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问: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1940年10月,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115师将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7个教导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部队整编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红军主力作战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根据规定,八路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下辖2个旅,定员15000人。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然而,随着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也迅速扩大。

1939年、1940年,是八路军大发展时期。

1938年底,总兵力为15.6万余人,1939年已发展到27万余人。

由于发展迅速,干部新、成员新,加之战斗频繁,许多部队未及教育和训练,因此,部队的军政素质急需提高,组织体制急需整顿。

因此,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2月1日、6月23日和1940年2月21日连续发出整军训令。

在军政整训的基础上,我军进行了组织编制整顿,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计划1939年两期共整编60个团(实际整编61个团,超额完成任务),1940年两期整编50个团。

显然,团的数量增多后,必须要再新设旅一级编制,才能更好的领导抗日游击战争。

因此,1940年,我军除加强充实原有的各主力旅外,又组建了许多新旅。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115师先后整编了7个教导旅;山东纵队先后编成5个旅;129师和冀鲁豫军区先后编成9个新编旅;120师先后编成2个独立旅;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先后编成2个警备旅。

老蒋不可能给咱们新编旅番号,所以,当时,各师、军区新编的旅,有教导旅、独立旅、警备旅、新编旅等。

那么,为什么115师整编的旅叫教导旅呢?

教导旅

当时,我国教导旅的思想,来自德国和苏联。

老蒋的德国军事顾问,非常强调教导旅的作用,鲍尔帮助老蒋在南京训练并装备了一支教导旅,并认为他应作为老蒋“新军队的基石”,而塞克特甚至认为“(国军现代化)第一注重训练教导旅”。

而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则既要坚持斗争,又明确承担了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为将来抗联队伍壮大准备骨干力量的重要使命。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总之,教导旅的特点,是在承担作战任务的同时,侧重于培养政治军事干部等骨干人员,为将来队伍的扩大培养骨干力量。

而当时的115师的部队,是最适合承担这种使命的队伍了。

115师的形势

1938年5月,115师接到指示,首先派遣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山东,与当地的抗日武装会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12月2日,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115师主力挺进山东。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经过1年多的奋战,到1940年7月,115师进军山东的工作全部完成。

此后,中央多次指示,由115师统一山东的军事指挥。

当时,山东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但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此时,山东分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除苏豫皖编曲和苏皖边区划归中原局领导外,包括鲁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根据地,人口1200万,土地3.6万平方公里。

在各根据地中,山东地区的人口、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好。

同时,自1937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山东以来,国民党部队(以韩复渠余部为主)除一部分做了伪军外,许多都自树旗帜,占山为王,成为各种各样的杂牌部队。

这样复杂的形势,虽然给115师带来了困难,但也给115师的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一形势下,山东分局提出了一面发展、一面巩固的方针。

要一面发展,一面巩固,就需要115师培养出大量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骨干。

115师的人才基础

115师是井冈山部队的底子,当年井冈山会师时的老部队,大部分都编入了这个师。其中包括红一军团、红15军团和红74师。

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整编7个教导旅,为何称“教导旅”?

这些老战士、老干部,都是久经考验,政治军事素质过硬的。

显然,此时的115师,拥有大批适合成为骨干的储备人才。

因此,以教导旅的方式整编115师的部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便于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

再次调整

115师在此次整编后,屡屡打击日军,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

不过,此后,形势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百团大战后,尤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调整方略,对国民党执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对正面战场不举行大规模军事进攻,以主要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试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此外,1941年,华北地区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一形势下,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1941年11月,中央做出指示:各根据地脱产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人口总数的3%,主力军实行“精兵主义”,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山区为2:1,在平原为1:1,在某些最苦难的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

根据指示,1942年8月,山东军区成立,原115师和山东纵队各部队的番号取消,抽调出最精锐的13个团为主力部队,直归山东军区指挥,其余各部队则地方化。

115师的这7个教导旅,仅仅存在不到2年。

不过,无论是反扫荡的作战,还是培养骨干人才,各教导旅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优秀作者: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