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问: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李太白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范仲淹《渔家傲》、夏英公《喜迁莺》差足继武,然力有不逮矣。”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这样为王国维推崇,原因就在于“气象”二字。气是内在精神,象是外在表现。

当然,仅以“气象”的表面意思,不足以当这样的称道。以象而言,是在空间上有宏大的气势,在时间上,又有深邃的历史感。时间和空间的交融与无限,就是所谓的宇宙。心里能装得下宇宙,就是气吞山河,包容天地。这是李白的格局。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西风是肃杀之气,残照是时间的流宕。西风吹拂,残阳斜照中,显出汉家陵阙的宏大气象。

当然,眼前景也可以是心中景。毕竟眼前景会有云遮雾障,而心中景是不受羁绊的。

汉家的宏大,当然不仅仅是山高陵崇,更在于它所创造的历史伟业。使它在此后的千万年里,以汉为荣。这就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能关千古登临之口的原因。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能看清景象,需要好眼力。能看穿历史,更需慧眼。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当然也有苍凉雄浑之感,但也有无奈感伤之意。如果李白体现出睥睨一世、唯我独尊的的盛唐气象,那么范仲淹的苍凉中,暴露了宋朝的孱弱。当然在气象上不可能压倒李白。只能是“差可踵武,力有不逮。”至于英公夏竦的《喜迁莺》就更不必说了。

这个问题是要讨论毛主席《沁园春雪》的文学地位,或是历史地位。但我在这里却谈起了李白。谈李白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想带大家一起看看毛主席诗词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作为文学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李白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关了千古登临之口。就连范仲淹这样的大家都难望其项背。但在一千二百年后,毛主席打破了李白的封锁。他的《忆秦娥 娄山关》是足可以与李白的《箫声咽》相颃颉的。而“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足以对的上“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可以让千人文人闭口,但他关不上毛主席的口。这里面的原因不仅只是个人才气,更是胸襟和气度所关。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李白和毛主席的不同在于,李白看到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毛主席看到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一点大约并无二致。但陵阙是人功,苍山是自然。陵阙是历史,苍山是乾坤。李白仅仅是心里有,是因为他有欣赏历史,观看宇宙的能力。而毛主席除了在这方面可以与李白并肩之外。还有大好乾坤随描画的气势。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当中央苏区几十万红军在国民常围追堵截之下,只剩下几万人,随时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毛主席透过如血的残阳,看到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一点上,李白就不能比了。也就是说,李白以他的大胸怀大气魄包容了历史,看破了历史。而毛主席,不但看透了历史,且正在创造历史。

现在,我们就可以谈谈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当我们谈一个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之时。我们的标准一定是超越文学的。形神毕肖是文学,传情入微,达意精准是文学。但最高的文学一定不仅仅是表现个人的小情趣,他一定是有格局和气度的。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气象”。

若以表情达意的细致入微而言。柳永、周邦彦甚至花间派的大部分作家,都不比苏辛差,但苏辛被推为宗师,而花间派没有多少人被记住。其原因就在于,格局二字,也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气象。

所以,《沁园春雪》的价值,并不在景物的描写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当然是描物写景的上品,但整首词的价值,还是体现在气度格局之上。

以前人们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是作者本人。二是人民群众。哪个答案对呢?这里先不讲。先说一说1946年这首词在重庆发表时的一些事。

《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之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个电视剧(名字记不住了)中有这样的情节:蒋介石看了这首词后说:“这是毛泽东的帝王情结。”蒋介石也是以反封建的革命者自居的。说毛泽东有帝王情节,是对他的贬低。但蒋介石的话也对上面问题的答案做了选择。他认为,“风流人物”,就是作者自己。而毛主席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则明确的说是“人民群众”。

两个不同的答案,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蒋介石抱持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他当然以这种创造历史的英雄自命。这种观点,不但蒋介石承认。当时国民党上层,这是主流观点。比如秋瑾就有“浊酒不销忧国恨,救时应仗出群才。”也是英雄史观。而毛泽东秉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以今天而言,他是十四亿,以当时而言,他是四亿五千万或五个亿。其中,随便拿出一个人能说就是人民吗?绝不能。如果非要以一个人代替五亿人,则非毛泽东不可。所以,毛泽东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毛泽东。这正如今天的江山就是老百姓是一个道理。因此,上述问题其实不存在,是人为的把一分为了二。分开为二,合则为一。不懂这个,就很难懂得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明白了。历史上的名主雄王,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代表了五亿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毛泽东面前,就稍稍的差了一点。这是统而论之。

我们也可以具体化一下。秦皇汉武都有赫赫武功,但个人文采上,与毛泽东相比,就差了些。唐宗宋祖也是一样。我们以唐太宗做个例子吧。他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可能还算是个一流的书法家。但文学家,他可能算不上。他的这些家,毛主席都毫不逊色,但毛主席比他多了一个文学家。在文学水平上,历代帝王,只有曹操与他或可一比。但曹操的历史功业与他相比,又差了许多。

成吉思汗就更不必说了,除了武功之外,在文化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无法超越的。不是因为遣词造句的优秀,也不是因为模化景物的形神毕肖。而是因为格局和气象。没有他那样的胸襟和气魄,只靠文学才能而想超越,是不可能的。

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一定是读过李白的《箫声咽》之后而写的。也可以说是仿写。所有的依牌填词,其实都是仿写。仿写能超过原作的,文学史上是很小的。某人创一词牌,常常就是最有名的。要超越,非大家而不能。李清照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和四十九首。并无一首超过“黄花瘦”的。辛弃疾和章质夫《水龙吟杨花词》是文学史上非常罕见的,以和词超越原做的。今天,人们常常吟诵“似花还是非花”。但章质夫的原词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毛泽东仿写古诗词而超越原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作《忆秦娥》而并肩李白。作《卜算子》而力压陆游。而其和柳亚子的无论是“饮茶粤海”,还是“长夜难明”都在格局上力压对手。这样的结果,当然不仅仅是文学之力。背后的原因,还是格局。也就是气象。怪不得,《沁园春雪》发表之后,蒋介石组织全重庆的国民党文人仿写,以图力压原作,但终究还是失败了。

原创作者:七月流火1404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