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问: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哈哈,最近刚好有一部新电视剧,叫《浮图缘》,讲的就是一个“朝天女”跟宦官太监搞对象的事。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对,你没看错,就是“朝天女”跟着一个大太监两情相悦,想尽一切办法逃离皇宫的故事。虽然编剧将朝代隐去了,弄了个莫须有的大邺王朝,但是遍观整部中国史。存在掌印太监一职的,只有明朝有,而且还把太监们跟锦衣卫糅合在一起了,成了昭定司。

剧情一开始,就是“朝天女”们,一个个准备陪先皇赴黄泉,到九泉之下伺候先帝去。

因为女主不想死,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逃生,其大母(她爹的夫人,她娘是没有名分的小妾)还偷偷跑进宫里,给太监塞钱。别人家庭前来塞钱,是想办法救自己的女儿,但是她来塞钱,却是希望女主能死在里面。

她大母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这个问题提到的原因,她代表着自己的家族,她随葬了以后,她的兄弟可以世袭官职,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她不愿意啊,凭啥自己得去送死,让兄弟,还不是亲兄弟去享受荣华富贵呢?

当然,后来她也没死成,因为给掌印太监给救了,再后来,俩人就好上了,最终耗死了继任的皇帝,俩人远走高飞了。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接下来,咱们就来好好讲一讲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发起于原始氏族社会,在商、周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大多为王公贵族陪葬。权贵们生前有人服侍,死后也同样需要各种服务人员。秦始皇去世后,胡亥就曾发布命令:

“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这次殉葬人员的具体数量不得而知,只是后宫中没有儿子的都要陪葬,大量的妃嫔因此而死。殉葬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断断续续,直到明代,又被朱元璋继承了。

据说,是因为朱元璋宠爱翁妃,瓮妃年轻貌美,当时刚刚21岁,朱元璋曾经感叹,如果翁妃能永远伺候自己就好了。

于是某天就问翁妃:

“能久侍朕乎?”

这种问题根本没法回答,当然不能回答不想啊,不然不用等到朱元璋驾崩,自己先崩了,翁妃自然得回答能啊,这下子好了,进套了。

史料记载:

“孝陵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

朱元璋去世后,遗诏宣布三十八位嫔妃殉葬,只有张美人幸免于难。美人是嫔妃的称号,除了美人,还有婕妤、才人、选侍等等。最高级别是皇后,美人属于级别较低的妃嫔,那么为何只有张美人免于殉葬?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洪武二十八年,张美人为朱元璋生下最小的一个女儿,宝庆公主。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宝庆公主才三岁,这么小的孩子可能还无法表现出什么天赋。也许是宝庆公主的一个笑脸或一声啼哭,让朱元璋生前动了恻隐之心。

主要原因应还是孩子太小需要母亲照顾,随即张美人才获得新生。母凭子贵,后宫的妃嫔大多以生儿子为荣,这皇子的待遇比公主要强很多,最起码是个亲王,母亲也会因此提升待遇。好运的张美人虽然没有生出儿子,但在关键时刻生下了宝庆公主,保住了性命。

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成祖靖难继位后,对待这个小妹妹也极好,不仅让徐皇后亲自抚养,还为其婚事准备了厚礼。宝庆公主最后嫁给了千户侯赵辉,朱棣的嫁妆异常丰厚,赵辉因此也成为皇亲国戚。为了表示重视,宝庆公主出嫁那天,是由朱高炽亲自送入官邸,以显示尊贵。

富贵的外表下,宝庆公主的婚后生活却颇为不幸,宝庆公主生性乖巧贤淑,但赵辉的妻妾就有一百多人。况且赵辉还喜欢奢侈声色,宣德八年,宝庆公主就去世了,年仅四十岁。赵辉则一直活到了九十岁,享了六十年富贵,可谓时也运也命也。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明代的殉葬由朱元璋开启,但并没有到此为止,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征途中走完了一生。在朱棣生前并没有明确要求殉葬,不过按照祖制,也就是朱元璋的传统,殉葬仍旧被执行了,据记载:

“至太宗长陵,则十六妃具殉矣。”

为朱棣殉葬的有十六个妃嫔,殉葬的那天,先让这些妃子们吃顿丰盛的饭菜,估计到这个时候谁都难以下咽。接着宦官把他们带入准备好的房间,里面已经摆置好了小木床。此时房内哭声一片,也无可奈何,手无缚鸡之力的嫔妃,被强迫站到小木床之上,将头身进绳套之内,一旁的宦官撤掉木床,妃嫔便香消玉殒了。

嫔妃们可能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殉葬制度的血腥、暴戾可见一斑。

仁厚的仁宗、精明的宣宗也没有取缔这一暴行,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

“己巳,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至此殉葬制度终于被废除,朱祁镇糊涂半生,还是在死前做了一件对的事,挽救了无辜的妃嫔们,也让其在后世的评价中多了一丝亮色。

出于恻隐之心,朱元璋饶过张美人一死,而明代的殉葬祖制是由朱元璋开启的,那么为何朱元璋要采取这一残酷制度?

