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问: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狭路相逢勇者胜:9次主力对决,双方精锐出动,直接对冲,展开激烈搏杀,场面震撼,惊心动魄。

漠北之战

前119年,卫青率5万骑兵北伐,跨越沙漠,寻找匈奴决战。按照计划,霍去病的目标是单于,决战匈奴最精锐的骑兵,故而他麾下的兵马最能打。卫青目标是左贤王,这是汉武帝有意安排,他想培养霍去病,削弱卫青。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阴差阳错,卫青“偶遇”单于,霍去病碰到左贤王,与目标正好相反。伊稚斜单于信心满满,他采纳汉朝降将赵信的意见,利用沙漠来拖垮汉军,早已在漠北严阵以待,且储存足够多的粮食。

卫青麾下兵马不多,与单于相比略显不足,况且李广再一次迷路,一万多骑兵没能来得及汇合。可以说,情况对卫青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全军覆没,后来的李广利就是如此。

卫青毕竟是名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武刚车环绕方阵,然后派5千精锐骑兵吸引匈奴发起进攻。伊稚斜单于信心十足,认为胜券在握,也亲自上前督师,与汉军展开搏杀。

双方肉搏战,勇者才能胜利,退者将殒命疆场。激战到傍晚,突然吹起大风,沙尘漫天,卫青及时抓住战机,派骑兵从两侧包抄,压着匈奴打。伊稚斜担心全军覆没,率先溃逃,匈奴伤亡一万五千余人,储存在赵信城的物资,也全部被卫青焚毁。

富平之战

1130年,张浚督师西北,率18万宋军,号称40万劲旅,与完颜娄室率领的3万金兵展开对决。此次战斗,双方都是精锐,也是各自阵营中最能打的存在,堪称王牌。

张浚督师西北时,岳飞还没成长起来,“岳家军”还在山里剿灭贼寇,宋朝最厉害的就是“西北军团”了,吴玠、刘锜都在里面。金兵也是如此,最能打的悍将完颜娄室、完颜宗弼(兀术),都令宋军闻风丧胆。

18万对3万,张浚信心满满,也不搞所谓的“谋略”,而是直接摆开阵型,与金兵对冲,进行肉搏战。完颜娄室、完颜宗弼也不甘示弱,亲自率兵冲杀,双方打一整天。

激战中,完颜宗弼、韩常都受了伤,宋军凭借人数优势,逐步缩小包围圈,胜利就在眼前。此时,完颜娄室抓住宋军破绽,率3500骑兵猛攻赵哲部,赵哲战斗力一般,很快就败逃,引起全军溃败,宋朝几乎失去了整个陕西。

颍昌之战

1139年,岳飞已经成长起来,率十万“岳家军”北伐,以悍将王贵、张宪为前锋,两路杀向中原,与完颜宗弼率领的十几万金兵对决。

此时,“岳家军”无疑是南宋最强的军队,完颜宗弼麾下的“铁浮屠”和“拐子马”也是骁勇善战,他们身披重甲,无坚不摧,是对付步兵的利器。

郾城之战,金兵惨败,但完颜宗弼不想放弃南下,决定重点进攻颍昌,与岳云率领的“岳家军”进行对决。此时,金兵十万,宋军5万,力量对比悬殊。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金兵骑兵冲锋,来势迅猛,岳云下令“背嵬军”展开反击,步兵则手持斧头砍杀马腿,协助骑兵作战。如此,双方很快就陷入了混战,展开肉搏,战况非常激烈。

“铁浮屠”连续冲锋,往返多次,穿阵而过,“岳家军”也同样如此,双方将士都“人为血人,马为血马”,谁都不愿服输,而是孤注一掷,力求获胜。

王贵,岳飞的发小,终于支撑不住了,他想撤退,来日再战。岳云在阵前将其痛斥一顿,王贵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厮杀,岳云也投入战斗,拿出必死的决心,金兵最终战败,伤亡数万,完颜兀术溃逃。

