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大明战神于谦死后,为什么之前瓦剌不选择卷土重来?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都在犯嘀咕。
于谦1457年被杀,那个时候东西蒙古早就分崩离析,漠西蒙古瓦剌和东部蒙古鞑靼相互打的不亦乐乎,鞑靼也是自相残杀的不亦乐乎,早就乱成一锅粥很久了,三任蒙古大汗全部死于非命,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还谈什么卷土重来。
1453年春,也先杀死黄金家族忽必烈的后代脱脱不花可汗,自己登上汗位,也先出生漠西蒙古卫拉特部,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成员。而在蒙古,汗位只能由黄金家族的人担任已经成为了剑与火融成的铁律,为了防止黄金家族的反扑,也先疯狂屠杀忽必烈的后裔;
1454年八月,篡位的也先被其手下阿剌知院杀死,东西蒙古陷入分裂,东蒙古拥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可汗,西蒙古卫拉特部在阿剌知院的率领下和东蒙古相互攻伐,阿剌知院兵败被杀,东蒙古的实际领导人为权臣孛来和太师毛里孩,亦元气大伤,此时的蒙古王庭别说东西蒙古了,即使是东蒙古也仅仅有名义上的统治权,各部酋长自己手里兵强马壮,无论是权臣孛来还是太师毛里孩,除了自己嫡系部队,谁都指挥不了;
1455年四月,孛来和马可古儿吉思可汗遣使入贡,随后一直遣使不断。
1457年,于谦被杀。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瓦剌(也就是卫拉特部)在内蒙古高原西部,也叫漠西蒙古;鞑靼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在元朝被灭之后,东西蒙古长期内乱,只有在也先和达延汗那里实现过短暂的统一,但是两人一死,马上又内乱。所以,如果1457年瓦剌想要卷土重来,你先得把东蒙古给收拾了,不然你出兵打明朝,后脚东蒙古就把你老家给端了。
当然,很多时候,都不用瓦剌部端你家老窝,鞑靼自己就能把自己老窝端了。马可古儿吉思汗死于毛里孩和孛来相互攻伐的乱兵之中,继任者摩伦汗又被毛里孩干掉,再继任者满都鲁亦死于内乱,最后才是达延汗。就这个一锅粥的水平,就别想着打明朝了,先保证自己不被内部人弄死是王道。实际上,一直到达延汗成长起来之后,蒙古才再次对明朝产生了实质性威胁,之前一直比较被动。例如达延汗在满都鲁因为内乱被杀后刚刚继位,率众从漠北到河套过冬,冬天过完了准备返回漠北,就被兵部尚书王越和监督军务太监汪直率领的兵马迎头撞上,达延汗近乎仅以身免,差点就被弄死在那里了,这就是明朝史书中的“威宁海子大捷”。
所以,瓦剌也想卷土,可实力不允许啊!
没错啊,于谦都死了,朱祁镇当年用他爹留下来的精锐御驾亲征都打不过瓦剌,现在靠这些人更没什么翻盘的可能。“土木堡之变”乃是明朝中衰的标志,此役不仅导致京营主力和功勋、武将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朱祁镇自己也沦为了俘虏,彼时的明朝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幸有于谦力挽狂澜。那么,明英宗复辟、于谦被杀之后,瓦剌为何不卷土重来呢?其实并非瓦剌不想,而是不能也。
如果明朝谨慎应对,瓦剌的实力是不足以挑战明朝的。正是因为朱祁镇等人的胡作非为,所以才让瓦剌找到可乘之机。瓦剌最初的真实目的,其实还是在于通过边境骚乱而索要财物。因此,于谦死了,瓦剌也不可能再卷土重来,本质上是因为瓦剌并没有要灭亡明朝的这种宏伟计划。
瓦剌这次入侵,除了抓住一个明朝皇帝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成果可以夸耀的。虽然明军号称50万,但实际兵力据说20万都不到。而且草原民族部落强盛起来很快,但是衰落下去同样也非常的快,瓦剌在这之后就一直走下坡路,瓦剌的大人物也先很快于1455年去世,至此之后,瓦剌就陷入了内乱之中,再也不复之前的强大。而于谦死的时候已经是一四五七年了,那个时候瓦剌也没有能力再入侵明朝了。那为什么瓦剌没有卷土重来呢?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还是明朝真的变强了?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瓦剌。他们并不是不想卷土重来,而是他们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统一各部落的“天圣大可汗”年代了。他们本身就有点自身难保的意味。
