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猛将童贯那么厉害,内能平方腊,外能收复幽燕,为什么还说他是奸臣?
北宋末年的政坛上,有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就是童贯,中国历史上唯一长胡子的太监。作为一名太监,童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待在皇宫,而是常年在外领兵。单从战绩来看,童贯似乎还有一些功绩。然而,他的这些功绩却饱受争议。
宋神宗后期,年近二十岁的开封人童贯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据史书记载,童贯的身材非常魁梧,双目有神,面色黢黑,而且长着胡须,显得十分阳刚,根本不像一个太监,这或许和他成年之后才净身有关。
童贯入宫之后,投在了大太监李宪的门下。李宪以宦官的身份,出任军事将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转战于西北边陲,立了不少战功。先后担任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宣庆使、入内副都知等职。
童贯虽然属于李宪的门下,但是李宪并没有对其特别关照,以至于童贯入宫二十多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尽管如此,童贯经常跟着李宪行走军中,通过耳濡目染,还是学到了一些行军打仗的本领,这成了他以后执掌兵权的重要资本。
童贯这个人头脑非常灵活,是一个很会来事的人,他不但善于察言观色,而且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就算一些细枝末节,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童贯办事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总能想到别人的心坎上,因此赢得了周围人的好感。
公元1101年,宋徽宗赵佶即位,这位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不但性格儒雅,而且具有卓越的艺术才能。音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无一不会。唯独对治理国家,并不擅长。
即位之初,宋徽宗尚能采纳忠臣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向太后的去世,宋徽宗浪荡、轻佻的个性暴露无遗,他对朝政没有兴趣,整天醉心于丹青笔墨,把大部分的时光都浪费在嬉戏玩乐上。
童贯年长宋徽宗二十八岁,他通过察言观色很快就揣摩清楚宋徽宗的兴趣爱好,为了顺承皇帝,童贯不失时机地在宋徽宗面前提及南方多奇珍异宝、名人字画和怪石异,并建议皇帝派人到南方去搜罗这些东西。
童贯的建议正合宋徽宗心意,于是派他以内廷供奉官的身份前往南方办理此事。宋徽宗在杭州设立明金局,由童贯直接统领。
童贯到了杭州后,威势显赫,他不但是奉旨行事,还是内廷宠臣,杭州的地方官为了逢迎童贯,大摆筵席为其接风洗尘。席间,童贯见到了昔日的故旧蔡京。
蔡京在艺术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书法,在当时已经名扬天下。但是蔡京的人品低下,不但嫉贤妒能,而且阴险毒辣,整治别人时一点声色也不动。
宋徽宗即位后,蔡京屡遭朝中谏官陈瓘、御史陈次升、龚央、陈师锡等的相继弹劾。于是蔡京被贬为端明、龙图两学士,知太原府,后来又被贬为江宁知府。
蔡京对自己的贬职十分抗拒,故意拖延时间不去赴任。宋徽宗一怒之下,又将蔡京贬为杭州洞霄宫提举,这个官职是为安置那些老病无能的大臣以及朝中退休的高级官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事,只是个虚衔。实际上,蔡京是赋闲在杭州。
童贯的到来,让蔡京看到了重回中枢的希望。两个人趣味相投,一拍即合,很快便勾结在了一起。蔡京直接搬进了明金局,与童贯日夜相伴。
蔡京从童贯口中得知宋徽宗喜好书画,于是就精心绘制了许多画作,童贯多次派人送往京城,并上书宋徽宗,盛赞蔡京的忠诚。如此一来,蔡京在宋徽宗那里又博得了好感。
不久之后,满载奇珍异宝的童贯返回京城,宋徽宗大喜,童贯趁机向皇帝举荐蔡京。宋徽宗先是让蔡京出任定州知州,一年之后,蔡京被调回京城担任丞相。
蔡京为了报答童贯之恩,开始反过来举荐童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蔡京向宋徽宗建议征讨西夏。当时北宋和西夏之间基本维持和平,只有青唐四州被西夏占据。青唐原本是唐朝时期的鄯州之地,安史之乱后被吐蕃所占据,并更名为青唐。
