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虽然不知所踪,但他留下了血脉。
只不过,建文帝的后代活得很悲惨,尤其是他的儿子朱文圭,两岁就被关押,五十多年后才被放出来,不会说话,连牛马都无法分辨。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次子,母亲吕氏是朱标的妃子。
在朱允炆前面,还有个哥哥朱雄英,朱雄英是朱标的嫡长子,母亲是太子妃常氏,也就是大将常遇春的女儿。
原本,朱允炆是无法成为朱标继承人的,但他的哥哥朱雄英在八岁的时候去世,数年之后常氏也因病去世,朱标将吕氏扶正为太子妃,朱允炆因此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
洪武二十八年,朱标积劳成疾,不幸身亡,年老的朱元璋感到非常伤心,并开始思考太子人选。
当时,有人劝说朱元璋从儿子当中选择一个作为接班人,但朱元璋对朱标感情很深,加之他坚持立嫡立长的原则,于是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就这样,朱允炆从一个庶子,一跃成为大明王朝未来的接班人,可以说幸运到了极点。
朱允炆成为皇太孙之后不久,在朱元璋的主持下,他娶了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为妻,这一年他刚好十八岁。
朱允炆娶妻,意味着他成年了,可以行使皇太孙的职权了,而事实上他也确实如此,他很快就开始辅助朱元璋处理朝政了。
不过,朱允炆的政治理念与朱元璋显然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朱元璋坚持分封制,而朱允炆却认为分封制削弱了皇权,是帝国潜在的威胁;
第二,朱元璋实施严苛的刑罚,但朱允炆却认为应当实施仁政。
在这两方面事情上,朱元璋在第二件事上做了妥协,允许朱允炆修改法律,删减了一些刑罚。
但在第一件事情上,尽管朱元璋认为朱允炆的“藩王威胁论”是对的,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们不会造反的。
因此,直到朱元璋去世,他都没有采取任何削弱藩王实力的措施,只是颁布了一些律令,来减小藩王对朱允炆的威胁。
但是,朱元璋的做法,依然为朱允炆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藩王实力太过强大了,让年纪小威望不足的朱允炆如坐针毡。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了,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建文帝,册立马氏为皇后。
在此之前,马皇后已经在洪武二十九年为朱允炆生下嫡长子朱文奎了,因此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册立朱文奎为皇太子。
据记载,朱文奎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当时是一个晦日,所以朱元璋很不高兴,当时他对左右说了这么一句话,“日月皆终,大凶之象”,说朱文奎的出生是大凶的征兆。
不过,当时朱元璋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把朱文奎怎么样,却没想到数年之后,他的话成为了现实。
朱允炆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建文三年,马皇后又生下一个儿子,即嫡次子朱文圭。
除了两个儿子之外,朱允炆就再也没有其他孩子了,事实上他除了马皇后这一个老婆之外,就没有其他妃子了。
建文帝继位之初,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改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称之为建文新政。
种种迹象表明,朱允炆将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但他之后贸然实施的削藩政策,则是一个大大的失误。
那时候,朱允炆听了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采取了最为直接的削藩策略,首先削掉了周王等五位藩王的爵位,导致燕王朱棣产生了造反之心。
建文元年五月,朱棣眼看着自己就将被削,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很快就控制了北平及周边地区。
在之后将近四年时间里,朱棣与朱允炆进行了持续战争,虽然朱允炆拥有绝对优势,但他本人错误频出,尤其是使用李景隆这种不知兵的人担任大将,主将让自己失去了优势。
建文三年年底,在朱棣与朱允炆相持不下的时候,他采取了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直逼南京夺取政权的策略。
建文四年五月,朱棣率军渡江来到南京城外,朱允炆派人与朱棣谈判,许诺割地停战,但朱棣眼看胜利在握,就没有同意。
