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问: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很多人对于谥号看不懂,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那都是马上过日子南征北战的猛人,偏偏以“文”作为谥号,是不是用错了?

非也。

谥号起于西周早期,所以我们就从西周开始查起。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1、

《封神榜》大家都熟悉吧。

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被囚在羑里,周国大臣散宜生又是送美人,又是送宝马,才使纣王龙颜大悦:姬昌这老小子会做人,行,那就回去吧,以后安分点,不然本帝还会翻脸。

姬昌回到周国,得到了被纣王坑苦了的众诸侯的支持,一顿操作猛如虎,把犬戎、密须、崇国都打趴下了,然后迁都丰京,又收拾了邘国、黎国,最后称王,这便是周朝的奠基人周文王。

周文王去世,周武王姬发继位。

周武王在老爹打好的基础上,任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等贤臣治国理军,最后周国是兵强马壮,肥的流油。

与此相反,纣王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还在搞“酒池肉林”之类宴会,以“炮烙刑”找乐子,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周武王顺应民意,带着庸、蜀、羌等部族与八百诸侯在盟津誓师,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奔朝歌,在为牧野之战中取得关键性胜利,直接兵困朝歌,绝望的纣王在鹿台一把火把自己点了。

周武王结束了商纣的统治,定都镐京,建立周朝。

周国一举从诸侯国蜕变成了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2、

周文王、周武王这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记住,商朝之前没有标准的谥号制度,只称帝号,比如帝尧、帝舜、帝禹,还有不争气的帝辛,也就是把自己玩完了的纣王。

有人看到这儿说不对啊,纣王不就是谥号吗?

纣可不是个好词,所以纣应该是周朝在谥号制度形成之后给他追加的恶谥。

周国,在商朝的统治下只是诸侯国,称王也就该叫周王,而没有具体的文武之分。

随着姬发击败纣王建立周朝,结束了帝时代,开启了王时代,这时肯定不能还用帝辛的编年史,得用周朝的编年史。

武定天下,文治百世,所以姬发自称武王,追封父亲姬昌为文王,开启了周武王年间的编年史。

以严格的意义来说,周武王不是谥号,而是自称。

诸侯骑上马就是战将,下了马就是文臣,能文能武,那么怎么区分文、武呢?

我们看战绩。

周文王,征服周边小国,强大周国,成为周朝的奠基人。

周武王,推翻的商纣统治,建立周朝,成为中原的新霸主。

明白了吧?

只有为作为开国的奠基人或者开国建朝的王谥号才能用“武”。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3、

那么对不对呢?

有人说,我不信,你来说说秦始皇。

嬴政灭掉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他太狂了,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皇帝两个字都要占,于是自称“始皇帝”。

按照谥号制度,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谥号应该为“秦武帝”,不过没人敢去给“始皇帝”取谥号,拿他跟周武王比,小心脑袋搬家。

有人不服气,你来说说曹操。

三国曹操,谁也打不死他,最后还是病死的,也没有统一三国,但曹丕代汉称帝后,不是也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吗?

还是适合规则的。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4、

我们来看看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著的《逸周书·谥法解》对文武的定义。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文重在学识、道德以及治理之道,武重在开疆拓土平叛定乱,所以武为皇,文为相

显然谥号制度完善在西汉时间。

刘邦逼得结拜大哥项羽告别虞姬放走乌骓马然后在乌江给了自己脖子一剑,最后成为大赢家,建立西汉。

但偏偏刘邦不守规矩。

统一天下,秦始皇开创皇帝的先局,刘邦自然不甘屈人之后,跳过“武”选择了“”,复兴汉室功高至伟之意。

刘秀干掉了超前的改革家王莽,拿回了汉家江山,建立东汉,他可不敢跟老祖宗争谥号,去世后的谥号为中规中矩的光武

谥号制度在东汉时基本已经确定,后朝大多照搬两种模式,但不是绝对。

其一以“”开始,随着的必然就是“”;其二以“”直接开始。

南朝齐高皇帝萧道成,北朝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

隋朝杨忠谥号武元皇帝,唐李渊谥号太武皇帝,均以“”开始。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5、

说到了唐明,也就该回答问题了。

在生的皇帝没有谥号,是去世后由继位皇帝追封而来,必须按照“高”或者“武”往后排,这也就是造成能打的皇帝取了个“文”谥号的原因。

李渊去世后,在位的李世民给父亲追封谥号“太武皇帝”,所以等李世民去世之后,按照“文治武功”的规则,唐高宗李治为李世民追封谥号为“文皇帝”,不能再用“武”字。

说个小细节,随着唐宋兴起的加谥之风,相当于给谥号穿了无数件衣服,到了明清时皇帝谥号高达二三十多字,让人看了头疼。

其实主谥字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前的那一个字。

明太祖朱元璋,再次夺回汉家江山,这功绩跟刘邦没什么差别,所以又以“高”为开端,称为“高皇帝”,经过层层加码后变为了“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明朝以孝治国,所以后来的皇帝主谥字又多了个“”字。

按照谥号规则,朱允炆的谥号应该为“明孝武帝”,但是被燕王朱棣赶下了台,下落不明,因此落了个“孝让皇帝'的谥号。

朱棣虽然能打,也得遵守规则,谥号只能靠后排,如果用“”等于是暗示抢皇位的事实,所以明朝的“”谥是空缺的,朱棣最后的谥号只能是文治的“孝文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都那么能打,怎么谥号是文皇帝?

6、

清朝又乱了一下。

制度还是明朝的谥号制度,但也发生了意外。

皇太极极有希望入主中原,因此最初为父亲努尔哈赤追封的谥号为“武皇帝”,随着皇太极去世,顺治帝为其追封谥号为“文皇帝”,但到自己就尴尬了。

顺治帝是入主中原的第一帝,在顺治帝去世后,汉臣孙廷铨建议将顺治帝的谥号定为“高皇帝“,这遭到了拥护满清利益、专权的鳌拜反对。

鳌拜不能让后代忘了后金才是满清的奠基人。

康熙小皇帝没实权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鳌拜擅自做主将努尔哈赤的谥号改为“高皇帝”,并将顺治帝的谥号定为章法的“”。

被鳌拜这么一折腾,“武”谥在清朝也没人敢用了。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虽然能打,但“武”字谥已经给了父亲李渊,所以他只能用仅次的“文”字谥;明成祖朱棣能打,但按照谥号制度“武”字谥会落在朱允炆头上,关键皇位还是朱棣从侄儿手里夺过来的,为了避嫌,也只能用“文”字谥。

(图片均来自网络)

这俩应该是帝王里能打的前五名里了吧?朱棣五征草原,李世民更不用提了,打下了大半个大唐!又灭了东突厥!他俩文那儿了?

优秀作者:西游梦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