战后,岳飞批评王贵,双方发生了不愉快。后来,秦桧诬陷岳飞“谋反”,王贵居然为“落井下石”,坑死了岳飞,着实可恨。

大昌原之战

1228年,完颜陈和尚沐浴更衣,披着铠甲,率400兵马出战。对完颜陈和尚而言,此次战斗九死一生,但他义无反顾,决定与拖雷麾下的8000蒙古骑兵进行搏杀。

400兵马对付8千蒙古骑兵,岂不是鸡蛋碰石头。蒙古骑兵多厉害?横扫欧亚各地,吊打欧洲的重甲骑兵,无坚不摧。与金国交锋,野狐岭之战更惨烈,45万金兵差点被10万蒙古骑兵全歼。

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但完颜陈和尚麾下的400兵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是赫赫有名的“忠孝军。”“忠孝军”的成分复杂,但几乎都是从蒙古逃回来的人,对蒙古的仇恨很深,且待遇丰厚,装备精良,故而战斗力很强。

大昌原之战,完颜陈和尚没有丝毫犹豫,率400“忠孝军”直接冲杀,与8千蒙古骑兵进行肉搏。带着国仇家恨,“忠孝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无不以一当百,将蒙古骑兵击败,赢得胜利。

战报传来,金哀宗喜笑颜开,立刻去祭祀太庙,庆祝此次胜利。大昌原之战是金国、蒙古开战以来,金国的首次胜利,打破了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的卫州之战、倒回谷之战、归德之战,“忠孝军”又击败蒙古骑兵,且以少胜多。

定西之战

1369年,汤和率4千明军北上,准备夺取山西,被蒙古将领韩札儿击败,扩廓帖木儿信心满满。谁知,徐达来了,他突袭太原,扩廓帖木儿被夜袭,4万蒙古骑兵覆没,仅带18个骑兵逃走,狼狈不堪。

太原之战,扩廓帖木儿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元朝第一名将,岂能轻易服输呢?徐达夜袭获胜,而不是正面决战,扩廓帖木儿还是不服。此前,徐州之战、塔儿湾之战,也是徐达获胜,但扩廓帖木儿没有亲自指挥,他有理由说“不”。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1370年开始的定西之战不一样,扩廓帖木儿准备非常充分,他率十几万兵马攻打甘肃,有意吸引明军前来决战。此次作战,明军主帅还是徐达,麾下兵马10万,骑兵2万,步兵为主。

徐达到来,扩廓帖木儿解除兰州之围,摆下阵型,与明军决战。扩廓帖木儿抓住明军破绽,乘着胡德济饮酒大醉时,攻破了明军营垒的西南一侧,但徐达亲自率兵增援,蒙古骑兵撤退。

次日, 徐达、扩廓帖木儿正面对决,明军以步兵拖住蒙古骑兵,用弓弩打乱了蒙古兵的阵型。徐达乘势以骑兵突袭,从两侧夹击而来,扩廓帖木儿几乎全军覆没,9万人被俘虏,本人抱着木头渡过黄河,比太原之战更加狼狈。

忽兰忽失温之战

1414年,朱棣的6万明军进入了马哈木预设的“伏击圈”,双方在忽兰忽失温进行一次对决。此次交战,双方都下了血本,全部精锐都带出来。

马哈木的3瓦剌骑兵,与传统蒙古骑兵不一样,这是一支“突厥化”风格非常浓的劲旅,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冲刺,威力无穷。明军轻骑兵为主,若想正面搏杀获胜,难度非常大。

瓦剌骑兵装备精良,准备充足,还预先设置好“埋伏圈”,马哈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明军这边情况是:朱棣为了求得决战机会,明知是“伏击圈”,但必须要进去。

