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问: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朝的所有皇帝中,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最留恋皇位的一个。为了皇位,他把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送到了太上皇的位置;为了皇位,他使得自己的长兄李成器成为“让皇帝”;为了皇位,他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李瑛。但是,他最终又被自己的儿子李亨夺了权,成为了太上皇。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原名李玙。他的生母杨氏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弘农杨氏,但她只是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的庶妻,因此在王府的地位并不高。

杨氏怀上李亨的时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正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李隆基担心李亨的出生会让太平公主觉得自己好色,于是打算让杨氏坠胎,但最终还是于心不忍,李亨这才得以顺利出生。

当时李隆基的正妃王氏无所出,于是出生不久的李亨就被送到王氏身边抚养。李亨虽然并非王氏亲生,但王氏视其为亲生,百般呵护。

李亨两岁时被封为陕王,五岁时官拜安西大都护,当然这些都是挂职。在王氏的庇护下,李亨的童年过得颇为如意。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代的储君竞争,从唐太宗李世民夺嫡继位开始,几乎陷入了无序的状态。历朝都出现诸皇子与朝臣勾结,觊觎皇位。唐玄宗自己就是以临淄王的身份发动政变,登上皇位。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唐玄宗时期,皇室成员的权力受到了格外的限制。为了杜绝皇室子嗣参与政治,唐玄宗不仅严格禁止诸皇子与朝臣交结,还修建“十王宅”、“百孙院”,将业已长大的皇子都安置在里面居住生活,这样既便于控制,也便于监视。

皇子年幼时可以居住在皇宫中,到了十三四岁,封了王爵,便要搬去“十王宅”居住。这看起来像是分封府邸,其实是一种“圈养”的方式。

皇子们在“十王宅”的一日三餐有专人侍奉,日常的起居生活由宫里派来的宦官专门照料。换句话说,他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这些宦官的监视之下,随时会报告给皇帝。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虽然皇子们居住在一起,但彼此之间也不敢过于亲密,这就造成了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宦官逐渐成为了皇子的心腹,这就为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唐朝的宦官专权,始于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

李亨十五岁时,搬进了“十王宅”,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三年。在这期间,李亨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等职,甚至领兵前往边境抵御外敌。在和契丹人的战争中,李亨不但建立了许多军功,还在军营中积累了一定的声望。

唐玄宗在确立皇储时,因长子李琮曾在狩猎时面部受伤,容貌被毁,不宜立为储君,于是次子李瑛成为了皇太子。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在唐玄宗为临淄王时颇受宠爱。后来,唐玄宗迷恋上了武惠妃,昔日受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等嫔妃纷纷失宠,遭到疏远。

武惠妃权倾后宫,她的儿子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也是后来杨贵妃的第一任丈夫。赵丽妃失宠后,太子李瑛的地位岌岌可危。在武惠妃的谗言下,唐玄宗早就想废黜其太子之位,但是在宰相张九龄的力保下,李瑛才保住了太子之位。随着张九龄被罢相,李瑛也就失去了保护伞。

接任张九龄宰相之位的李林甫,与武惠妃关系较好,二人阴谋废掉太子李瑛,以扶持寿王李瑁为储君。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以宫中有盗贼为由,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与薛锈入宫,薛锈的妹妹是李瑛的太子妃。

三兄弟与薛锈披甲入宫时,武惠妃却对唐玄宗说他们要兵变造反,已经杀入宫内。当唐玄宗派宦官前来查看时,正好碰上全副武装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实。

唐玄宗大怒,立即将三兄弟和薛锈逮捕。之后,三兄弟一起被废为庶人,不久赐死于城东驿。

武惠妃和李林甫成功地制造了一场政治骗局,导致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民间认为三皇子无辜,称其为“三庶人”。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当年李承乾造反坐实,唐太宗李世民尚且没杀他,而且为了保护他,并未将皇位传给李承乾的竞争对手李泰。但是,唐玄宗却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

其实细究其原因,唐玄宗自己是以军事政变起家,而且唐朝自开国以来,发生了多次军事政变夺权之事,所以唐玄宗对兵变造反极为忌讳,并对皇子与大臣勾结十分敏感。

李瑛死后,太子之位空悬,宰相李林甫极力向唐玄宗推荐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担心李瑁内有母亲武惠妃,外有宰相李林甫,他们相互支援,会导致势大难治。

唐玄宗向宦官高力士询问,高力士提议“推长而立,孰敢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玄宗的三子忠王李亨被立为太子,入主东宫。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的前半生,成长于祖母武则天的阴影之下,亲眼目睹了父亲李旦的退位、神龙政变、伯父唐中宗复位、李重润谋反、唐隆政变,再加上太子李瑛的“谋反”,导致他对任何的血亲都不会轻易相信。所以,唐玄宗的第二任太子李亨,也不会轻易获得他的信任。在唐玄宗心中,任何骨肉亲情,都不如皇位重要。

