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八十年代初,你家里没有电视机,去别人家“蹭看”时,吃过“闭门羹”吗?有什么感受?

问:八十年代初,你家里没有电视机,去别人家“蹭看”时,吃过“闭门羹”吗?有什么感受?

说到看电视,话可就长了。记得我第一次看电视是在1965年,那时我在上海上初中,有一天放学在路上忽然听到路边一个房子里传出来音乐节目的声音,还有吵闹声,觉得挺奇怪,忍不住走进去一看,哦,一个机器的屏幕上正播放节目,还有音乐,但是屏幕并不清楚,还有条纹从上到下滚过屏幕。屋子里好几个大小孩子吵吵闹闹,要调节目。我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就是电视!看了一会儿,我还是回家了,因为晚了会挨骂的。

以后再去看,有人说电视不是白看的,要交一角五分。我就再也没去过。

后来是文革,然后插队,1972年公社要我到社办的小煤矿工作,记得1974年夏天,跟着矿上的书记到县里出差,书记看上了百货大楼里的电视机,就买了下来,回到矿上,叫电工在办公室旁边的小屋用竹竿树起一根很高的天线,打开电视机就收到信号了,可是信号不好,因为煤矿在一个小坳里,离县城有近百里。但是总是看到电视了。一天,一位参加过革命战争的马大爷问我,××,我这是说傻话哦,那个电视机里面是不是有很多小人在唱戏,表演?我连忙说,不是的,大爷,那些节目是电波传过来的,就跟广播一样,但是广播只有声音,电视还有图像。马大爷点点头,嘴里哦哦着,好像听懂了。可是过了几天,他又问我同样的问题,后来我才知道,他也问别人同样的问题,只有书记的回答他信服,因为书记说,里面的人是我们从县里请来的......

有一天电视机里的一个电子管坏了,电视不能看了,马大爷问,里面的小人到哪里去了呢?

请假了。有人告诉他,过几天再来。

终于到了自家有电视的时候,看的最多的是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至于其他的,即使是最高清的,都不如在山坳里看的带黑白条纹的样板戏。

原创作者:翻译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