃的确是乾隆生母。

《甄嬛传》中,选秀入宫即为常在,而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当时已是年妃。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生母早在潜邸时就服侍雍王,并且为一个并不受宠的格格。

在王府里,钮钴禄氏还要做些粗活,比如端茶倒水。

清代《玉牒》有载,钮钴禄氏“年十三赐侍世宗藩邸”。

也就是说,在13岁那年选秀,她被康熙赐给雍王,身份低微。

入府6年才受雍王宠幸,生下一子,名唤弘历。

她的父亲凌柱是四品典仪官,就是在举行各种典礼时喊口号的官员。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这里,未见她的家世属哪个旗下,但你去查就发现。

有情况。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身世成谜。

关于钮钴禄氏的早年经历,流传着许多传说

据清人王闿运记载,有天13岁的钮钴禄氏被父母派去街上买东西。

正逢宫中选秀女,她很好奇就挤上前去,没想到,被内务府以为是待选秀女,直接就放她进去。

等到负责人发现不对劲,多了一人,为了躲避惩罚,只好将错就错。

本来钮钴禄氏,生得端正,不说十分好看,那也有九分了。

意外中选后,被分到当时胤禛,也就是雍正的府邸,做粗使丫鬟,端茶倒水。

那一年,正好是1704年。

能进入皇子贝勒府做事,这对家境贫寒的普通人家女儿钮钴禄氏来来,本身就是好事。

还有说,钮钴禄氏原本姓钱,本是江南徽商进献的汉女。

在1723年,雍正登基后,密建皇储为弘历时,为清室颜面,改为满洲镶黄旗人,入钮钴禄氏。

钮钴禄氏,是“八大姓”之一。

祖上有康熙时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而遏必隆是开国功臣额亦都之子。

显然,这个出身比普通汉女要好上许多。

这大抵可以应对她父亲只是四品典仪官的闲职,并非大臣一说,不招摇,好隐藏。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而这个改姓一说,恰好印证了一个小事件

1724年,钮钴禄氏封妃那会,雍正把同父异母的弟弟允祹爵位削了,原因是这个弟弟在金册里把钮钴禄氏的姓写为了“钱氏”。

以擅长宫廷礼仪著称的康熙儿子允祹,何况他还曾得到过康熙的赞赏。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主持这样盛大的礼仪,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了。这到底是有心之失,还是无心之过呢?扑朔迷离。

无论是哪种说法,真相已无从得知,只不过是给熹妃身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史书上记载,乾隆的生母就是钮钴禄氏。

这在《甄嬛传》中,有不谋而合的感觉,也许作者认为是这样吧。

不管诸多猜测怎样,无非是给熹妃的身世蒙上一种神秘的色彩,但我还是倾向于史书上的记载。

她就是钮钴禄氏,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额亦都的后人。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解决了甄嬛里乾隆生母的问题,再来看为什么熹妃拒绝和雍正合葬?

此时,熹妃已经是太后,后宫中女人最大,想做什么想说什么都可以,但她并没有。

因为她守分寸,同时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乾隆元年,恒亲王弘晊和户部尚书海望等人负责清西陵泰陵的营建工作。

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拿不了主意,就向乾隆帝上奏,问:是否需要为皇太后在雍正帝的泰陵地宫预留分位。

乾隆自己也拿不了这个主意,毕竟是母亲大人的私事。

他的内心里,也是想最好可以,父亲母亲能葬在一起,作为儿子的,心里也高兴。

不料,得到的回答竟是:拒绝合葬

乾隆不甚明了:为何?

太后答:不必了,卑不动尊。

下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原来太后拒绝与雍正帝合葬,理由会是卑不动尊。

原来,皇帝驾崩后一旦葬入陵墓,地宫就会封闭。

陪葬的妃子都是先于皇帝去世的,之后去世的妃子,不管地位多崇高,都没资格进去。

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并非如此。

这还是要从熹妃本人说起。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第一,出身低微,不受宠爱,一直不争,平静度日。

13岁入府,名为格格,实为粗使丫鬟,但只要是在府里,就有机会获得宠幸。

进府时,府里已经有两个人了,一个是福晋乌拉那拉氏,一个是侧福晋李氏。

清代时,福晋、侧福晋都是妻,是正经主子,而钮钴禄氏是格格,地位低,连妾都谈不上。

钮钴禄氏虽相貌不出众,但也不差,能被选中本身代表着一种实力。在府里,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于本职工作6年,雍王一直也没注意到还有这样一个人。

1710年夏天,雍王生病会传染,府里没人敢去伺候,偏生此时福晋为了自己生病的儿子早已顾不上了,便吩咐钮钴禄氏去照顾王爷。

钮钴禄氏怀着忐忑的心情抱被进屋,和雍王同吃同睡,日夜照顾他,很快,病情在五六十天后就消散了。

一扫疾病的阴霾,雍王对19岁的钮钴禄氏既是感激,又是喜欢。

他们一起做了深入交流的事情,几次后,她怀孕了。

隔年,钮钴禄氏生下一个儿子,名唤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同年,年氏被赐婚雍王为侧福晋,入潜邸服侍王爷。

