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问: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目前全世界近两百个国家中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这九个国家实际拥有核武器。202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世界核武器储备报告资料显示:美国拥有核弹约5550枚;俄罗斯拥有核弹约6255枚;英国拥有核弹约225枚;法国拥有核弹约290枚;中国拥有核弹约350枚;印度拥有核弹约156枚;巴基斯坦拥有核弹约165枚;以色列拥有核弹约90枚;朝鲜可能拥有核弹40至50枚。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这其中美、俄两国的核弹数量加起来占到了全球核弹总量的90%以上。美、俄两国在核力量方面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战略平衡。像核武这种大杀器更多是作为一种战略威慑力量。核大战状态下没胜利者与失败者可言。核武器的使用只能造成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结果,所以任何国家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敢轻易动用这种大杀器。核力量势均力敌的美国与俄罗斯在进行博弈时都会试探底线和拿捏尺度从而始终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状态。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这么多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外交、地缘政治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博弈,然而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正面军事冲突。两国在科索沃、中亚、格鲁吉亚、叙利亚等地都曾以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暗中角力,但却始终小心翼翼避免爆发正面的军事冲突。在更早以前的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较量也是这样一种方式。其实所谓“冷战”就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避免正面战争的前提下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军备竞赛、地缘博弈等方式相互遏制。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核武器的巨大破坏性毁灭性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战略平衡。这是冷战没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美国在1945年就已研制出核武器,而且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已进行过投放。美国成功研制出核武器以后的四年内一直独家垄断着这种大杀器,直到1949年8月29日苏联方面才打破美国的核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没在这四年对苏联发动军事打击呢?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中。二战期间美、英等国与苏联为对抗共同的敌人成为了战时盟友。二战结束后英、法、德、日等列强普遍衰落。这时世界格局已明显呈现为美、苏两强分庭抗礼。战后的欧洲分成了亲苏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和亲美的西欧资本主义阵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序幕。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当苏联在1949年研制出核武器时早已开始了与西方国家的冷战。西方国家为什么要用冷战这种方式遏制苏联呢?为什么不直接对苏联进行军事打击呢?这时苏联手中可没能制衡美国的核武器啊,更何况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付出了超过2700万人伤亡、2.6万亿卢布经济损失的代价。西方国家为什么不趁苏联还没从战争创伤中缓过来的时候入侵呢?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我们现在说核武器的威力足以把全世界摧毁掉。问题是核武器这样大的杀伤力是经过战后几十年发展才达到的。二战刚结束那会儿核武器的威力远没今天这么大。美国投放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也只是摧毁了广岛、长崎两座城市。要知道苏联的国土面积可比日本大得多。要摧毁苏联这样一个大国在当时需要多少核弹呢?1946年美国曾郑重其事分析过如果要把苏联所有主要城市全部炸平需要至少200枚核弹。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这还是最低的估计,最高的估计是400枚。1945年的美国只造出3枚核弹:一枚用于试验了,另外两枚投在日本了。到1946年中期美国又生产出9枚核弹,直到苏联研制出核弹的1949年美国也只有100多枚核弹。当然美国不一定非得把苏联所有主要城市全部核平,而是选择一部分重点目标进行核打击。毕竟这时苏联手里还没核武器,所以美国也不用像后来那样担心遭到核反击。当时美国内部曾讨论过炸掉苏联70个重要城市的计划。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如果这个计划付诸实施无疑会使苏联蒙受重大损失。在1949年以后美国绝对不敢这么干,因为这势必招致苏联用核武器进行报复。可1949年以前美国为什么没实施这个计划呢?在1949年以前美国的核弹数量已超过了70枚,所以选择70个苏联城市进行核打击似乎是能做到的。从核弹数量上看的确可以这么做,可美国怎么把这些核弹投放到苏联呢?如今的美国能用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方式发动核打击。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可当年美国的各自核弹配套设施还远没发展成熟。当时美国量产的MK3型核弹引爆系统的供电电池只能撑30个小时左右,而且核弹里钚元素的放热问题、电池腐蚀问题也没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当时的核弹组装完后过九天就得拆开重新充电、换零件。当时美国只有在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才会临时把核弹组装起来。那时美国装配一枚核弹的平均用时在24到36小时之间。如果美国要装配足以轰炸苏联70个城市的核弹得要好几个月。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那时美国还没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所以就只能用飞机进行投弹。以当时美国飞机的续航能力无法从美国本土飞到苏联执行轰炸任务。也许有人会说美国的拉斯加州不是就和苏联隔个白令海峡吗?美国飞机一定得从本土出发吗?不能从阿拉斯加起飞吗?问题是阿拉斯加对面是苏联最荒凉的地方。这里远离人口稠密区和任何军事、经济战略目标。如果美国飞机选择从日本、韩国的军事基地出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美国飞机从阿拉斯加、日本、韩国出发都只能飞到苏联远东最荒凉的地方。美国在西伯利亚的荒野扔几颗核弹除了浪费自己的钱以外啥战略目标也实现不了。从美国本土和亚洲基地出发都炸不到苏联的核心地带,但美国当时在西欧国家也有自己的军事基地啊。美国飞机如果从英国、西德的军事基地出发携带核弹轰炸苏联是否可行呢?问题在于当时西欧国家大多反对美国在自己境内部署核武器。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那时候的核弹由于轰炸精度低,所以不能炸苏联前线部队,而只能炸后方城市。由于当时核弹配套设施尚不成熟,所以最多只能炸掉苏联30%~40%的工业。这意味着以苏联雄厚的实力仍有发起反击的实力。1945年初苏军已拥有作战部队940万人,装备有火炮和迫击炮14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万余辆、作战飞机2.2万余架。当美国第一枚核弹掉落在苏联境内时苏联的钢铁洪流就会向西平推整个欧洲。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西欧国家当然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美国也不愿冒失去自己在西欧势力范围的风险。当时的美国比起苏联虽有核武优势,但苏联的百万钢铁洪流也不是吃素的。以美国当时的核力量无法完全摧毁苏联这样一个大国,所以美国还必须做好与苏联打一场常规战争的准备。美国即使能打赢这样一场战争也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当时美国刚通过二战确立自己的霸权。如果美国和苏联打成两败俱伤搞不好反而会让其他国家趁机捡漏。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二战期间战火虽未烧到美国本土,但战时的经济管制还是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战后美国公众强烈要求政府把钱更多用到民生方面。美国如果在这时发动与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的战争势必需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军事领域。打仗不仅要花钱,而且还会死人。美国本就是一个对战争伤亡损失极为敏感的国家。如果在战争死人太多、花钱太多势必削弱美国政府在国内的民意支持。这在美国的两党体制下就会成为在野党攻击执政党的把柄。

