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问: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汉末三国,富春孙氏艰苦打拼,辗转奋战,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过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的持续努力,孙氏终于在江东创下了稳固的东吴政权。

然而,任何领袖都不可能包揽所有事务,其麾下必有一群忠诚且能干的臣属。而宗族子弟往往是领袖的首选人群,曹氏如此,孙氏也是如此。

孙贲、孙辅、孙河、孙瑜、孙皎、孙奂、孙韶,孙桓,孙峻、孙綝等等,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宗室,又分别属于哪一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揭晓答案。

孙静一脉

第一代:孙静

孙静,字幼台,是孙坚的幼弟,孙策、孙权的亲叔叔。

坚季弟也——《三国志》

孙坚起初起兵举事,孙静纠集乡里和宗室子弟五六百人,作为部队班底,众人都愿意依附他。

后来孙坚战死于荆州,长子孙策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奋起攻略江东。

在击破扬州刺史刘繇之后,孙策准备继续向南攻打会稽的王朗,事先派人前往家乡请叔叔孙静来钱塘汇合,于是孙静将家属和部众一并带到孙策处。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由于王朗据险而守,孙策被阻挡在固陵,数次水战皆告失败。

孙静向孙策献计,向南走查渎道,绕过固陵,偷袭敌人身后,并自请率所部作为前锋。

孙策赞同此计,并配合孙静的计策,诈称军中喝了不干净的雨水,士兵闹肚子,准备用数百口水缸澄清饮水。到了黄昏时分,孙策又点起了许多火把,以此作为疑兵,吸引住王朗的目光。

而孙静则趁机绕道进攻偷袭高迁屯。

得知消息的王朗大吃一惊,急忙调遣丹阳太守周昕前来助战。结果孙策大败周昕,并将其斩杀,王朗只好逃走。之后孙策一路追击,大破王郎军,山穷水尽的王朗只好投降,会稽郡由是平定。

孙策平定会稽后,上表任命孙静为奋武校尉,打算授他以重任。但孙静为人眷恋祖宗故地,不愿意外出做官,请求留在家乡镇守。孙策答应了他的要求。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静

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孙静的长子孙暠曾想接手江东大权,但被虞翻劝退。

孙权继掌江东后,孙静升任昭仪中郎将,后来孙静终老于家乡。

清山闲谈:

孙静,字台;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字台;他俩还有一个兄长叫孙羌,字台。孙氏虽然在吴郡不显,但是这取字却是颇有向往诗书之意。古人兄弟排行通常为“伯仲叔季”或是“孟仲季”,具体要看三人还是四人。那么,根据“坚季弟也”的史料记载,孙静应该是家中幼子,孙羌和孙坚则是兄长,但也不排除孙静前面还有一位兄长,只是史料未载其名。

孙静眷恋故土,不愿外任,终老家乡。不过他的子嗣众多,且在东吴政权中始终非常活跃,同时也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接下来就去具体了解一下。

第二代: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

1、孙暠

孙暠(hào),孙静长子。

孙策被刺杀身亡后,初生的东吴政权一时人心思浮,暗流涌动。

东吴重臣虞翻,当时恰好任富春长,因而第一时间为孙策守丧,并引导其他官员就地哀悼,不要擅离职守,以免地方空虚。(富春是孙策的家乡)

孙暠当时担任定武中郎将,屯守乌程,整顿兵甲,想要找时机自立,于是率军前往会稽。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策在击败王朗后,自领会稽太守,所以此时会稽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孙暠想要抢先掌控会稽,增添手中筹码。

不过好在孙策治军有方,加上虞翻的事先引导,会稽的守军都谨守岗位,只等待东吴新主的命令,不给孙暠可趁之机。

与此同时,刚正敢言的虞翻警告孙暠:“东吴大权理应由主公之弟孙权接手,眼下我已布置重兵固守,而且做好了以命相搏的准备,你自己看着办吧!”

