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一口吃掉6000条寄生虫?这种“河鲜”又上市了,再喜欢吃也别吃

谷雨节气已到了,马上就要迎来立夏节气了。而随着立夏节气的临近,也就意味着夏季到了。

这个时候气温进一步上升了,雨水也增多了。所以常在下雨涨水了以后,很多人会去河边、水塘和水库等地方捕鱼、捞虾等,可以说在夏季的时候,正是吃河鲜的季节。

随着万物逐渐复苏,休眠了一整个冬天的很多动物也纷纷出来活动了,因此各种“野味”、“河鲜”也就纷纷上市了。

一口吃掉6000条寄生虫?这种“河鲜”又上市了,再喜欢吃也别吃

但是大家可要注意了,河鲜、野味虽然好吃,但如果不注意的话,在你大快朵颐的时候也有很大的风险——食物中的寄生虫也会趁机进入到你的身体内。

其中这种河鲜,一口就可能吃进去6000条寄生虫,你们还在吃吗?它就是和田螺长得极其相似的福寿螺。爱吃田螺的朋友们可要注意了,别把福寿螺当成田螺吃了。

为什么说福寿螺也是“河鲜”呢?

对于福寿螺,相信很多人都是早就听说过它的大名了。即便有些人不认识它,但也知道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虽然和我国的田螺长得极其相似,但它却是一种外来物种,并且和我国的田螺并不是同一种生物,它是瓶螺科、瓶螺属的一种软体动物。

一口吃掉6000条寄生虫?这种“河鲜”又上市了,再喜欢吃也别吃

福寿螺原产自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之所以在后来我国也有福寿螺,是因为当初有人把它引进国内养殖。福寿螺的生命力顽强,且肉多味鲜美,被视为高蛋白食品,相比于我国的田螺,它的个头更大,因此就从国外把它引进来养殖。

最初只是在广东中山市养殖,后来被广东省当成特种养殖对象被广为推广,很快就引种到广西、福建、四川、浙江和云南等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养殖了,并且它还因为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也强,再加上后期由于福寿螺味道不受欢迎,被大量遗弃野外。

于是在很多地方的福寿螺就得以大量繁衍蔓延,导致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福寿螺了,目前就连长江以北的许多地区都有福寿螺繁衍传播。

食用味道一般,尤其是含有大量寄生虫而被嫌弃

在以前福寿螺被大量养殖,但是在后来却成为了一种臭名昭著的生物,就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不仅破坏能力很强,而且食用价值不高,尤其是食用起来有很大的风险。

一口吃掉6000条寄生虫?这种“河鲜”又上市了,再喜欢吃也别吃

有研究发现,一个福寿螺中就含有3000-6000条寄生虫,也就是说一口下去就有可能吃进去6000条寄生虫。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寄生虫,是一种很容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

食用了没有彻底煮熟的福寿螺,那么寄生虫就可能是活的,而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被吃进去后,可穿过肠壁,随血流到达身体各器官,引起机械损伤和炎症反应。

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轻则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

也是因为食用福寿螺有如此大的潜在风险,现在很多人是谈“福寿螺”色变。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表示要禁食福寿螺。

一口吃掉6000条寄生虫?这种“河鲜”又上市了,再喜欢吃也别吃

而且因为它和田螺长得实在是太像了,在市面上的一些炒田螺中也会混有福寿螺,甚至是一些商家用福寿螺来冒充田螺售卖。

福寿螺和田螺如何分辨?

虽然这两种螺类长得很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要记住它们的特性,还是很好分辨的。

首先是壳体形态有区别,福寿螺壳体通常较大,尤其是螺口非常的宽大,可是尾椎却很短小。

而田螺的个头要小一些,螺口也细小一些,但是它的尾椎却要细长得多。

其次是颜色,福寿螺的颜色偏黄一些,而田螺的颜色则基本呈青褐色的。

最后,福寿螺的螺盖偏扁,而田螺的螺盖则更圆润一些。

总之,福寿螺的壳体较大,形状呈圆润状,身体内部颜色较浅;而田螺通常更小巧,壳体带有线状或斑点状斑纹,身体较大且颜色较深。只要记住这几点,那就能很好的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