更多答案:

二战结束后,西方还真有人认真考虑过立即进攻苏联,彻底消灭这个红色威胁,但是在权衡了利弊之后,这个计划无果而终,化为几十年的冷战和若干场局部战争。

当时进攻苏联的一个有力理由是: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伤亡巨大,军民伤亡高达2000万人,如果此时进攻苏联,苏联恐怕没有多少预备队了,所以说,趁他病,要他命!

西方阵营里最热心于此的莫过于英国首相丘吉尔,根据1998年的公布的档案,丘吉尔命令英国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部制定了名叫“不可思议行动”的计划,将使用英美联军、英国装备训练的波兰流亡军队,再从二战德军老兵中招募至少10万军队进攻苏联。

丘吉尔不仅仅地用如此作战计划鼓动西方阵营备战,1946年3月5日,他还跑到美国去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鼓动美苏对抗。

下图为后世重现的兵棋推演: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然而,相信美国决策层中的理智人士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是不愿意进攻苏联的,除了丘吉尔这个积极鼓动者是外国人之外,原因可能有怎么几点:

1.美国持类似看法的著名人物是二战名将巴顿将军,他在战争刚结束的时候就在美苏军队的官方会面中以非常不友好的态度对待苏联军官,发表过重新武装德军,然后去进攻苏军的言论。但是巴顿与1945年12月21日在离奇的车祸中重伤不治而死,不管车祸真的是意外还是“被安排”,总之美军中少了一个进攻苏联的热心鼓动者。

2.而苏联方面,显然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西方的种种动向。为此,进攻柏林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编入了驻德集群,并以驻营人民警察的名义组织亲苏的德国军队,在双方的边境摩擦中,双方互有得失,让美国意识到与苏联冲突并不容易。

下图是苏联向西方展示的斯大林-3坦克,让西方倍感压力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然而下面两点可能更重要:

3.从法国在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不尽如人意,英国的陆军规模不大,美国在二战后实际上已经是西方诸国的盟主。那么进攻主力也只能是美军。

如果美国全力以赴征服了苏联,势必两败俱伤。那么实力略逊一筹的英法肯定会恢复一战前的强国地位,美国不划算。

如果苏联在战争中获胜,美国元气大伤,法国这个40年迅速向德国投降的国家恐怕会“眼疾手快”地再次投降。

而英国更是纵横捭阖的高手,战前反苏,而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和苏联联合,斯大林战役结束后,丘吉尔更是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斯大林赠送斯大林格勒之剑以示庆祝,二战后又积极反苏,这个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其实并不可靠。美国还是不划算。

丘吉尔向斯大林赠送斯大林格勒之剑,证明此公也是个变色龙:

1949年之前苏联还没有核武器,北约为什么当时不趁机对苏联开战?

所以美国何必要放弃西方诸国的盟主地位,去追求有很大风险的未来?

4.美苏在战后利益分割方面存在着某种默契,那就是用不流血的手段去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在亚非拉各个摆脱殖民统治的新生国家中,美苏迫不及待地送来援助,培养代理人,赶走英法的影响。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是其中影响重大,表现明显的事件之一。

所以,西方的盟主美国不愿意进攻苏联,开战就无从谈起。

而且,49年苏联的首颗原子弹爆炸,苏联的原子弹技术有很多来自美国的线人提供的资料。后来就有说法指出,有很多线人并不是处于信仰或者喜欢苏联而交出这些资料,而是因为他们担忧美苏开战,觉得原子弹能阻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所以主动向苏联透露这些信息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原创作者: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作者简介: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