孙暠眼见无机可趁,只好撤退。

清山闲谈:

孙暠后来都没在史料中出现,想必是被孙权雪藏了,毕竟他动过歪心思,实属应有之义。

这事虞翻其实是立了大功的,不过虞翻这人过于刚直,口无遮拦,后来屡次惹怒孙权,最终被流放到了交州。其实也不能全怪孙权,毕竟恩情这东西也有花完的时候,虞翻实在是“头太硬、嘴太损”。

孙暠的野心基因可能是真的很强大,他虽然没能翻起浪花,但是他的后代却是出了不得了的人物。孙暠有三子:孙绰、孙超、孙恭,其中孙绰生有孙綝(chēn),孙恭生有孙峻。

孙峻、孙綝是东吴后期有名的权臣,以残暴专横著称。在孙权死后,这兄弟二人掌控朝政长达七年之久,搞得东吴朝廷血雨腥风、内斗不止。

2、孙瑜

孙瑜(177-215),字仲异,孙静次子。

起初他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他的部下大多来自长江以西,不过孙瑜能够虚心安抚部众,因而得到他们的爱戴。

204年(建安九年),孙权上台数年后,孙瑜兼任丹阳太守,众人前来归附,兵力达到一万多人。之后,孙瑜又被加封绥远将军。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瑜

206年,孙瑜和周瑜一起征讨麻屯和保屯,取得胜利。

213年,曹操攻打濡须,孙瑜随孙权前往抵御。孙权想要出战,孙瑜忙劝孙权应稳重防守,孙权不听,军队果然没能收获战果。事后,孙权升任孙瑜为奋威将军,仍掌管丹阳,驻地从溧阳迁往牛渚。

当时诸将都专心从事军务,而孙瑜却喜好典籍,即便身在军中,也经常抽空读书。这一点孙瑜很像曹魏名将李典,也是打仗之余,最喜好看书学习。

215年(建安二十年),也就是曹操攻占汉中的那一年,孙瑜去世,时年39岁。

3、孙皎

孙皎,字叔朗,孙静三子。

他起初担任护军校尉,领兵两千多人。曹操曾多次进攻濡须,孙皎常赶赴前线抵御,号称精锐。

后来孙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代替老将程普督夏口。黄盖和二哥孙瑜去世后,孙皎又合并了他们的部队。孙权将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赐给他做封地,允许他自设官吏,可见孙权对他的信重。

孙皎为人轻财好施,喜好结交,与诸葛瑾的关系最好。同时他也知人善任,委任庐江人刘靖负责监督官吏,江夏人李允负责人事安排,广陵人吴硕、河南人张梁负责军旅事务,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属下们都尽心竭力。

他还善于谋取民心,自导自演了一出抓人然后放人的戏码,然后下令以后要讨伐的目标只有曹氏,老百姓是无罪的,以后不准攻击魏国的无辜百姓。如此一来,江淮地区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归附他。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皎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准备趁关羽北伐,偷袭荆州。孙权原本想让孙皎和吕蒙分别为左、右部督,但吕蒙进谏:“当初攻打江陵时周瑜、程普分为左、右部督,结果程普掣肘,险些坏了大事,所以请至尊信谁,就单独任命谁。”孙权于是醒悟,命吕蒙为大都督,孙皎为后继。后来东吴拿下荆州,擒获关羽,孙皎也有许多功劳。

同年,孙皎去世,时年根据推算应在40岁左右。

4、孙奂

孙奂(195-234),字季明,孙静四子。显然孙奂出生较晚,比二哥孙瑜小了18岁。

219年,三哥孙皎去世,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25岁的孙奂代领其众,并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

孙奂任职的第一年里。遵循孙皎生前的布置,礼待刘靖、李允、吴硕、张梁等人,继续任用他们的长处,这是非常稳妥且聪明的做法。

孙奂为人不善言谈,但很实干,因而深受军民称赞。

226年(黄武五年),孙权趁魏文帝曹丕去世,发兵攻打江夏郡。孙奂作为地主,派部将鲜于丹率五千人截断淮河水道,然后自己带领吴硕、张梁等五千人马作为大军前锋,拿下高城,招降三位敌将。

大军撤回后,孙权亲自检阅了孙奂的军队,见他的队伍军容严正,孙权不禁感慨:“当初还担心你迟钝,会带不好兵,现在看来,军中没有几人能比得上你,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随即任命孙奂为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孙奂喜欢读书,命令亲兵和家中子弟必须读书学习,这一点和他的二哥孙瑜很像。