当年六月,朱棣打到金川门下,本以为会经历艰难的攻城战,但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却打开金川门投降了,朱棣因此得以率军进入南京。
一个争议的事情就此发生,是关于朱允炆的去向。
一种说法是,朱棣入宫之后,起初并未找到朱允炆,但后来一个宫女告诉他,朱允炆、马皇后抱着长子朱文奎跳火自焚了。
并且,在宫女的指引下,朱棣确实找到了三具尸体,只不过尸体已经烧得很迷糊了,根本无法辨认真伪。
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其实没有死,而是逃出皇宫,到某个地方躲起来了,朱棣也知道朱允炆逃走了,但为了给自己登基称帝铺路,他对外宣称朱允炆、马皇后和朱文奎已经自焚而亡了。
而朱棣继位之后,派了许多人秘密寻找朱允炆,直到朱棣去世前的永乐二十年,才找到了朱允炆的下落,在南方某个寺庙中的那个和尚,但不久后朱允炆就神秘去世了。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朱允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却是不争的事实,朱棣登基称帝之后,对建文旧臣展开了大清洗,许多人因此死去,史称壬午殉难。
而对于朱允炆的兄弟姐妹,以及唯一留下来的儿子朱文圭,朱棣也没有半点手软。
先说一下朱允炆的几个兄弟。朱允炆一共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弟弟,哥哥朱雄英早逝,三个弟弟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允炆的这三个弟弟,地位最高的是朱允熥,因为他是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所生,是正嫡(也就是嫡妻所生的儿子)。
按照古代礼制,朱允熥理应成为朱标的继承人,但可惜他年纪太小,朱元璋便选择了更为年长的平嫡(继配的正妻所生的儿子)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之后,对三个弟弟非常好,将朱允熥封为吴王,朱允熞封为衡王,朱允熙封为徐王。
朱棣称帝的时候,朱允炆的三个弟弟还没有就藩,他假装对着三个侄子很好,将成年的朱允熥改封为广泽王,还让他到封地就藩,未成年的朱允熞和朱允熙则分别被改封为怀恩王和欧宁王,继续住在京城。
实际上,朱棣对朱允熥忌惮得不得了,因为朱允熥是朱标和常氏所生,具有皇位继承资格,是个潜在的威胁。
永乐元年,朱棣彻底坐稳皇位了,便开始对几个侄子下手了,他将朱允熥召入京城,以朱允熥与朱允熞不能匡正朱允炆,并且对朱棣心怀怨恨为由,将两人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至于朱允熙,朱棣也没有放过他,而是在永乐二年的时候,让他与母亲吕氏到朱标陵园居住,其实就是变相囚禁。
永乐四年,朱允熙锁所住的府邸,突然燃起了大火,他与母亲吕氏一起被活活烧死,他死时年仅十六岁,还没有来得及娶妻。
永乐十四年,朱允熞在囚禁中去世,死时大约三十二岁,没有留下子嗣。
唯一一个留下子嗣的人是朱允熥,他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十七岁的时候,就娶了兵马指挥赵思礼之女为妻,之后生育了数名子女。
朱允熥被废之后,一直在凤阳囚禁,生活过得十分凄惨,还被严格限制自由,尤其不允许与外人来往。
洪武十五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谷王朱橞诈称崇阳王朱悦燇就是朱允炆,试图拥立朱悦燇为帝,推翻朱棣的统治。
这件事引起了朱棣的警觉,虽然后来朱悦燇的父亲蜀王朱椿向朱棣澄清了这这件事,但朱棣感觉到朱允炆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斩草除根,朱棣使用某种手段,将朱允炆唯一存世的弟弟朱允熥给杀掉了,朱允熥死时大约三十九岁。
朱允熥死后,他的儿孙们继续被囚禁,由于他曾经是吴王,因此他的儿孙们被称之为吴庶人。
吴庶人一直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时候,吴庶人全家大约十八人,算是个比较大的家族。
那时候,明英宗对吴庶人深感同情,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解除了对吴庶人一家的囚禁,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让他们自由婚嫁,还可以与亲戚来往,也可以做点生意,但绝不可以与闲杂人等,以及各王府之人来往。
很显然,明英宗虽然很有同情心,但对吴庶人一家还是很地提防的。
不久后,明英宗又下了一道命令,他派遣了几个太监、宫女去照顾吴庶人一家的生活,并嘱咐太监、宫女,要让吴庶人一家遵纪守法,但绝不可以欺压吴庶人,还是要以礼相待的。
自择婚配,其亲戚许相往来。其余闲杂之人,并各王府不许往来。交通若因衣服饮食之类,许出街市交易买卖。差出内使鲁博黄父住刘敬潘成赵玉韦州,就与庶人看守门户,出入使令尔春等。须要照顾防闲,令其安分守法,亦宜以礼优待,毋得忽慢庶。