宰相李林甫以及后来的杨国忠,只不过是唐玄宗制衡太子李亨的工具,以防太子谋逆。李林甫深知唐玄宗并不信任太子,所以朝堂之上,处处打压太子。

虽然李亨事事隐忍,只是为了让父亲唐玄宗对他放心。但是在皇权面前,唐玄宗宁可信任宰相,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敢对其授之以权柄,处处设防。面对李林甫的打压,李亨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林甫曾向唐玄宗推荐寿王李瑁为太子,他担心因此得罪了李亨,为了避免自己将来失势,李林甫选择动摇李亨的太子之位。善于权谋的李林甫,将矛头对准了太子妃的兄长韦坚。当时韦坚为御史中丞,身居要职。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上元节,韦坚与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白天一同游玩。当天夜里,韦坚又去见了太子李亨。

此事被李林甫知道后,便成了其构陷太子的借口。当时朝廷有规定,外戚不可以结交边将。因此,在李林甫的指使下,谏官上奏唐玄宗,说韦坚联合皇甫惟明打算发动政变。

太子、朝臣以及边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无疑刺痛了唐玄宗敏感的神经。为此,唐玄宗震怒。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无奈之下,太子李亨为了自保,只好与太子妃韦氏离婚,并让其出家为尼。同时,李亨亲自上书请罪。

这件事最终以唐玄宗赐死韦坚而结束,但此事毫无疑问对太子的地位构成了一次极大的冲击。

李亨姬妾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时任太子东宫的赞善大夫,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左骁卫兵曹柳勣。

柳勣生性狂疏,不拘小节,喜欢交结豪俊之士,而他的老丈人杜有邻接受不了他的轻傲狂放,他也瞧不起老丈人的迂腐胆小。二人因此积怨越来越深,甚至到了相互仇视的地步。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翁婿二人终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杜有邻凭借自己的长辈资格,狠狠地训斥了柳勣。心孤气傲的柳勣一气之下,以“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的罪名,诬告其岳父,这项罪名非常重。然而,这封诉状落到了李林甫手中。

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不过是挟怨报复,但是李林甫却揪住不放,甚至把太子李亨也牵扯进来。

唐玄宗听说此案涉及太子,立即命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案情很快就真相大白。但是在李林甫的指使下,柳勣继续诬告,使得案情进一步扩大,牵扯到众多地方官员,大有废黜太子之势。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有鉴于祖母武则天之后朝政动荡,所以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对那些告密的下级官员并未深究,主要的涉案人员判杖决,贬往岭南。在李林甫的授意下,杜有邻和柳勣均丧命于重杖之下。

杜有邻一案使李亨十分不安,虽然他非常宠爱杜良娣,但是为了自保,不得不与杜良娣离婚。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

唐玄宗的养子王忠嗣是一员猛将,镇守边关,他很早就提出安禄山会造反。王忠嗣和太子李亨早年一起养在宫中,二人十分交好。李林甫指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曾说过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愿意尊奉太子的话。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一怒之下,召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加审讯,王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最终在唐玄宗的宠臣、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求情和担保下,王忠嗣才留下一命,被贬为汉阳太守。

身为太子的李亨,处处被宰相李林甫压制。但李亨怕引起父亲唐玄宗的猜忌,不敢轻举妄动。李亨身为太子,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江山社稷上,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保全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唐玄宗的怠政,李亨不能出面劝谏干涉,更不能结交外臣;面对宰相李林甫的擅权,李亨更不能公开反抗,只能处处隐忍。

李亨最终熬死了宰相李林甫,但接着又面临杨国忠对他的压制。这些年来,李亨之所以能侥幸保持储君之位,一是因为他行事的极为谨慎,维持自己在唐玄宗心中的良好形象;另外就是只要太子没有十分出格的举动,唐玄宗还是要维持太子地位的稳定,避免出现新一轮的储君争夺,再加上他晚年宠爱的杨贵妃一直无子,所以也没有其他特别中意的皇子来取代李亨。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叛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守城的唐军或是弃城而逃,或是开城投降,整个河北很快就被叛军控制。之后,叛军挥师南下,直扑东京洛阳。

面对安禄山的反叛,唐玄宗一开始不敢置信,直到战事危急才急召宰相杨国忠等商议对策。由于唐军准备仓促,再加上指挥不当,东京洛阳很快沦陷。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此时长安的朝堂之上,内斗不断。唐军将领封常清和高仙芝以叛军企图速战速决为由,建议退守潼关,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以此消耗叛军。但是他们的想法遭到了唐玄宗的猜忌,再加上杨国忠等人的诬告,封常清和高仙芝被唐玄宗下令处死,使得唐军直接损失了两员大将。