234年(嘉禾三年),孙奂去世,时年40岁。

青山闲谈:

孙静这一脉,还有一个老五孙谦,不过史书上单记了他的名字,没有事迹,想必是早卒或是在家守业,没有出仕。所以老四孙奂死后,其部众由他的儿子孙承接管,没有继续兄终弟及。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从老二孙瑜、老三孙皎、老四孙奂的事迹来看,孙权对这几位堂兄弟都是十分看重的,就好像曹操对诸夏侯曹的倚重一样。可惜的是,孙静这一脉虽然人才众多,但没有一个高寿的,基本都在40岁左右便去世了。

孙羌一脉

第一代:孙羌

孙羌,字圣台,是孙坚的同胞兄长,孙策、孙权的亲伯父。不过他和妻子都早亡,留下两个儿子孙贲和孙辅。

第二代:孙贲、孙辅

1、孙贲

孙贲(bēn),字伯阳,孙羌长子,孙策、孙权的堂兄。

由于孙羌夫妇早亡,孙贲早早扛起家业,独立抚育年幼的弟弟。

孙贲初时在郡中做督邮守长,后听闻叔父孙坚在长沙起兵,孙贲便弃官跟随孙坚征战。

孙坚在荆州战死后,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扶送其灵柩回乡。

由于孙坚之前依附于袁术,所以孙贲后来也前去依附他。

袁绍任命会稽人周昂为九江太守,袁术大怒,派孙贲进攻周昂,并在阴陵击破他。袁术于是表孙贲领豫州刺史,转任丹杨都尉,代理征虏将军,讨伐平定山越。后孙贲被扬州刺史刘繇驱逐,被迫带领部队屯驻历阳。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197年(建安二年),袁术再派孙贲与吴景合击刘繇部将樊能、张英,未能取胜。等到孙策东渡,帮助孙贲、吴景击破张英、樊能,之后进军彻底击败刘繇,刘繇被迫逃往豫章。

孙策派孙贲和吴景回寿春报告袁术,袁术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由于袁术称帝不得人心,孙贲不就任,抛弃妻儿返回江东。

当时孙策已经平定吴郡、会稽两郡,孙贲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军队凯旋时,闻听刘繇病死,于是顺手又拿下了豫章。事后孙策表孙贲为豫章太守,封都亭侯。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荆州,威震南方,孙贲心怀畏惧,又因为女儿嫁给了曹操之子曹彰,便想要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曹操当人质,以求自保,被东吴元勋朱治说服才作罢。

同年,朝廷使者奉诏任命孙贲为征虏将军,孙贲在任11年去世。

2、孙辅

孙辅,字国仪,孙羌次子。

他在襁褓中时,父母便不幸故去,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兄弟二人的感情很深。

起初,孙辅以扬武校尉的身份辅佐孙策平定三郡。197年,他随孙策征讨丹杨七县,派孙辅向西驻守历阳抵御袁术,并招抚百姓,聚拢士卒。之后又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

199年,孙辅随孙策向西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孙辅在交战中身先士卒,因功被任命为庐陵太守,孙策让他平定安抚所属县城,设置官员。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后来孙辅升任平南将军,假节兼任交州刺史。

主少国疑,就连亲戚也不能避免自寻出路的心思。随着曹操的不断强大,孙辅担心孙权无法保住江东基业,于是趁孙权出行时,派使者暗中与曹操往来。

结果被人告发,孙权先假装不知,给孙辅一个自己说出来的机会,但孙辅哪里甘心主动承认,直到孙权拿出证据,才惭愧地无言以对。

此事后,孙权杀光了孙辅的近臣,削减了他的部曲,将他流放到东部幽禁。

数年后,终日郁郁的孙辅去世。

清山闲谈:

观孙贲、孙辅兄弟,不如孙静多矣,危亡之际,孙权最倚重的正该是这批孙氏宗亲,可惜这兄弟二人总想着给自己留后路,做派跟外臣一般无二,实在是不靠谱得很。

原本孙香也是跟着孙坚征伐的,他是孙坚再从弟孙孺的儿子,因功拜为郎中,后来侍奉在袁术身边,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孙策征讨江东前,曾去信告知舅舅吴景、堂兄孙贲、族兄孙香,这三人当时都在袁术手下任职,守广陵的吴景立即弃官而走,身为将领的孙贲一时被困但终是逃脱,唯独孙香因为相隔太远,没能成行,最后孙香以征南将军的职位,在寿春病逝。

孙河一脉

第一代:孙河

孙河,字伯海,孙坚族子。他曾过继给姑姑家,一度随姑父姓俞,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改回了孙姓。

孙河性格忠直,少言多行,年少时便作为孙坚的心腹,随孙坚征讨四方,任劳任怨。孙坚死后,孙河又继续跟着孙策攻略江东,因功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204年,孙权之弟孙翊遇害,孙河前往宛陵察看情况,指责妫(guī)览、戴员(yún)保护不周,二人做贼心虚,于是将孙河杀害。

第二代:孙韶、孙桓

1、孙韶

孙韶(188-241),字公礼,本姓俞氏。前面说过孙河曾过继到了俞氏,那时叫俞河,有个侄子叫俞韶。

后来孙策很喜爱俞韶,借着孙河的关系,便赐姓俞韶为孙氏,还列入了孙氏族谱,从此便成了孙韶。

204年,孙河不幸被杀,17岁的孙韶接替统帅孙河的军队,被任命为承烈校尉。后升任广陵太守、偏将军。

220年,孙权称王,升孙韶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韶

225年(黄武四年),魏文帝想从广陵图谋江东,亲临视察发现东吴军容严整,天险难过,只得悻悻退兵。孙韶见机派遣高寿率领五百敢死队,从小路夜袭曹丕的军队,曹丕大惊,最后高寿夺取其副车车盖而回。

229年,孙权称帝,任命孙韶为镇北将军,防御魏国。后因镇守得力,边境稳固,得到孙权赞赏,加封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

241年(赤乌四年),孙韶去世,时年54岁。

2、孙桓

孙桓(198-223),字叔武,孙河第三子。

孙河被害时,孙桓年仅7岁。成年后,孙桓长得仪表堂堂,器怀聪朗,爱好读书,博学强记,被孙权赞誉为“宗室颜渊”,并对他委以重任,授予武卫都尉一职。

219年,22岁的孙桓参与了由吕蒙指挥的偷袭荆州行动,孙桓随军在华容道伏击关羽,大获全胜,擒获了关羽的余众将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牛马军备。

汉末三国,东吴一方姓孙的将领很多,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宗室?

△孙桓

222年,孙桓被拜为安东中郎将,跟随陆逊抵抗东进的刘备。孙桓在夷道被汉军包围,陆逊并不去救,认为孙桓一定能够坚持到自己的计策施行。果然,孙桓坚守不动,汉军久攻不下,后面又被陆逊火计反攻,汉军溃败,其围自解。

刘备沿着三峡栈道一路逃跑,孙桓乘快船包抄,穷追不舍,逼得刘备不得不遁入山岭中才逃过一劫。事后刘备不禁感叹:“之前去东吴,看到孙桓还是小儿,不想如今竟把我逼到这个地步。”

夷陵之战后,孙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后被派去修筑横江坞,任上病逝,时年26岁。

清山闲谈:

孙河这一脉的孙韶、孙桓,都颇具将才,相同的是,两人一个惊到曹丕,一个惊到刘备,还真是敢想敢打的角色。

另外,孙河的部众为何给了侄子孙韶,那是因为孙河的长子孙助曾任曲阿长,次子孙谊曾任海盐长,但二人都短寿早卒,而老三孙桓还太小,老四孙俊就更小了。

结语

有道是:

孙静恋土守祖业,子嗣多才继为将。

孙贲扶柩归故里,孙辅通敌受流放。

孙河忠勤遭暗算,孙韶镇北若金汤。

孙桓年少锋芒锐,孙氏宗亲可安邦。

孙氏宗亲还有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在此感谢。

原创作者:清山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