朱元璋为了子孙的天下安危,不仅杀掉了数不尽的功臣和官员,还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他想让子孙们以此执行,就可以保证国家万世长存。想法很好,执行则很难,随着时间推移,明代皇帝们也逐渐不把祖训放在心里。朱元璋曾严令禁止宦官干政,然而明代却成为宦官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例如王振、魏忠贤等等,都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辈:

“凡吾平日持身之道,无优伶进狎之失,无酣歌夜饮之欢;正宫无自纵之权,妃嫔无宠恣之专幸。朕以乾清宫为正寝,后妃宫院各有其所,每夕进御有序。”

他们可不是《浮图缘》里演的那样花痴哦,太监是不能花痴的,也不能爱人,更不能陪着妃子睡觉!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朱元璋曾在祖训中要求后世皇帝,要洁身自好,不能纵情饮酒欢愉,嫔妃不能专宠,后宫要有严格规定,妃嫔要分配好住所,每天行事有序。朱元璋出生布衣,对官员几乎没有任何信任感,而除了马皇后,他也不在乎后宫的妃嫔,大多只当作生育的工具罢了。

朱元璋也曾对大臣说过: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不为祸。”

后妃母仪天下的同时,也可能会干预政事,况且还有外戚干政的先例,很多政变,都是由内患引起,要引以为戒。朱元璋做事都有其强烈的动机,他也许有暴力倾向,却并非杀人狂,他之所以要严格要求妃嫔,并以身作责,就是害怕由内宫祸事,败坏了江山社稷。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继承殉葬不一定是朱元璋想干的,他只是不放心身边的妃嫔。朱标已经离他而去,朱允炆很年轻,经验不足,为了帮助孙子铲除未知的威胁,朱元璋选择了杀戮,在他死亡的同时也带走了几十条无辜的性命。

想得多看得远的朱元璋也无法预测未来,他以为他江山能万世不朽,而在去世后不久后,朱棣就起兵造反,朱元璋在天有灵,估计也会后悔不已。为江山社稷着想,这可能就是朱元璋开启殉葬的原因。

太祖、成祖把殉葬确立下来,下任皇帝也就继续执行了,在英宗废除殉葬之前,皇帝们也只是奉祖训操作,妃嫔们成了牺牲对象。明代后期的妃嫔也并非那么乖巧可爱,小万历继位后需要李太后的扶持,梃击案、红丸案也跟郑贵妃有关,魏忠贤的对食客氏阴狠毒辣,内宫干政也不可避免。

朱元璋以为他能帮子孙处理好一切,事实则是他什么都没有处理好,当然他也无法保证帝国的未来。殉葬让珍贵的生命白白牺牲,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之后的皇帝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本事来解决问题,遵守祖训也就变得可有可无。

当一个人突然从一贫如洗,到掌握绝对的权力后,他往往会把这项权力发挥到极致,或许重启殉葬制度,这也是朱元璋掌权后,发泄的一种方式吧!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而张美人被赦免,或许那是朱元璋临终前,心中尚存的那一点善吧。

这就是明朝的“朝天女”制度,作为本人来讲,自然不想死,可是不想死就是抗旨,其家族也不愿意啊。而只有陪着先皇去了,自己家还能获赠大批礼物,甚至能升官发财。

这就是答案!

更多答案:

其实,这是明朝最让人不齿的污点,也是一项非常残忍的荣誉,虽然“朝天女户”世袭官职,享尽荣华富贵,但这都是用其家族年轻女性生命换来的,里面充斥了血腥与残忍。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而建立这种“朝天女”制度的,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公元1398年,70岁的朱元璋病重,尽管太医全力救治,群臣也高呼“万岁”,但朱元璋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可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自己还没享受够,朱元璋非常不甘心,再加上自小过惯了穷日子,朱元璋也害怕自己死后,失去眼前的荣华富贵。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看到在身边伺候自己的翁妃,翁妃年轻貌美,刚刚21岁,是自己最中意的妃子,朱元璋感叹,如果翁妃能永远伺候自己就好了。

可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已经油尽灯枯,而且还比翁妃年长近50岁,这明显是无法实现的愿望。不过,在朱元璋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于是,朱元璋就问了翁妃一句:“能久侍朕乎?”翁妃听后心中一惊,连忙表示愿意永远侍奉朱元璋,并且还表示这是自己莫大的荣耀。

其实,翁妃和朱元璋根本就没在一个频道上,翁妃以为朱元璋问这句话,是一个将死的老人随口感叹一句,而翁妃如果回答不愿意,那不就相当于说朱元璋要死了吗?