西夏虽然占据青唐,但并不影响北宋和西夏的大局。宋徽宗也不想再生事端,恶化两国之间的关系,于是拒绝了蔡京的主张。但是在蔡京及其同党的连连上奏下,宋徽宗最终同意发兵西北。
蔡京趁机在宋徽宗面前大力举荐童贯,说童贯不但具有将帅之才,而且熟悉西北边塞的事务,要攻取青唐,非童贯莫属。最终,宋徽宗诏命王厚为总兵,童贯为监军,率十万大军西征青唐。
所谓监军,就是皇帝派遣信任的宦官去前线充当一线将领的监军。最初的监军虽然对军事行动具有干预权,但主要还是以监视一线将领为主要任务,这也是当时皇帝远距离控制军权的一种方式。
宋神宗时期,宦官担任的监军权力开始增大,甚至在一些重大战事中,直接指挥战斗,成为真正的一线将领。
公元1103年,作为监军童贯,跟随大军一同西征。就在大军行至湟州(今青海乐都县南)准备发兵之际,传来宋徽宗手谕,原来是宫中突然失火,宋徽宗认为这并非吉兆,急令收兵。
然而童贯却刻意隐瞒了圣意,对将士们谎称圣上希望出兵成功,这在无形中鼓舞了士气。当时青唐四州中,已有三州请求内附,民心所向,这一仗其实不难打。在统帅王厚和监军童贯的指挥下,宋军一举收复了故地。
因为成功地收复了青唐四州,宋徽宗非但对童贯矫旨之罪既往不咎,还将他提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有宋一朝,太监凭借战功资历获任两使之职,就是从童贯开始。
公元1105年,西夏屡次袭扰北宋西北边塞。为了稳定西北,宋徽宗任命童贯为熙河兰湟路以及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几乎整个西北的兵马都归童贯统领。一个太监名正言顺地总管天下一半的兵马,这在历史上不多见。
不久之后,在蔡京的举荐下,宋徽宗打算提升童贯为陕西制置使,但遭到了蔡卞的反对。蔡卞是蔡京的弟弟,原本职位比蔡京高,自从蔡京成为宰相,就引起了蔡卞的嫉恨。
蔡卞认为,自北宋开国以来,宦官的职位最高不过是团练使,如今童贯身任两使,已经是前无先例,不能再提升他的职位。
蔡卞还认为,自古宦官干政,从来就没有好结果,如果任用童贯,肯定会误国误军。
蔡卞的意见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蔡京的挑拨下,宋徽宗贬蔡卞为河南知府。
公元1108年,宋徽宗提升童贯为武康节度使,开始执掌一方的军政大权,也是北宋朝第一个成为节度使的宦官。
这年四月,童贯派兵收复洮州(今甘肃临潭)。随后,童贯准备收复被羌族占据的积石军(今青海贵德),当时的羌族首领藏征扑哥居住在溪哥。
积石军与西宁接壤,童贯命西宁知州刘仲武率部出击。根本没有什么兵马的藏征扑哥不堪一击,只好率领全部的28人投降,其中还包括妇女和孩子。
童贯为了邀功,将战功有意夸大,伪造了大量的战利品,然后向朝廷报捷。之后,童贯被宋徽宗提升为检校司空。宋徽宗亲自召见了西宁知州刘仲武,并提拔了他的九个儿子。
打了几次胜仗之后,童贯开始变得恃功自傲,在西北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童贯独断专行,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还擅自下令,在自己的辖区内招募了几万健壮的青年组成“胜捷军”,作为自己的亲军。这支军队的所有将官,都是由童贯亲自任命,实际上成了他的私人卫队。
自从童贯担任检校司空之后,开始和内侍黄经臣狼狈为奸,逐渐不把蔡京放在眼里。之前,童贯选拔的西北将领都要先上报朝廷,然后再由宰相奏请皇帝批准;此时的童贯却绕过宰相蔡京,直接呈报皇帝批准。这种越权的行为,引起了蔡京的不满。
当宋徽宗再次想任命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时,遭到了蔡京的反对。开府仪同三司是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开府,指的是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仪同三司是享受的待遇如同三公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
蔡京认为如此尊贵的名衔不能授予宦官,并拒绝签字用印。面对蔡京坚决的态度,宋徽宗只好作罢。童贯未能如愿获得此职,对蔡京更加怀恨在心。
童贯虽然是个太监,却有两个儿子童师闵和童师礼。他们究竟是童贯过继的,还是童贯净身之前生的,已经无从可考。
就在童贯权势如日中天之际,他的儿子童师礼却壮年早逝,这令童贯备受打击,宋徽宗下令将其安葬在童贯的祖籍地开封。
