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抗癌九年,这名医生为安慰患者现身说法

抗癌九年,这名医生为安慰患者现身说法,抗癌患者视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医生有必要安慰病人吗?4月21日,一则关于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杨晓刚的视频引发热议。他和癌症共处已经9年了,这9年间,他需要不断在医生和患者两种身份之间转换。这种换位让他更能共情患者的担忧、恐惧与绝望。

视频的评论下,网友们说他医者仁心。这是一个普通人与癌症共处的故事,也是一个医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去宽慰患者的故事。

抗癌九年,这名医生为安慰患者现身说法

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杨晓刚(左)为患者看诊。受访者供图

患癌对肿瘤科医生来说依然是一件难以短时间自我消化的事情

2014年,37岁的杨晓刚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病一直是萦绕在他头顶的“定时炸弹”,从8岁开始跟着他,历时29年的担忧,杨晓刚从医生处得知:他患有肝癌,并伴有肝硬化。对于长期和恶性疾病打交道的医生来说,癌症依然是一件难以短时间自我消化的事情。他仍是壮年,前途可期,为什么疾病就要不止不休地缠上来?

但专业的判断和冷静的分析很快掩盖了对癌症的恐惧与绝望。通过手术治疗,杨晓刚开始了长期的护肝之路和癌症观察。2022年8月,这场历时8年的护肝之路上又响起了警钟。癌症复发了,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位置。只能做手术、吃靶向药控制病情……

杨晓刚能感觉到身体多处的疼痛,这种隐隐传来的痛感在夜晚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腰大肌处术后频频疼痛,左腹部也因为手术粘连一阵一阵地疼。左腿则是因为神经损伤,走路的时候也有隐隐的痛感。肝病的表现之一是食欲不振,而靶向药会引发胃肠道的不适,主要表现是拉肚子。身体各处的疼痛不时发作,杨晓刚工作的阵地只能从病房转到相对轻松的门诊里。

他安慰病人,病人有时也反过来安慰他

他是习惯自我消解痛苦的人。亲朋好友大多也是听说他患有癌症的,他不习惯过度分享抗癌的经历。只有面对情绪低落、面部深深埋进臂弯、拒绝正面对抗癌症的病人,他才会稍微松松口。看见那些转身低头、陷入绝望情绪的病人,他就会难以自抑地代入被告知患有肝癌和癌症再次复发时候的自己。

感同身受是有意义的。他会谈起自己经历的几次手术和过去几年的抗癌经历,他不只是一个有着充沛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员,而是一个跟他们有过共同经历的病友。他曾劝慰过一名乳腺癌患者,肿瘤不停进展、不断转移,持续的治疗并发症,太考验一个普通人的心理了。普通人很难安慰一个站在绝望边缘多年的人,“我理解你”这四个字没办法轻轻地落在地上。

但杨晓刚从2岁患上了小儿麻痹,8岁患有肝病,37岁确诊肝癌,45岁复发……这一路,他走得比所有人都更不容易。听他分享经历的患者首先是惊讶,他看起来健康又乐观,她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年纪轻轻的医生经历过这么多风雨。他说他觉得很幸运,原发性肝癌,能够保持这么长的生存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此同时,他还在看诊,还在竭尽所能地帮助更多人。

结果是那名几近绝望的患者反过来安慰他。他现在见到那名患者,总是带着笑意的,跟他分享最新的抗癌历程。那些温柔的善意里透露着:“你看,我们还活得好好的。”

杨晓刚偶尔需要从医院请假去做抗癌治疗,有些患者就打听他去哪儿了。一来二去,很多患者都知道他生病了。他们都过来安慰他,肿瘤患者和长期陪伴患者抗癌的家属们打电话询问他的近况。那是一份相互的力量,他觉得感动,也深受其鼓舞。

对于杨晓刚来说,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患者不仅传递了医生的慰问,他也接收到了更多的安慰。而杨晓刚现身说法劝慰患者的一个个瞬间,都是医患关系温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