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如何驳斥满族的祖先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问:如何驳斥满族的祖先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1] 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2]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古语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3-4]

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金朝灭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燕京,实行“南迁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迁徙到燕山一带。以后定居在华北地区,而汉人逐渐向北迁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汉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族。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 [18] 纳哈出降明后,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19]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还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高丽禑王上表抗辩,遭明太祖驳回。 [20]

永乐初年,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此事,已经取代高丽的朝鲜王朝上表明廷,希望能够召回猛哥帖木儿,但明朝没有同意。 [21] 明成祖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以二人为指挥使。 [22] 后来,猛哥帖木儿等还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 [22] 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前期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太监经略该地区,后因长期弃置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裁撤。 [23] 永乐以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被迫南迁。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英宗正统时,逐渐稳定下来,定居于浑河上游。 [24]

正统七年(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对明朝进攻,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获亲征的明英宗。 [25] 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军事行动。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遭到了也先的攻击,许多女真世袭首领因遭到也先所部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他们后来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进行朝贡,可获得的赏赐比之前少了很多。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一些首领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 [26] 也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文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语。 [27] 当时女真人已大致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其中建州同海西从牡丹江流域逐渐南迁至辽东一带,并定居于此。 [22]

明朝面对女真势力的发展,感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巩固其统治,采取“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28] 以致女真各部“各自雄长,不相归一”, [29] 彼此互相牵制,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这给女真各部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统一已成为人心所向。 [30]

后金崛起

主词条:建州女真、后金

如何驳斥满族的祖先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努尔哈赤

自元以降,三百多年里,女真人由于涣散分裂,先后隶于元、明君主之下,受尽了压迫剥削。明朝皇帝及文武官将,贱视女真,称其为“东夷”,任意欺凌,百般盘剥。 [31] 万历十一年(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努尔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他之后建国称汗的道路。 [32]

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与之前一味臣服或选择同明朝直接对抗的诸多女真领袖不同,努尔哈赤起初仍然依靠明廷所授予的官职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表面称臣,暗中称雄,很好地利用时局,逐渐在大体上统一女真、降服临近蒙古诸部。 [33] 期间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以凝聚部众,八旗制的确立,标志着统一女真各部的宏伟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34] 还令手下学者额尔德尼和大臣噶盖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新的文字来拼读满文, [35] 逐渐解决了当时女真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誓师伐明,其后接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并迁都沈阳。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一方面下令收养归降汉人,另一方面却推行剃发、大量迁民、清查粮食、征发差役等弊政,激起了辽东汉人的反抗,他们有的逃亡,有的则针对女真人采取投毒、袭杀、暴乱等反抗方式,给后金在辽沈地区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5] 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强力镇压的手段,许多汉人被杀,剩余则降为奴仆,编入庄田。 [36]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利后不久去世,继任者皇太极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 [37] 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 [38] 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

更多解答: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他的前身是女真族。而“通古斯”只是近两三百年来经俄罗斯才传出的一个名词,满-通古斯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语族,如今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中国境内的满族、锡伯族、赫哲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乌德盖人、乌尔奇人、鄂罗克人、涅吉达尔人(鄂温克别支)、埃文人。但满族最早虽属满-通古斯语族,并不能说满族就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通古斯只代表一种语族,并不代表一个民族

通古斯一词来自于俄文的Тунгус。十七世纪,俄罗斯人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时,将居住在雅库茨克州的鄂温克人(Ewenki)称作“通古斯”,这其实是沿用自他们的邻居雅库特人(Yakut)的说法,也就是雅库特语的“通乌斯”(Toŋus),意思是“养猪的人”。俄罗斯人从雅库特人那里借走了这个称呼,在向东扩张中对居住在那里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的专称。