童师礼安葬之日,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所过之处,车马行人一律回避,足显童贯当时威势之大。
公元1111年,远在西北的童贯上奏宋徽宗,请求出使辽国考察,获得了皇帝的批准。宋徽宗并加封童贯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大使,童贯为副使,出使辽国。
宋徽宗的这一任命,让朝臣们十分惊诧。在他们看来,自古两国交往,对于使者的人选十分重视。代表国家出使的人物不但要仪表堂堂,而且词辩也要过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保证不辱使命。如今宋徽宗派童贯一个宦官出使辽国,有点不太合适。
但宋徽宗为童贯辩解称,是契丹人听闻童贯在西北战场的威名,想见一见童贯本人;而且他也希望童贯能去辽国看看,可以搜集一些情报。
童贯出使辽国时,已经57岁,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会见了他们。在辽国朝臣的眼中,这位宋朝的常胜将军仪表堂堂,但是说话的嗓音却有些尖细,说是太监,却不像个阉人;说是正常人,但又有些不同,显得不伦不类。
看着眼前的童贯,辽国的朝臣想笑又不敢笑出声,私下议论:“南朝的常胜将军,不过如此。”
幸好端明殿学士郑允中深通礼节,应付自如,最终不辱使命,为北宋挽回了颜面。
童贯出使完辽国返回经过卢沟(今北京卢沟桥附近)时,遇到了在辽国担任光禄卿的马植,自言有灭燕之策,也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童贯与马植深谈之后,对其策略大加赞赏,于是两人结伴返回北宋,马植改名李良嗣。
童贯认为李良嗣是个人才,便将其推荐给了宋徽宗,李良嗣为北宋献上了“联金抗辽”之策。一番陈词之后,宋徽宗欣然采纳了李良嗣的策略,并赐其赵姓,让他出任秘书丞。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之议,也至此开始。
宋徽宗原本准备命童贯北伐,但是冷静之后认为兹事体大,不敢贸然兴兵,再加上当时一些朝臣劝谏不可以轻易违背盟约。于是图燕之事暂时作罢,童贯回到西北继续主持边务。次年,宋徽宗加封童贯为太尉。
公元1115年,宋徽宗又任命童贯领六路边事,军权进一步加大。随后,童贯以太尉的身份出任陕西、河北宣抚使。童也贯如愿以偿,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此后,童贯步步高升,先是权领枢密院,之后又被宋徽宗加封为太保、太傅。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公元1120年,赵良嗣多次出使金国,最终说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同意联宋攻打辽国。具体的分工是金国攻打辽国东部,北宋攻打辽国南部,双方最终在辽国都城上京会师。
但是此时北宋内部却爆发了方腊起义,只好暂时搁置攻打辽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平乱上。
方腊起义的前一年,江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以树皮草根充饥,但是官府却仍然上门征税,甚至闹出了多起人命官司。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彻底激怒了江南的百姓。于是,当方腊振臂一呼时,江南百姓纷纷响应,方腊起义由此爆发。
公元1120年,方腊在在睦州(今浙江淳安)的清溪发动起义,很快聚集了数万人马。起义军一路攻占睦州、歙州(今安徽歙县)、衢州和杭州,声势越来越大,朝野震惊。
宋徽宗急令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率兵征讨方腊,并授予童贯便宜行事之权。
童贯原本想招降方腊,但遭到了方腊的拒绝。童贯急调水师前来支援,宋军水陆并进,起义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最终退回到了方腊的老家睦州清溪。
清溪的帮源洞是方腊最为坚固的根据地,位于险峻的大山之中,易守难攻。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在宋军的强攻之下,方腊被韩世忠所擒。方腊的妻子邵氏、次子方亳、相国方肥等52人全部被俘。
当时帮源洞中起义军的家属和百姓共有几十万人,宋军进洞之后烧杀抢掠,七万多人被杀。有人劝童贯不要纵容属下滥杀无辜,但童贯置若罔闻,任凭宋军滥杀。童贯因镇压方腊起义有功,被加封为太师。