不管怎么说,由于明英宗大度,所以吴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自由。
就这样,吴庶人一家在凤阳繁衍生息,一直到明朝灭亡之后,南明小朝廷这才恢复了朱允熥的吴王爵位,吴庶人这才彻底平反。
而根据《莱阳县志》记载,除了吴庶人这一脉之外,朱允熥其实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朱文坤。
朱文坤出生年月不详,建文元年的时候被封为王爵,但还没有就藩,靖难之役就爆发了,朱棣继位后将其囚禁,永乐十五年去世。
朱文坤有个儿子,名叫朱载坤,他去世的时候,朱载坤尚在襁褓之中,被一个叫做王忠的太监带出宫外,隐藏在民间生活。
明仁宗时期,朱载坤搬迁到邑下夼(kuàng)居住,并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叫做朱家夼的村子,明末的时候全村人数大约百来人。
02,再说一下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朱棣称帝的时候,朱文圭不过两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他是朱允炆的儿子,因此不被朱棣所容。
永乐元年,朱棣下令将朱文圭送到凤阳的广安宫关押,号为建庶人,可怜朱文圭还没有懂事,就与外界断绝了所有联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皇帝换了好几个人,从朱棣到朱高炽,从朱瞻基到朱祁镇,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朱祁钰继位,后来朱祁镇又复位。
一眨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朱文圭依然在冰冷的宫殿中的居住,在此期间除了几个看管她的宫人之外,他见不到任何一个人。
由于长期无法与外界接触,朱文圭成为了一个低能儿,不会讲话,也不分东安西北,更分不清牛马。
那时候,明英宗对朱文圭的遭遇十分同情,便有心将其释放,但大臣们却不同意,他就对大臣们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如果朱文圭确实天命所在,就由他去吧。
对于明英宗的态度,大学士李贤十分赞许,说他有尧舜之心,他因此深受鼓舞,就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孙太后,孙太后也很同意,就派遣内官牛玉去释放朱文圭。
朱文圭被放出来的时候,精神十分恍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对外界的事物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心。
在牛玉的安排下,朱文圭被安置在凤阳居住,孙太后允许他自由出入,并给了他二十个太监和奴婢十余人,从而照顾他的生活。
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
就这样,朱文圭在被关押五十多年后,得到了难得的自由,但由于他被关押的时间太长,导致他身体出现了问题,没过两年他就去世了。
朱文圭虽然去世了,但依然留下了子嗣,他一共有两个儿子,这或许得益于孙太后赏赐给他的十几名奴婢,朱允炆也因此不至于绝后。
只不过,朱文圭的子孙依然被称之为建庶人,他们虽然恢复了自由,但一直在朝廷的看管之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庶人一家得到的待遇,也逐渐在增加,到成华成化年间的时候,建庶人和吴庶人在凤阳的生活,已经接近小地主家庭了,有钱购买一些奴婢了。
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
并且,自明英宗之后的历代皇帝,对建庶人和吴庶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宽仁,比如明宪宗就很关心建庶人和吴庶人的生活,多次下令赏赐两家布匹和粮食。
但是,对建庶人和吴庶人的提防,却没有哪个明朝皇帝敢掉以轻心,比如弘治年间,有个叫做缪恭的人上书明孝宗,请求册封建庶人为王爵,以奉祀朱标。
明孝宗向来宽仁,堪称千古明君,却难得一见地发了脾气,竟然下令将缪恭逮捕审讯,后来等他气消了,这才下令释放缪恭。
可见,朱棣的后人在对待建庶人和吴庶人的时候,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那就是允许他们过更好的生活,但绝不可以当官或者得到爵位,因为这样会对皇权产生威胁,毕竟皇位本该是建庶人和吴庶人一家子的。
总的来说,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对建文帝的兄弟子侄并不好,但好在建文帝和朱允熥的子孙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一直活到了明朝灭亡,这或许是这个悲剧当中唯一让人安慰的一件事吧。
优秀作者:围炉煮酒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