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问: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其实周平王迁都之前,周王室已经完蛋了,迁都也是一种逼不得已的行动,周平王接手的烂摊子和汉献帝差不多,无可救药。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周王室是怎么完蛋的呢?

作为一个分封制的朝代,周王朝对于天下诸侯的威慑主要靠两样东西,一个是军队,另一个是地盘。

但是到了周平王接手时,这两样东西都被他的前任周幽王玩儿完了。

事实上,整个西周的衰落是一个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而周幽王被说成无道昏君这事儿也是不大准确的。

西周原本有两支军队,分别是,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每个师的兵力为3000人。

西周朝廷直属的军队最巅峰时,随着对外征战频率的增加,军队规模也一度达到22个师,约6.6万人。

但到了第四代君主周昭王时,西周军队曾遭遇了一次全军覆没的致命打击。

当时,南边的楚国虽然也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但由于楚国地处于蛮夷之地,所以一直不受中原诸侯以及周王室待见。

历代楚王于是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使得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甚至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不仅不向天子上贡,还出兵攻占了铜绿山铜矿基地。

在青铜器时代,铜矿对于一个王朝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祭祀礼器、日常器物,还是兵器打造,都需要铜矿。

因此,周昭王决定亲率王师,前后三次讨伐楚国。

当时周王室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所以前两次都吊打楚国,谁知第三次讨伐楚国时,周王室的军队遭遇了一次致命性打击!

由于周天子对军队的约束不给力,使得军队军纪败坏,骚扰百姓,因此江汉一带的百姓进献给王师的渡江船只都是有质量问题的。

所以,当周天子率军渡江时,恰好遇到风浪,那些质量不好的船只根本经不起折腾,瞬间解体,周天子以及众多王公贵族全部葬身鱼腹。

与此同时,楚国军队发起了反击,使得残存的周王室军队再度遭到致命的军事打击。

此战,周昭王以及众多大臣、王公贵族集体团灭,周王室丧六师于汉水。

至此,宗周六师全军覆没,周王室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而且,周昭王当政期间,醉心于搜集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宠信奸佞,导致周王室的国力开始急剧下滑,出现衰落之状。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就这样,君主之位一直传到第十代,到了周厉王时代,西周的衰落之势已经十分严峻。

也恰恰是这个时候出现了史上著名的“共和执政”事件。

史书上说,周厉王是个昏君,上任之后胡作非为,导致国人不满,引发国人暴动,把他赶下岗之后,由辅政大臣共同执政。

但事实上,是因为周厉王试图推行改革,以重振王室雄风,由于改革过于激进,加上他们推行的一些增加国库收入的政策不妥当,所以对百姓盘剥过度。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一方面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过度盘剥百姓,所以引起了旧贵族和百姓的联合反对,因此才会发生暴动,把周厉王赶下岗。

周厉王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周宣王。

西周最后一次试图改革以实现中兴的努力便是发生在周宣王时代。

周宣王吸取了周厉王改革过于激进的教训,没有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励精图治。

在前中期,周宣王曾率军多次讨伐北方和西北方的戎人部族,均获得大胜,开拓了王室的疆土。

一系列的军事成就,使得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威望再度恢复。

周宣王遂在洛阳会见诸侯,宣示王室的权威,一时间可谓是四夷臣服,诸侯来朝的局面,史称“宣王中兴”。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然而,也正是因为周宣王的存在,导致了西周的没落。

周宣王执政末期,多次发动对周边戎人部族的战争,对国力的消耗很大,但影响最大的还得是另外一件事。

这期间,周边戎人部族也是处于国力上升阶段,实力强盛,秦国的前身秦邑就是在这期间曾被打灭国。

而周宣王方面,不仅军事上频频战败,而且还干预鲁国内政,使得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政治威望下降。

军事上,先在讨伐条戎的战争中战败,接着又在讨伐申戎的战争中遭到失败,周宣王差点被俘,好在掩父拼死保护才突出重围。

至此,周宣王“尽丧南国之师”,周王室直属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而周宣王还不死心,还想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征集兵员,再次讨伐戎人,这么搞下去,百姓很明显是经不起这么折腾的。

不久之后,周宣王迫于军队主力覆灭,国力严重下降,已经没有能力再对戎人发动军事打击,只好选择妥协。

他决定和诸侯国申国联姻,申侯将女儿嫁给周宣王的儿子为妻,而周宣王的这个儿子便是后来的周幽王。

这其实已经是当时比较好的一种局面了。

申国地处西部,与戎人有接触,现在申国通过联姻将自己的血脉融入到了王室血脉,那么将来的天下之主将会同时具备周王室和申国血脉。

申侯也十分乐意促成这件事,当然,条件就是申侯必须无条件支持周王室的正统,维护周王室对诸侯的统治,并且要帮助周王室抵御戎人。

在周王室军队主力全军覆没的危险时刻,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正好给了周王室喘息之机,以重建军队和经济。

但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犯了致命的错误,直接把西周这个大号玩废了。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周幽王犯了什么错误呢?