公元1122年,金兵南下攻打辽国,宋徽宗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时机,于是命童贯复领陕西、河南、河北宣抚使,率军北上收复燕云故地。
辽军虽然打不过金军,但打宋军却是绰绰有余,辽将石林牙、萧干等人先后击溃了宋军。在金国人的眼中,辽国已经是风中残烛,但没想到宋军更加腐朽。
金国人重新审视宋军,从内心开始看不起这支军队,这为后来“靖康之乱”埋下了隐患。金国推进的非常顺利,并趁势一举拿下了燕京等地。
面对难以逾越的辽军残部和强势的金国人,童贯决定从金国人手中“赎买”故地。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北宋以每年两万的岁币,以及万贯燕京代税钱为代价,从金国手中取回了燕京。
宋徽宗因童贯收复燕山有功,加封其为徐国公和豫国公,并晋升其为“三公”,不再执掌兵权。两个月之后,宋徽宗命童贯退休,谭稹接替他权领枢密院。
公元112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病逝,驻守云中(今山西大同)的金国副统帅完颜宗翰返回金国京城。
谭稹认为此时正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派兵收复了已经划归金国的朔州、应州和蔚州。完颜宗翰得知后大怒,亲自率兵返回,大败宋军。宋徽宗对谭稹非常不满,罢免了他的职务,重新起用童贯掌管枢密院。
公元1125年,宋徽宗遵宋神宗能收复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的遗训,下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这一殊荣,即便是后来名气更大的刘瑾、魏忠贤等太监也不曾获得。至此以后,朝中大臣把对童贯的称呼从“童太师”改为了“童大王”。
这一年,金国副统帅完颜宗翰率兵南下,进攻太原,病中的宋徽宗再次派童贯前往太原应对此事。
童贯到太原后,立即派部将马扩、辛兴宗以拜访为名,前去试探完颜宗翰的意图,完颜宗翰指责宋朝趁他回京之机谋取金地,还收留了金国叛徒张觉,坚决不肯罢兵。
完颜宗翰还派使者前往太原,亲自告诉童贯金国罢兵的条件是宋朝必须割让河北、河东两地给金国。
童贯感到此次大敌将临,宋军毫无胜算,为了免担败军之责,他打算逃回京城。于是童贯对太原守将说,金国人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自己做不了主,需要回京面见皇上,再做定夺。
太原知府张孝纯劝说童贯号令天下兵马抵御外敌,但童贯以自己只是时宣抚官员,不是来守疆土为借口,逃离了太原。
随后金军南下,相继占领忻州等地。金国的另一路大军则直逼汴京,惊慌失措的宋徽宗急忙传位于太子赵桓,即宋钦宗。
童贯逃回京城时,宋钦宗已即位,下诏亲征,并任命童贯为东京留守。但童贯被金军吓破了胆,坚决不肯受命,率领自己的几万“胜捷军”跟随宋徽宗逃往南方。
当时跟随宋徽宗南逃的人中,不仅有宫中嫔妃和侍女,还有一帮朝中的文臣。这些人有些年老体衰,在过出城的浮桥时,拖慢了南逃的行程。童贯怕耽误时间,就命自己的亲军向这些人放箭,中箭而倒者有百余人。
童贯这种恶劣行径,引起了老百姓和朝中大臣的愤怒,宋钦宗面前堆满了弹劾童贯的呈文。
公元1126年,太学生陈东、侍御史孙觌连续上书宋钦宗,要求惩治跟随宋徽宗逃到南方的蔡京、童贯、蔡攸等奸人。随后,蔡京被贬为守秘书监,童贯被贬为左卫上将军,蔡攸被贬为太中大夫。
蔡京、童贯等人还怂恿逃到镇江的宋徽宗,以太上皇的名义,把东南地区上交朝廷的邮传、物资等一律截留,企图在镇江东山再起,宋钦宗随即剥夺了他们发号施令的权力。
宋徽宗表示不再“窥视旧职”之后,返回了京城。蔡京、童贯等人失去了靠山,他们的末日也为之不远。
随后,蔡京被贬为崇信军副节度使,童贯被贬为昭化军副节度使,蔡攸也被贬为副节度使。紧接着,蔡京再次被贬到了韶州(今广东韶关),童贯被贬到了英州(今广东英德)。
蔡京还没抵达韶州,就又被贬到儋州(今海南儋州),走到潭州(今湖南长沙)时,蔡京病死。蔡攸再次被贬到雷州(今广东原海康县),不久被诛杀。
而童贯则被流放到吉阳军(今广东厓县)安置,行至南雄州(今广东南雄)时,宋钦宗派监察御史张潋追来,在宣读了童贯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将其就地正法。这一年,童贯72周岁。
童贯作为一个太监,掌握兵权长达二十余年,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宋史》对童贯的评价是:“穷奸稔祸,流毒四海,虽菹醢不偿责也。”意思是说,童贯祸国殃民,流毒四海,即使将其碎尸万段,剁成肉酱,也无法弥补他所犯下的罪行。
优秀作者:关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