长途跋涉3个月,明军毫无休整,立刻投入战斗。瓦剌以逸待劳,也没学习前辈精神,以游击战术疲惫明军,而是光明正大的进行厮杀。可以说,明军、瓦剌都不进行“诡诈”,而是直接肉搏,这在中原王朝与游牧骑兵战争史上还是比较少见。

朱棣先派兵挑战,马哈木以重甲骑兵冲锋,明军骑兵两边撤退,以“神机营”还击,火器扰乱瓦剌骑兵的阵型。瓦剌骑兵撤退,明军追击,瓦剌旋即掉头进行厮杀,双方就此白刃战。

从中午激战到傍晚,双方都筋疲力尽,胜负未分。此时,54岁的永乐大帝朱棣身披铠甲,跨上战马,亲自率兵从山上冲杀,明军顿时满血复活。皇帝的表率作用很大,瓦剌招架不住,阵亡数千人,十几位王子被俘虏,马哈木对明朝称臣。

两次京师保卫战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定都燕京,将京师放到边境线附近,确实令人佩服。京师靠近边境,虽然危机重重,但退无可退,必须血战保卫家园,两次京师保卫战就是典型。

1449年,“战神”朱祁镇瞎折腾,他亲率20万精兵北伐,在土木堡之战中遭遇惨败,包括京师“三大营”在内的精兵,都成为瓦剌的刀下冤魂,本人也被俘虏去草原上喝茶。

“三大营”没了,皇帝也没了,也先的10万瓦剌联军虎视眈眈,很快就杀到燕京城下。于谦从各地调兵,因时间赶不及,西南军团的15万精兵没回到,他手中只有22万老弱,压力非常大。

令人惊讶的是,于谦并没有据城死守,与瓦剌打消耗,而是率兵出城列阵,并下令关闭所有城门,表示有进无退,决一死战。结果都知道,带着“仇恨”的明军与瓦剌死磕,还打死也先的弟弟孛罗,瓦剌被迫撤退。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1629年,皇太极率6万八旗精兵借道蒙古,翻越长城,突袭燕京。袁崇焕率9千关宁精兵入关,昼夜不停,抢在皇太极之前抵达燕京,并严阵以待。明与后金交战以来,后金屡次获胜,明军大多凭借城池击退敌人。

袁崇焕此次勤王不一样,直接列阵门外,与八旗进行厮杀。明军背靠京师,孤掷一注,在广渠门、左安门击败了八旗,赢得胜利。可惜,袁崇焕跟于谦一样倒霉,都被朝廷处死:崇祯下令凌迟袁崇焕,明英宗杀了于谦,着实可悲。

三河之战

1858年,陈玉成正在浦口与“江北大营”作战,突然得到消息: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率领8千兵马从潜山北上,准备夺取太平天国存粮地庐州、三河。

李续宾,湘军第一悍将,麾下湘军最能打,战斗力最强。1853年,曾国藩在衡阳训练士兵,罗泽南、塔齐布率陆军,是左膀右臂。1855年,塔齐布暴毙,所部被太平军杀伤殆尽。1856年,罗泽南阵亡,学生李续宾接管所部。

三河之战,湘军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曾国藩的家底。陈玉成、李秀成军团也是如此,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外出单干,陈玉成、李秀成是顶梁柱,支撑摇摇欲坠的洪氏江山。可以说,三河之战,双方都是拿着“家底”进行搏杀。

李续宾信心满满,以为自己是常胜将军,他放弃胡林翼的“围点打援”战术,而是直接与陈玉成、李秀成死磕。结果,湘军在三河、舒城都遭遇惨败,阵亡七千余人,可谓是全军覆没,李续宾也殒命,湖南几乎家家戴孝。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三河之战后,太平军巩固了安徽基地,安庆也暂时解围。不久,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并乘胜夺取江浙财税重地,太平天国一度迎来短暂的中兴时期。可惜,“封地制”下,陈玉成、李秀成的合作走到尽头,为了争夺领地,双方撕破脸,结果被湘军各个击破。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

优秀作者:岩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