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在小时候就有预兆,你发现没?
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在小时候就有预兆,你发现没?
在闲聊的时候,又听到有人说某某家的孩子是“白眼狼”,长大之后“娶了媳妇忘了娘”,和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亲。
其实,孩子长大之后和家长不亲近这件事,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有所表现了,家长一定要早发现早引导,避免以后后悔莫及。
豆壳在妈妈看来,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孩子,上小学之后,其他的小朋友都仍旧是非常依赖家长,但是豆壳却不一样,他平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是自己做不好、不会做,都从来不找妈妈帮忙。
妈妈看到这样的豆壳,只觉得是豆壳比较懂事,知道家长工作忙,不愿意打搅家长。
但是,豆壳真正“懂事”的原因,却并不是什么不愿意打扰家长,而是对家长失去了“信心”。认为家长根本不关注自己。
也就是说,豆壳已经伤心到不相信亲子感情了,所以才会变得“懂事”,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当然,豆壳变成现在的样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豆壳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兆了。
长大后“和妈不亲”的孩子,在小时候就有预兆,提前了解一下吧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并不是说会突然不见的,而种感情都是逐渐变淡、逐渐消散的,而在消散的过程中,孩子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征兆,你要提前了解一下。
1)不愿意再和家长一起互动
亲子感情逐渐的喜消逝 的初期,孩子就已经会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排斥行为。
比如豆壳,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想要摸摸豆壳的脑袋,豆壳就立马的闪了过去,而妈妈对于豆壳的行为,只认为是豆壳上学了,不想要再被当成小孩子看了,所以不让妈妈摸头发了。
但其实,在豆壳的心里面,已经对妈妈产生了一种排斥的心理,不喜欢让妈妈再和自己有什么肢体接触。另外,豆壳还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做游戏以及外出逛街了。
【总结】:孩子的第一个征兆,就是开始拒绝家长的肢体接触,对于来自家长的亲昵行为表示厌恶。
2)不愿意求助家长
豆壳虽然说学习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
而这时候,豆壳并不像是其他小朋友一样,会去向自己的爸爸妈妈求助,而是喜欢独自克服困难,或是向自己的同学、老师求助,反正就是不愿意求助于家长。
这其实就是一种对家长的进一步排斥,不但不想要和家长能够有肢体接触,甚至连必要的帮助都不想要。
【总结】:第二个征兆,就是开始拒绝家长的帮助,不但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主动找家长帮忙,就连家长主动提供帮助,孩子也不愿意接受。简单的说,就是“我的事儿,你别管”的状态。
3)不愿意回应家长的指令
作为一家人,就算是平时不喜欢和家长有什么肢体接触,但是日常的语言沟通还是要有的。可有些孩子却连这一点都开始拒绝与家长产生回应了。
比如妈妈有时候跟豆壳说话,豆壳也是不理人的状态,有时候让豆壳帮个忙,豆壳也是一副没听见的样子。
【总结】:第三个征兆,就是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使用语言交流,且对于家长的指令不作回应,似乎家长在孩子的眼中等同“虚无”一样。
如果说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以上几种征兆,家长还不干预的话,孩子就可能会和家长彻底的“不亲”,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出现类似“苗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干涉,避免亲子关系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当家长发现孩子小时候就出现与自己不亲近的征兆时,要当心,及时干预很重要
●找出原因,看看为什么孩子开始疏远家长
孩子打出生起,其实就将家长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说没有什么因素的干扰,孩子是不可能开始疏远家长的。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疏远自己的原因。
一般来讲,这些因素通常都是源于家长本身的。比如家长长期不陪伴孩子,长期的将孩子当作情绪垃圾桶,不重视孩子的自主意识,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等等。
家长要及时的找到自己做的不当的地方,勇于向孩子承认,从而缓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多多陪伴,有效陪伴,强化亲子关系
亲子陪伴永远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好办法,也是家教的关键因素。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开始疏远自己,就需要多陪陪孩子,增加一些自己和孩子还进的交流互动,只有接触的多了,亲子感情才会重新的得到加强。
任何感情关系,都是需要经常交流互动来进行维护和增强的,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注,孩子才会和家长建立更为牢固的亲子关系。
●多“投其所好”,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
孩子在疏远家长的时候,其实对于自己的一些兴趣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这样孩子拒绝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
而当家长以兴趣为切入点增加与孩子的交流频率后,亲子关系也会得到缓解,孩子将会重新接受家长。
写在最后
孩子长大后不和家长亲,其实本质上的原因大都始于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态度和家教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才不会破坏亲子感情。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