1.瓦剌没有那么厉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风华》虽然是一部很优秀的影视作品,但它并不是一个历史记录片,并不能作为史料来参考。土木堡之变时期,俘虏朱祁镇的确实是瓦剌,但大明并不是只和瓦剌作战,他们的对手很多,是“蒙古诸部落联军”。也先虽然确实是兵分四路进攻的大明,但最东边,负责辽东地区的主要是黄金家族的后代脱脱不花(鞑靼人)、和兀良哈部落以及草原共主。最西边负责攻打甘州的是阿噶多尔济,他老人家也是鞑靼人。除了两边以外,中间的部队确实是瓦剌人,但其中的势力也很复杂。对宣府地区发动攻击的是阿刺知院,他老人家可不会乖乖听也先的支配。他属于独立于瓦剌的地方武装力量,更算不上也先的嫡系部队。
除了这些之外,也先能够真正掌控的部队剩不下多少了,这些人主要和他一起,负责攻打大同地区。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多半听说过“土城之变”的史实吧?此战的结果是,当时蒙古瓦剌部落的首领叶先率部擒获了被明朝御驾亲征的皇帝。这也让这个部落一时风头无两。但在后来的历史中,却没有瓦剌部落的消息。为什么是这样?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瓦剌部落的“前世今生”吧。
事实上,瓦拉部落并不是他们的真名。早在元代,他们的部落就叫卧益次。这个部落居住在巴尔喀什湖附近,占地面积相当大。那他们为什么改名为瓦拉部呢?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清朝的一本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瓦剌是西海的一种鱼。这种鱼看到人远了就假装哭,人近了就吃。因此,瓦剌被赋予虚假慈悲的意思。
欧拉部落被认为是一个虚伪的仁慈部落,这与记载中描述的鱼非常吻合,所以沃伊茨被称为欧拉部落。那么,这个部落产生虚假同情的原因是什么?原来,瓦剌部落曾经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想借机向皇帝敲诈明朝。但明朝忠臣于谦不肯合作,执意立新君。无奈,卫拉特的阴谋只能以失败告终。瓦剌部落终于把明朝皇帝放了回去。表面上,他们对明朝表现出友好的诚意。事实上,想要在明朝引起内乱,以从中牟利,真的是很有计划的。其实,早在元代,瓦剌部落就非常擅长“做事”。他们通过通婚与成吉思汗部落建立了世代友好的政治关系。因此,瓦剌部落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关系十分融洽。14世纪,元朝的衰落逐渐显现,卫拉特乘机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挑起各派纷争,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
后来元朝灭亡,瓦剌部积极与明朝搞好关系,依附明朝,甘愿称臣,因此被封为王。明成祖朱棣出征蒙古,本意是要将剑指向蒙古鞑靼部落,但瓦剌部落却趁机侵占了鞑靼部落的土地。当时瓦剌的首领是摩诃木。他死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屠桓。拓桓消灭了鞑靼部大部分精锐后,为了名正言顺,以元朝后裔为可汗为幌子,以丞相之名行使大权。皇帝。但瓦剌部落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部落,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些。明成祖朱棣死后,他们开始执着于明朝江山,企图恢复蒙元统治。1449年,瓦剌部落率兵攻打明朝。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征伐,战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带兵的瓦剌首领也想用明朝的皇帝来威胁明朝,但是明朝不肯用这招,于是换了一个新皇帝,打起了夺取皇帝的主意作为人质坠落。也先是元朝后裔瓦剌部落的首领。脱脱没花时间想摆脱夜先的控制和自己傀儡皇帝的尴尬地位,惹恼了夜先。也是先杀了他,然后自己当上了皇帝。也先死后,瓦剌部落开始没落。但就在这时,老对手鞑靼部落起来向他们发起了进攻。欧拉部落最终在内忧外患分裂,成为四个部落。150年后,从瓦剌部分裂出来的准噶尔部落之一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这就是反清多年的准噶尔汗国。著名的首领噶尔丹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带领部族发展汗国却空前强大。受到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影响,我们总会带着“常识”的眼睛去看待草原。其实这是不对的,草原的势力很分散,就算突然出现一个很厉害的盟主,也不会将草原的力量完全整合到一起。等哪一天盟主的部落衰弱了,盟主也就该换人了。土木堡之战时期,叶先之所以让所有人都能记住,就因为当时他们正好处于强盛时期。但他们的地位也很不稳固,全都是靠爷爷马哈木和爸爸脱欢两代人跪舔明朝才换来的这个地位。