随后,名将哥舒翰被唐玄宗起用。哥舒翰率军进驻潼关,坚守不出。在哥舒翰看来,叛军远道而来,速战速决对其最为有利,唐军只有坚守,不应轻率出关迎战。

但是在宰相杨国忠的谗言下,唐玄宗屡屡派遣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战。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大哭着率军出了潼关,在灵宝之战中兵败被俘。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潼关陷落后,叛军逼近长安,此时的长安一片大乱。唐玄宗带着皇亲国戚和一干亲信仓皇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唐玄宗之所以入蜀,也是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做出的决定。四川是杨国忠的故乡,也是他的根基所在。在四川,唐玄宗可以获得保障。还有一点,四川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依靠骑兵制胜的叛军在四川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对于随行的将士来说,虽然巴蜀之地相对安宁富庶,但入蜀以后想要收复中原,重回长安同样困难重重。正是在这种“回头太难”的情绪影响下,发生了兵变。

至于马嵬驿兵变的幕后主导者是谁,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李亨让李辅国拉拢陈玄礼一起对付杨国忠;另一种认为是陈玄礼让李辅国转告李亨对付杨国忠,但李亨犹豫不决。不管怎样,最终杨国忠被诛杀,杨贵妃被赐死。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是想去蜀地躲避灾难,但是李亨却想指挥三军作战,尽快夺回长安,父子两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李亨当时已经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虽然具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但是这个太子做的非常憋屈,他内心一直对唐玄宗的做法不满,如果跟着唐玄宗去四川,只能继续受其控制。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任何希望。为了摆脱唐玄宗的控制,为了自己的前程,李亨选择和唐玄宗分道扬镳。

李亨和唐玄宗分兵后,境况极其窘促,身边只有几个心腹和少量卫队。此时,朔方留后杜鸿渐给李亨来信说,愿意迎接其到朔方,并且可以凭借朔方军收复失地。

于是,李亨一行选择北上朔方军治所灵武。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灵武,狼狈不堪的一行人才得以喘息。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玄宗在出逃途中,做了一个战略部署,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同时,还任命诸皇子为节度使,将天下的兵权交给各个皇子分掌。

在诸皇子中,唐玄宗最为看好永王李璘,直接让其领四道节度使,镇守江陵,并多次下诏支持永王在江陵一带招募兵马,扩充势力。

唐玄宗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一支亲自己的军队,借此与太子李亨进行抗衡,以维护自己的最高权威。

唐玄宗到了成都后,继续维持着自己的小朝廷,不但任免了许多官员,还将四川周边的官员、将领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马嵬驿兵变中,李亨已经彻底和唐玄宗决裂。即便他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击败叛军,唐玄宗也不会放过他。因此,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称帝。

唐玄宗不顾百姓安危,逃到四川避难,失信于天下。因此,许多能臣干吏并没有追随他入蜀,而是选择跟随落魄的太子李亨。为了追随自己臣属的前程,太子李亨必须称帝。

当时的唐玄宗已经无力平叛,追随在李亨身边的将士们,也都是斗志昂扬。但是要想夺回长安,驱逐叛军,重振大唐声威,唐军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拼死一战。想要达到如此目的,李亨必须称帝,成为天下共主。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李辅国和杜鸿渐等人的劝进下,在灵武即位,即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当李亨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唐玄宗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把皇帝的玺印派人送给李亨。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朝堂上都是李亨昔日的亲朋和朔方军中拥立有功的官员。唐玄宗为了对新政权施加影响,先后把跟随自己入四川的官员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崔圆等派往灵武任职。

唐肃宗为了摆脱父亲唐玄宗的影响,他将唐玄宗派来的官员,想办法一一逐出了权力的核心。

为了铲除永王李璘在南方的势力,唐肃宗派自己的亲信担任淮南节度使和淮西节度使,之后联合江东节度使一举消灭了永王李璘,尽管清除了这些障碍,但是唐肃宗还是不放心。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安史之乱后期,随着唐军在河东战场上节节胜利,唐肃宗不听群臣劝谏,执意命令大军回撤关中,收复长安。虽然唐军最终收复了长安,但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导致河东的叛军得以喘息,然后再次反扑,使得战事又延续了多年。

在唐肃宗看来,当时的长安虽然军事意义不大,但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收复长安,唐肃宗就是唐王朝名义上的再造之主。

还有一点,长安收复之后,就有了把唐玄宗迎回京城的理由。这样不但可以把唐玄宗在四川的小朝廷除掉,还可以将唐玄宗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方便监视。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长安收复之后,唐肃宗经过一番操作,最终将唐玄宗迎回了长安,当时陈玄礼、高力士等旧臣依旧伺候在唐玄宗身边,这些人的存在无疑让唐肃宗感到顾忌,他担心唐玄宗会找机会复位。

唐玄宗回到长安后不久,他身边的亲信一个个被迫离开,宦官高力士被流放巫州,内侍王承恩被流放播州,唐玄宗的禁卫军总管陈玄礼被勒令致仕。

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先是住在兴庆宫,三年后,宦官李辅国又逼迫唐玄宗迁往太极宫,将其软禁。唐肃宗病重之际,唐玄宗在太极宫去世。十三天后,唐肃宗在大明宫长生殿病逝。

原创作者:关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