年氏的身份不简单,是年羹尧的亲妹妹,更是雍正倚重的大将军。

有这一层关系在,年氏想不受宠都难。

而这会儿,钮钴禄氏正忙着照顾自己的孩子,也不在乎王爷对自己的宠爱正被别人分走,直到一点都无。

没错,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出身低微的话,即便是生了个儿子似乎也不顶用。

钮钴禄氏并没有因为自己生了儿子,得到太多的封赏,依旧是格格,只不再是未侍寝过的格格。

可她,仍然做着自己的份内事,照顾好自己和弘历。有了孩子的陪伴,她其实生活得更开心自在些。

对于年氏的受宠,钮钴禄氏看得通透,雍王对自己并没有真的很在乎,所以她并不嫉妒,也不贪心,有子万事足矣。

她就安心守着自己和孩子,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划重点,这很重要。

跟雍王,跟雍王身边的女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来说,这样做都是最好的生存智慧。

钮钴禄氏深知自己的处境,不争宠,一直就平静度日,十余年。

她,也无宠可争。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第二,这10多年间,受宠时年氏包揽了怀孕生子,其他妃嫔并无生育。

年氏是1711年入潜邸的,一直到1725年,只见她一个人生孩子。

而且在雍正元年,年氏在怀着皇子的情况下还坚持操办丧仪,本就体弱,一疲劳就导致怀孕到7个月小产。

从这个情况来看,这段时间雍正很少进后宫,要有进都是年氏陪伴他。

年妃生了3子1女,3个儿子分别是: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1个女儿是四公主。

《清皇四谱》: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上生皇六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七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八子福沛。

从孩子的排序来看,年氏生育的这10多年,都是她的孩子出生,其他妃嫔并无所出。

可谓是年妃的专房之宠

而钮钴禄氏自生下弘历后,不再生下其他孩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熹妃一点都不受宠,更不要说爱了。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第三,雍正去世后,熹妃才被自己儿子尊为圣母皇太后,并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

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立马亲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不愧是亲儿子。

父亲没做的事,他一当皇帝就办了,办得漂亮。

而雍正在世时,钮钴禄氏长达19年都只是个格格,即使她生下弘历

等他登基,密建皇储时,出于对太子生母出身不宜太低考虑,封钮钴禄氏为熹妃。

又过8年,雍正生大病,预感身子骨太差,担心皇权变更出问题。

于是急宣大臣将弘历皇太子身份公布天下,同时为抬高皇太子生母出身,将熹妃晋升为熹贵妃,但并未行册封礼。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这是有原因的。

1730年,皇后乌拉那拉氏身体已经很不好,随时都可能去了。而年贵妃5年前就已病逝,剩下齐妃失宠了,其他担不起事。

此时后宫中,熹妃实际上在资历与地位上仅次于皇后

等于说,没人可以为她操办册封礼。

这份冷待,对熹贵妃来说,她风轻云淡,一笑而过。

做人,何苦为难自己。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第四,最重要的是,生了个厉害的儿子。

弘历聪明伶俐,性子活泛,给熹妃寂寞的宫廷生活带来不少欢乐。

1721年,10岁的弘历被父亲带入宫参加爷爷康熙的宴会,这是爷孙俩的第一次见面。

这并不奇怪,康熙有97个孙子,太多,见不过来。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67岁了,碰到活泼可爱的小弘历,自是十分亲近,喜欢得不得了。

像其他皇孙一样,弘历被爷爷接进宫中亲自教养。

雍王一看,这感情好,正愁不知如何讨老爷子欢心呢。而钮钴禄氏也被康熙说是“有福之人”。这件事让钮钴禄氏重新走进雍王爷的视野,对她重视起来。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1723年,康熙帝去世,雍王继承皇位。皇后是乌拉那拉氏,年氏被封为贵妃,而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

可以说是母凭子贵了,当年雍正一登基,就密建皇储为弘历,正大光明殿牌匾后就放着诏书。

不过,虽然钮钴禄氏已为熹妃,地位尊贵无比,但是她并没有骄傲,名利之心愈发淡泊,不争不抢,安静如从前一般。

丈夫待她也并没有多少宠爱,而她也并不贪。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泰东陵里乾隆的孝顺

古时,寻常夫妻都希望“生同衾,死同穴”,那作为后宫女人,能与皇帝同葬一处,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尤其是没有当过中宫之主,只是靠儿子才升级成为皇太后的女人。

乾隆生母正是这种情况。

但她却拒绝合葬,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她是真的不愿,因为跟丈夫没什么感情,所以才无所谓。

面上是遵循卑不扰尊的习俗,实则倒是情愿一个人另建一处,从此便自由了。

有人认为她是恨雍正,而我更愿意相信她其实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

最后,孝顺的乾隆按她本人的要求,给太后在泰陵东边重新选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泰东陵。

规格参照昭西陵,也就是孝庄太后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孝庄太后是个极有智慧的女人,最后她的选择也是不与皇太极合葬一处,另建一处也挺好。

甄嬛的历史原型嫁给雍正还是乾隆的生母,为何拒绝和雍正合葬?

建好41年后,1777年,84岁的崇庆太后安葬于泰东陵。

被乾隆追尊为先皇的皇后,即孝圣宪皇后。

还有明楼,清西陵中最豪华的皇后陵。

人这一生,最终要归于尘土,所要的不过是方寸土地,不妨看开些,自在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优秀作者:清欢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