2.大明初期真正的草原部落在明朝初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励精图治,所以草原基本上没什么好果子吃。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晚间还弄了个“三八线”,经常出征。蒙古这边根本打不过,基本上谁在南边,谁在东边就要受到朱棣的毒打。这个时期的大明王朝实在太强了,连之前的北元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更何况这些“虾兵蟹将”呢。这个时期的草原部落恨不得隔得大明远远的,生怕被他们打一顿。后来朱棣玩够了,估计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于是开始在草原搞起了“平衡战术”。对于那些和大明关系比较好的,明朝看他们比较顺眼,所以会进行一系列的扶持,开放互市等。对于那些和大明关系不好的,朱棣也不会惯着他,基本上隔三差五都会来揍他几顿。也先的爷爷马哈木就没少挨揍,后来他老人家学乖了,开始讨好朱棣,这才稳定了下来。朱棣频繁的向外扩张也让大明的财政很是紧张,因此他老人家去世后,大明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外扩张的欲望。由于失去了最大的敌人,草原内部风气又是一变。那些南方和大明王朝关系亲近的草原部落失去了大明的武力支持逐渐失去了之前的威风。但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与明朝互市更加方便,甚至劫掠大明也更容易,所以成了草原各部落的首选位置。
为了能够得到这个地方,草原部落相互厮杀,让人实在是有点“啼笑皆非”。
3.也先又是怎么回事?前面,笔者向大家说清了草原上的复杂局势,大家也应该明白:草原上的势力是“东边不亮西边亮”,一方称霸一方苦。瓦剌之所以能够在明初崛起,靠的就是抱上了明成祖这条大腿。得益于明成祖朱棣给予地源源不断的物资,也先才最终有了制霸草原的实力。土木堡之变俘虏了大明皇帝朱祁镇的也先估计是信心有点爆棚了,竟然公然挑衅当时名义上的老大脱脱不花。脱脱不花自然敌不过已经强大起来的也先,只好跑到了兀良哈的地盘,寻求他的庇护。
这个时期的也先彻底开始膨胀了,他竟然在景泰四年公然挑衅明朝,声称自己已经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准备称帝,还希望明朝自己把皇帝服装给自己送过来。他老人家估计不明白中原王朝对正统概念以及祖先遗命的重视程度。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寻找传国玉玺,可到死也没能找到。这件事情还被朱元璋认定为“平生三大恨事”之一,因此也先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明朝。按照当时的情况,也先过来劫掠,可以称为“上贡”,活捉了大明皇帝朱祁镇,可以称为“北狩”,但唯独想要成为正统,是大明绝对不能触碰的逆鳞。
4.也先“坐死计划”全面展开对于也先的“大不敬”,一向视“气节为生命”的大明王朝彻底坐不住了。大明不仅停掉了一切和也先的互市往来,而且积极联系草原部落阿刺知院,准备给也先来一个第二次“战略管理”。也先这个时候还沉浸在自己是“大汉”的美梦之中,丝毫没有发现危险。
PS:这个时期的也先不仅有外敌(鞑靼、兀良哈、大明),还有内忧(大儿子和副手不和)。不到一年的时间,阿刺知院就在大明的帮助下和也先撕破了脸皮,还趁机暗杀也先。
也先去世后,瓦剌失去了共主地位,彻底分崩离析。长子率先发难,和次子以及阿刺知院开始了战争。但还没等他们战争结束,鞑靼那边又来掺和这趟子浑水。孛儿只斤新崛起的孛来带着新黄金家族一举击败了阿刺知院,并且彻底把也先赶出了蒙古东部。无奈的瓦剌只能被迫来到了西北地区,彻底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他们的“大汉”梦想也随着“瓦剌”帝国的覆灭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1457年,于谦被重新继位的明英宗朱祁镇杀害时,也先早就已经“行将就木”了两年多了。别说他们卷土重来了,他们甚至都够不到明朝的边境。想要和明朝作战,他们要先击败中间的鞑靼。而当时的鞑靼已经把他们打怕了,根本不敢去招惹这群人。而后来多年与明朝“相爱相杀”的也是鞑靼部落,因此我们还称呼他们的“可汗”为“小王子”。
原创作者:淡泊的鲸鱼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