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可否据此认定金为正统,宋仅为金之附属国?

问: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可否据此认定金为正统,宋仅为金之附属国?

谢邀。南宋向金称臣,是否可以认定金为正统,南宋为附属?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历来争议也多,其实对某个朝代正统不正统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不仅仅是南宋。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更替与法统衔接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武力夺取(造反、臣属上位等)、禅让、复国(或继承)等。南宋是哪一种呢?复国或继承?不急,我们先从每个朝代的法统更替情况一步一步说。

夏商周就不说了(更替方式均为夺取),我们只从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帝制说起,秦的法统来自于夺取,秦之后是汉,法统也是夺取,虽然秦汉之间还有楚汉相争,但巧合的是汉高祖当年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恰巧是向刘邦投降的,并向刘邦献出了传国玉玺,而刘邦又恰恰在之后的楚汉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所以汉的法统没问题,史学界也有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之说。之后是王莽篡汉建立新朝,采取的是禅让方式,按理这个法统是没问题的,但新朝有点拉垮,时间短、改革又失败,激起天下大乱,之后刘秀建立的东汉算是复国(复汉),延续的是汉的法统,有人说刘秀建立的朝代算另一个朝代,不好意思,古代的史学界一般不这样认为,刘秀就是复国,是汉的法统的延续,并且复国很成功,所以古代的史家不承认王莽的新朝,二十四史也没有《新史》。

接下来是曹魏代汉,西晋代魏,法统均为禅让方式获得,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司马睿渡江建东晋,算是复国,之后的南朝宋齐梁陈的法统来自东晋,均为禅让方式。

以上法统的衔接应该没啥问题,但东晋时有一个变化,因为东晋偏安于南部,原本正溯之地的中原地区被胡人占据,胡人政权由此也自称正统,这怎么办呢,东晋的史学家习凿齿想了办法,就是承认刘备的蜀汉是正统,曹魏算是篡逆,晋的法统来自于蜀汉,这样不占中原也算正统了,并由此写了部史书叫《汉晋春秋》,意思是晋的法统直接来自于汉,不是魏,是由夺取蜀汉法统的方式获得的。

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唐源自北朝,肯定不承认习凿齿的这个观点,所以又恢复了曹魏为正统,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北宋,但到了南宋时期又发生变化了(南宋和东晋情况有些相似),又重新奉蜀汉为正统,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北方的金朝也奉蜀汉为正统,奇怪不奇怪?惊喜不惊喜?并且蜀汉在元、明、清时期依然被认为正统,是汉的延续,叫季汉。

好了,说了些题外话,言归正传,隋与唐是禅让,五代至北宋的法统更替基本均为禅让与夺取交织,赵匡胤黄袍加身履行了禅让手续没有记不清了,也不想查资料了,反正北宋法统来自于五代的后周。之后的元明清均为夺取。那么这中间的南宋算什么呢,只能是复国(或继承)了,这原本是没问题的,但你复国就复国呗,向金国称臣,接受金国的册封又是个什么鬼?况且这个帝位还是金国让伪楚还给你的,你这不是给写史的人出难题吗?好在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说复国也能说得过去吧,只是这个复国有些窝囊,甚至比不了东晋,更别说和东汉比了。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说法呢,也有,就是中华帝国分段说,由于源自北朝的隋唐的法统也有争议之处,隋唐是大一统无疑,那么北朝又怎么算?辽、金怎么算?所以这一说法或许能摆平这个事,就是将中国封建帝王时代统称中华帝国,不按皇帝家族姓氏、朝代名称分段(其实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也不是出自一个家族)。中华帝国分三个时段,每前一时段和下一时段首尾均有重叠时期,具体如下:

中华第一帝国时期: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至隋灭南陈,中华第一帝国时期结束。

中华第二帝国时期自北魏统一北方开始(期间与第一帝国时期的东晋和南朝有重叠),具体如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北宋南宋)。南宋属于第二帝国的末梢。

中华第三帝国时期自辽开始,辽与第二帝国时期的唐末及五代有重叠,具体如下:辽、金、蒙元、明、清。

第一帝国时期的法统不用说,脉络清晰。第二帝国时期的法统源自北魏,北魏法统源自第一帝国时期的西晋,因为北魏拓跋氏的先祖曾是西晋的臣属,属于法统夺取方式中的臣属上位继承的西晋。同理,第三帝国时期的法统源自辽,辽的先祖契丹曾是唐的臣属,也属于部属上位继承。这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样下来,各朝法统都有了,谁也别争,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关于法统继承还有很多说法,也有相左之处,由于篇幅所限,就不过多码字了,总之,南宋可以说曾经是金的臣属,也可以说是正统,辽、金也可以是正统(有辽史和金史),一切为主张而服务。

原创作者:陶唐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