关于周幽王昏庸无道这事儿,还有什么烽火戏诸侯这事儿,其实如果不去看史记,而是去看看《竹书纪年》以及一些考古发现的话,周幽王也没那么不堪。

而整个西周的最终败亡,是一场夺嫡之争引发的内乱,最终葬送了西周江山。

原本,周幽王是立了申后的儿子宜臼为太子,可后来他十分宠爱另一个妃子褒姒,所以想把褒姒扶上后位,同时让褒姒的儿子做太子。

这里面可能涉及了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一方面是周幽王和昔日周宣王留下的老臣之间是两个派系斗争,另一方面是申后和褒姒之间的夺嫡之争。

反正政治斗争也好,夺嫡之争也罢,统统都不重要。

最严重的问题是,周幽王最终决定废了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

宜臼本来就是嫡长子,突然就被废了,他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的,而且如果继续留在王都,很可能会遭到褒姒的迫害。

所以宜臼干脆秘密潜逃到外公申侯所在的申国寻求庇护。

后世的封建时代里,皇子结交地方诸侯,是帝王最为忌惮的事情,因为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皇子本身在京城,又是皇帝的儿子,要是勾结地方势力,发动兵变,那是够喝一壶的。

所以,周幽王也十分忌惮,他害怕申国扶植废太子宜臼发兵推翻自己,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军先把申国给灭了,再逮捕宜臼回来。

申国并不是楚国那种地方千里的大国、强国,根本抵挡不住周幽王的军队。

周幽王很快就将申国的国都包围起来,但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关键时刻,申国附近的缯国和申国是一伙的,眼见盟友抵挡不住,当即投降了犬戎,同时引犬戎大军突袭围城的周幽王军队。

而此时的王师,已经和申国军队大战多次,终于围困了申国的国都,实际上是疲惫之师,加上王师精锐早在周宣王时代就已经覆灭了,所以战斗力也下降很多。

围城的王师在犬戎军队的突袭下,猝不及防,瞬间溃败,只好往东边王都方向撤兵,但申国和犬戎联军并不打算就此止步。

申国、缯国、犬戎联军一路紧追不舍,最后攻破西周王都镐京,周幽王一路连续溃败,最终在骊山脚下被敌军追上。

联军毫不客气地对王师展开了致命性打击。

此战,周幽王战死,周宣王玩废的西周王师,仅存的一点军队也全军覆没。

犬戎军队攻下不少西周地盘后,在诸侯援兵赶来之前,把镐京洗劫一空之后,俘虏褒姒扬长而去。

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清华简.系年》(出土的战国竹简)

虽然周幽王死了,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天子战死了,总得有个人继承王位吧,刚刚经历战火的烂摊子总得收拾吧。

谁知却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幽王死后,按理说周平王带着申国、犬戎联军攻杀了周幽王,应该会顺利夺取王位才对,但现实情况是,周平王阻力是很大的。

因为申国作为臣子,却带着异族军队攻灭了周幽王,这属于谋逆,是大逆不道的罪名,西周是讲究礼仪的朝代,这显然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

而周平王作为儿子,竟然也参与到弑君谋反的军事行动中,这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所以,有不少诸侯并不承认周平王有王位继承权。

不久之后,东边的一些诸侯国决定让周幽王的弟弟来继承王位,在诸侯国西虢国君虢虢公翰的主持下,周幽王的弟弟被立为天子,是为周携王。

而另一边,以晋文侯为首的诸侯,拥立废太子宜臼为天子,并将其迎回王都镐京,是为周平王。

于是,周王朝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天有二日,国有二君的局面。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十一年后,晋文侯发兵进攻虢国,砍死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然而,此时西周王室已有大片地盘沦陷异族之手,军队也没了,王都镐京也被洗劫,破败不堪。

这种局势下,周边的戎人部族趁机频繁进犯,随时兵临镐京城下,周王室却无力阻挡,镐京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

为了避免被戎人部族团灭整个周王室,再度发生灭国危机,周平王遂决定将都城迁往东都洛邑(今洛阳一带)。

也正是此时,周平王才发现自己十分尴尬!