翁妃知道,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永远,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她自然拣好听的话说,向朱元璋表起了忠心。

不过,朱元璋问这句话的意思,却没有那么简单,他知道翁妃的回答一定是愿意,因为翁妃根本不敢说不愿意。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而朱元璋就等着翁妃说这句话呢,随后朱元璋就顺着翁妃的话说,既然你愿意永远服侍我,那等我死后你就给我殉葬吧!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朱元璋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翁妃听后心里拔凉拔凉的,但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朱元璋,更不敢申辩什么,只能在忐忑与惊惧中,继续小心翼翼的伺候朱元璋。

可以说,直到此时的翁妃,依旧心存侥幸,如果朱元璋只是随口说说呢?身为后宫嫔妃,翁妃自然知道,自秦汉以后几乎没有活人殉葬的情况发生了,朱元璋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事实证明,朱元璋真的敢。很快,朱元璋就下旨恢复了自秦汉以来就废除了的殉葬制度,并且专门点名要求了,曾给自己侍过寝的40多名嫔妃,在自己死后一同陪葬明孝陵。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在这40多名嫔妃名单中,自然有第一个就被朱元璋选中的翁妃,翁妃等人听后瞬间吓得昏死过去,很明显朱元璋没跟她们开玩笑,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但翁妃等人根本不敢哭出来,也不敢表露出任何不快,因为如果让朱元璋察觉出异样,或许没等朱元璋死,她们就得先死了。

此时的翁妃等人,只能不断祈祷朱元璋多活一段时间,这样也相当于给她们续命了,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翁妃等人终于绷不住了,她们的哭声震天动地,没有丝毫装假和做作的成分,因为她们是真的伤心与绝望,她们是在为自己而哭。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很快,这些即将为朱元璋陪葬嫔妃的死期就到了,那一天天没亮,翁妃等嫔妃就被宫女太监叫了起来,随后就帮她们沐浴更衣,毕竟是要为先皇殉葬的人,得干干净净的走,没人敢马虎。

而在此之前,翁妃等嫔妃已经把能想的招都想了,该求的人也都求过了,但没有丝毫自用,毕竟这是朱元璋生前的旨意,作为之前的皇太孙,也是现任皇帝,朱允炆不可能违抗朱元璋。

翁妃等嫔妃吃了一顿毫无胃口的“断头饭”后,就被宫女太监带入一个偏殿之中,里面摆好了40多个小凳子,每个小凳子上面对应一个用于自尽的白绫。

所有准备殉葬的嫔妃,不管是已经吓傻了的,还是试图逃跑的,都被太监驾着站在了小凳子上,等把白绫套到嫔妃头上后,太监就把嫔妃脚下的小凳子踹倒。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这些嫔妃挣扎了一会儿,也就没了气息,随后宫女和太监就按照这些嫔妃生前的品级,装殓到不同的棺椁中,最终等到朱元璋出殡时,一起跟朱元璋封入地宫之中。

虽然,这些嫔妃大多都是被迫自尽的,但明朝官方则宣称她们是自愿追随先皇而去,而且为了“表彰”她们的“壮举”,朝廷还会对其进行特别奖励。

朝廷除了在给这些嫔妃火速提拔,提高位份的同时,也会让她们的家人世袭官职,永享皇恩,在《明史·后妃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很显然,“朝天女”和“朝天女户”是明朝时期出现的特有词汇,所谓“朝天女”就是在皇帝死后,为皇帝殉葬的女子,而“朝天女户”则是为皇帝殉葬女子的家属。

原本,活人殉葬制度,自秦汉以来就已经消失了,可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却又让这项制度死灰复燃了,后来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彻底把这项残忍的制度废除。

由于给皇帝殉葬的“朝天女”大多数都是没有生育过子女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给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就安全了,但实际上在明朝时期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从明朝朱元璋开始,安排嫔妃殉葬,并不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而是朱元璋等明朝皇帝为了一己私欲,想让人永远服侍自己才制定的规矩,这与汉武帝“立子杀母”是有本质区别的。

比如,在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后,他的宠妃恭肃贵妃郭氏虽然曾生下3个皇子,可依旧成了“朝天女”,不得不为朱高炽殉葬。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纵观明朝历史,绝对不需要殉葬的后宫女人是皇后,而且皇后不但不需要殉葬,还很可能参与安排哪些嫔妃当“朝天女”,也就是说皇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嫔妃们的生杀大权。

综上所述,“朝天女”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好听,但根本没有人愿意当“朝天女”,毕竟谁都不想死,而且“朝天女户”虽然名义上是世袭官职,但真正能世袭下去的又有几个?

在封建社会,君主一个不高兴就可以剥夺了权臣的性命,甚至连“免死金牌”都不好使,更何况“朝天女户”的官职并不大,也没什么影响力。

据记载,“朝天女户”获得的官职并不高,在“朝天女”死后,她的父亲或者兄长会获赐锦衣卫百户、千户,对应着正六品、正五品,并且后人可以世袭。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初看起来,后人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在封建社会哪有什么“铁饭碗”,别说“铁饭碗”就连“金饭碗”都随时可能被砸了,总体来看这种世袭一般不超过三代就会被剥夺。

所以说,在明朝时期,人们一听到“朝天女”就非常害怕,因为这其中代表着血腥与残忍,这也是朱元璋被后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朱元璋设立“朝天女”制度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世袭官职,享尽荣华,为何却闻者色变?

文/学史知今

原创作者:杨角风发作

作者简介:工程师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