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稻香村真的好吃吗?
我是70后,“北京稻香村”在我的印象里是什么样子的?(切记:从小陪北京人长大的是“北京稻香村”,而另一个“稻香村”是2000年以后从南方来京的,刚来时,它还叫“稻香春”,后来一夜之间“春”变成了“村”。两者在“口味”与“品质”上差异极大)
逢年过节,跟着大人们清早出门串亲戚,先去稻香村,往柜台前一站,将军观阵般目光在堆满数十种糕点的柜台上扫视一遍,然后手指某种,冲服务员喊:这个、这个,四块!服务员准备好一个或长或方的纸盒子,垫好一层食品纸,依言捡出四块,先上称,称出重量在用算盘算好价格,再把糕点码在盒子中;
大人再喊:虎皮蛋糕两块……奶油卷四个……牛舌饼八块……那个那个,那个黄色的来两块……售货员依次捡取、称重、算钱、码放入盒,直至填满每一丝空隙,还要中间高高隆起,双方才算完成初次交锋。合上盖子,盖上喜庆的红纸,用纸绳绑好,编出提手,交钱拿走。再去亲戚家拜访,狠狠大吃一顿,收完压岁钱回家。
北京人管这种装满点心的食盒叫“点心匣子”,其实柜台里也有一些现成装好的“大八件”“小八件”的匣子,但大多数北京人仿佛就喜欢逐一点选的耗时低效过程,所以,每年这个时候稻香村门口的人都是排长队的,甚至排出大门到了街上。童年的我是很不情愿走进稻香村的,时间太长,腿都站酸了。
如果说当年“北京稻香村”的品质,可以聊一个现象。北京人在说老字号的时候,都会在字号后面加上他家最好的产品,例如:大顺斋的糖火烧、全聚德的烤鸭、天兴居的炒肝儿等等,一说字号立刻就知道该吃他家的什么。而北京稻香村则是:稻香村的点心匣子!基本涵盖了所有点心,就这么霸道。
今时今日,我去串门儿是不拿点心匣子了。但还是偶尔会去家门口的北京稻香村,买爱吃的几种,像什么豆沙酥、小豆包、枣泥块、牛舌饼等有限的几种,当早点,当零嘴,换换口味。
从品质来说,北京稻香村其实水准还在的,还是年少时的味道,该浓郁的浓郁,该清甜的清甜,甚至肉类熟食方面,他家品质是非常高的。
如果你说他死板不求改变,其实也是冤枉人家了,不断拓展的渠道,时常推出的新品,不断引入的南方或国外的新品种,如拿破仑、如艾团等等,是十分丰富的。
但就是觉得盛况不再,感觉他就是和时代脱节了。也许,是我们变了,我们的需求变了,我们的购买渠道变了,无需在死盯在一家的口味上了。
如果说北京稻香村的缺点,首先是价格,贵让他把很多人拒之门外,贵一点彰显品牌地位可以,贵太多就没必要了,好的企业应该是保质量降成本,优化价格,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是个别单品的配方应该优化,例如水果卷这类填充大量奶油黄油的点心,从口感上判断还是植物油脂,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健康趋势了。
优秀作者:童眼看世界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