作为天子,他要迁都到洛邑,手下却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护送,而周王室直属的王师,早在周幽王时就已经全军覆没,眼下手里一兵一卒都没有。

无奈之下,只好向诸侯求助。

除了晋文侯以外,还有秦襄公、郑武公决定率军护送天子东行。

在几个诸侯的护送下,周平王最终成功抵达东都,东周至此诞生。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清华简.系年》

然而,此时的周王朝,西部的地盘全部沦陷于戎人之手,东部的一些地盘被诸侯分走一部分,剩下的王畿之地不过方圆六百里而已。

600里大约是300公里的直径,这么点地盘,跟一个中小型诸侯国差不多大。

那些地方千里的大型诸侯国,他们的地盘可比周王室大太多了,军队也比周王室强悍,这也是他们瞧不上周王室的原因。

想想看,周王室昔日庞大的地盘没有了,军队也基本覆灭了,天子几乎跟一个光杆司令差不多,谁还鸟他?

当抵达洛邑后,到了该赏赐那些护送自己的诸侯时,周平王甚至尴尬到根本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赏赐,因为他的腰包实在是羞涩得很。

无奈之下,为了感谢秦襄公的护送,周平王干脆将秦襄公正式封为诸侯,同时把岐山以西的土地封给秦国作为封地。

这里面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岐山以西,包括岐山以东的部分地盘,早就被戎人攻占了。

把这些地盘封给秦国,跟空头支票差不多,周平王只能尴尬地表示,只要秦国能夺回那些沦陷的土地,那么岐山以西全部赐给秦国,岐山以东则归王室所有。

后来,秦国军民与戎人进行了上百年的血战,不仅夺回了岐山以西的土地,还收复了岐山以东被戎人攻占的地盘。

秦国信守承诺,将岐山以东的地盘归还给周天子,而岐山以西则归秦国所有。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这些地盘原本就是西周王朝的龙兴之地,也是周王室的王畿之地,是昔日的核心地盘,现在全部被纳入秦国版图。

昔日周王室的地盘、人口、资源全部充实了秦国,是秦国最终崛起的基石。

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就三点:

其一,西周王朝在周平王迁都之前就已经灭亡了。

引起西周灭亡的原因,是历代累积下来的结果,先是周昭王讨伐楚国,结果战败,致使宗周六师覆灭,再到周厉王改革失败,引发国人暴动。

周宣王吸取周厉王的教训,实现短暂的中兴,但执政后期连续对外征战失败,尽丧南国之师,以至于周王室仅剩的直属精锐军队也丧失殆尽。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接手的实在是个烂摊子,还真不好打理。

周幽王显然不具备帝王之才,忍不下一时的不快,对废黜太子这件事会导致的严重后果预估不足,也低估了申国反抗的决心。

他如果能忍下一时之不快,哪怕再不喜欢申后,也坚持立宜臼为太子,以图内外环境的稳定,再集中精力重建军队和经济,西周兴许还有得救。

但周幽王终究还是废掉了宜臼,还亲自讨伐申国,最终在申国、缯国、犬戎联军的进攻下,连最后仅存的王师也覆灭,整个西周王朝也被颠覆。

到周平王继位时,周王室已经没得玩了,啥都没有。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其二,周平王迁都后被人吊打,没有军队是核心原因之一。

要知道,周王室直属的王师在周宣王时代就已经覆灭了,周幽王接手的时候也仅剩那么一点军队,再和申国、犬戎、缯国联军一战,直接连最后的军事力量也没了。

一个没有军队做后盾的周王室,跟吉祥物有啥区别?

其三,周平王迁都后,地盘也没了,这是被吊打的核心原因之二。

要是昔日的千里地盘还在,那么可以休养生息后,借助于庞大地盘下的人口、资源优势,重建军队和经济,恢复国力,重新号令诸侯。

但现在棘手的是,周王室的西部地盘几乎全部被犬戎攻占,人家随时能把军队拉到周王室的都城镐京恐吓一下周王室。

此时的局面,周王室就是戎人部族嘴里的肉,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攻进镐京,团灭周王室。

所以,迁都是不得已,实际上迁不迁都,周王室的地盘都已经缩水大半,没有军队做后盾,他也无法重建经济和军队,只能迁都。

迁都之后,稳定下来时,周王室的王畿之地也仅剩方圆600里了,这么点地盘,人口少,资源少,军队没有,十分尴尬。

这样的情况,不被吊打还真就奇怪了。

原创作者:烟郭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