如何驳斥满族的祖先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这一名称很快就传入到欧洲,成为一个语系科学分类的术语。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作为族群或民族术语的“通古斯”虽然逐渐遭到废弃;然而,当时苏联、欧洲和日本的语言学者们发现,鄂温克、鄂伦春、赫哲以及的满族的语言有很多的相似性,于是就把这些民族所操的语言全部划入阿尔泰(Altaic)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Manchu-Tungus)。他们说话大都是主宾谓句式,不像我们的主谓宾句式。

所谓的满-通古斯语族主要分为两支(也有三支说),包括北部通古斯语支的鄂温克语,以及南部语支的满语、赫哲语等。因此,今天如果再谈通古斯这个概念,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个术语本质上是一个语言学的范畴,并不是民族学意义上的分类。

满族是女真人,但与金朝女真又大不相同

满族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古籍中的肃慎人。在传说之中,肃慎人甚至能追溯到舜禹时代。据说,大禹定九州时,来朝贡的周边各族就包括居住于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当时,“肃慎”被称为“息慎”。《国语》中更是记载了肃慎人向周武王贡献“楛矢石砮”的经过。可见早在周朝之时,肃慎人就已臣服中原王朝。

汉朝以后称挹娄,到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史书对挹娄的后裔,开始用“勿吉”和“靺鞨”来称呼。但实际上,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是同一个词语。唐末五代时期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称为“女真”人。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生女真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

金朝女真灭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燕京,实行“南迁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迁徙到燕山一带。以后定居在华北地区,而汉人逐渐向北迁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汉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据有关考古资料显示,金朝女真人开始的服装和头发发形,都与明朝女真人有诸多类似处,也信仰的是萨满教。金朝女真的猛安谋克制与满族的八旗制也有些类似。只是南迁以后,受汉化影响,生活习俗越来越接近汉人。而清朝人后来也是如此,只是发型坚持下来,剔发独辫以至在全国推行。金朝女真人早期发型是留两辫,额前有刘海,顶无发。也曾颁剔发令,但受阻力太大,最终也只好不了了之。

元灭金后,南迁的金朝女真人被元朝称为汉人,大部分汉化并改为汉人,使用汉姓,也有一些改为蒙古人、高丽人或其他族人。而留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相对来说仍然比较落后。元“设官牧民”,在这一带地区先后设立五个万户府和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立两个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立万户府,通过当地民族上层“因俗而治”。而清朝皇帝的肇祖猛哥贴木儿就出生于元朝五个万户府中的斡朵里部。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族,将生活长年生活在这里的一些汉人、蒙古人、高丽人等族人也合并在内。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皇太极建立的满洲族,并不仅仅包括一个女真民族,而是生活在他统治下的很多民族。经过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满汉融合,满洲族在语言文字上基本上汉化,满洲族语也越来越式微。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此后的民国时期,满洲族改称满族,由于世事混乱,军阀混战,许多满族人改为汉族人。

如何驳斥满族的祖先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满族是华夏人,是炎黄后裔

根据复旦大学对中国各民族Y染色体基因检测报告整理的结果。03是炎黄系, O2是融合了中原的东夷人,O1是融合了南方的百越人。

汉族属于东亚人种,基因标记为主要是O,其中O3占大约54%,O1和O2各占大约8%,合计70%。03炎黄系汉族最多。

检测满族人基因 ,除去汉军八旗和四代有与汉族通婚的满族人,结果40%是O3, 35%是O2,合计75%,通古斯的C3c只占15%。可以看出汉族与满族有相同的基因,同是东亚人种O,所以满族人与汉族人相貌上一样。如果再算上与汉族通婚的满族人和被划入满族的汉军八旗,肯定是满汉一家了。

因此,通古斯语族只能代表一个语族,在这个语族内可以有多个民族。至于一个民族为什么会使用某个语言,这就看其所处生存环境的变化了。在一定环境,他可以使用这个语言,但在另一个环境的影响下,他却可以使用另一种语言。语言文字可以变换,但民族起源不会变。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是有其古老历史的,决不可轻易说他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

原创作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