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报恩方式,不是请客吃饭、送礼,而是以下三种
0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任何人,都不要当白眼狼,要学会感恩,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可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报恩呢?也许你会这样做:请对方吃一顿饭,并让家人、最好的亲戚朋友来作陪,表示客套;提着“自认为”最好的礼物,登门致谢,只要对方收了礼物,自己就释然了。
认真想一想,很多人不喜欢抛头露面,对于吃吃喝喝不感兴趣。再说了,大家工作很忙,应酬都很烦躁了,饭局算什么呢?有的恩人,压根不和你同城,见面都难,吃饭就更不可能了。
送礼的话,别人也不喜欢,因为富有的家庭多了,谁都不缺衣少食。你送吃的,不一定对胃口;你送衣服、裤子,尺码不合适;你送金银财宝,又有行贿的可能,会助长歪风邪气;送孩子玩具,显得寒酸。
今天,我教大家三种报恩方式,花钱不多,还让恩人很满意。
02
第一,宣扬恩人的德行,成就对方的美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将陶侃。他年轻的时候,家庭很穷困。
范逵去京都任职,在陶侃家借住。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雪,范逵不得不长住。
为了招待范逵,陶侃家把柱子削去半边,用来烤火;陶母把头发卖了,用来买米;把草席剁碎,用来喂马。
范逵向庐江太守张夔宣扬陶侃的待客美德。在张夔的推荐下,陶侃做了枞阳县令。
有一年冬天,张夔的妻子生病了,要去百里之外接医生。手下的人,面面相觑,担心遇到暴雪。
陶侃说:“对待上司要忠诚,就像对待父母一样。”说完,他就出发,去接医生。
张夔在工作之余,宣扬陶侃的“救命之恩”,得到了长沙太守万嗣的青睐,于是乎,陶侃和万嗣的儿子有了“八拜之交”。
政治家张华听说陶侃的美名,提拔他做郎中。
陶侃的“崛起之路”,是恩德撑起来的,也是大家宣扬的结果。
任何时代,都需要正能量。我们得到了帮助,不要觉得理所当然,不要保持低调,而是要宣扬。
帮助你的人,本意不是“扬名立万”,还希望自己持续保持低调,有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但是你却要给他扬名。
小说家乔叟说过:“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良心和美名。”
正能量,不仅可以让当事人名气大增,还能让社会变得亮堂堂,照亮了别人脚下的路,自己也才能持续沾光。
03
第二,学习恩人的做法,主动去做好事,形成巨大的好人圈。
别人给你一颗花种,你不要随手丢掉,而是把它种在心田,让美丽的花朵,岁岁年年都盛开。
如果你接过别人的玫瑰,却不施肥浇水,玫瑰很快就会凋谢。如果你持续不断地呵护玫瑰,并种下了新的玫瑰,那么芬芳就会传播到千万里之外去。
春秋时,子产在郑国做官,非常爱戴百姓,也不贪图钱财。他过世的时候,郑国的男人放下玉佩,女人摘掉耳环,打扮朴素,哀伤了三个月。
子产被人称为“灌溉之水”——但凡有水经过的地方,庄稼都会繁茂,人们都会幸福。
孔子传授学识,桃李满天下。他过世的时候,子贡等人,悲伤不已,很多学生在孔子的坟墓前建了房子,住下了。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村庄。
孔子被人称为“霖雨”——下雨了,天下万物都得到了恩惠。学习孔子的人,都变成了专家学者,考上了理想的学府。
《孔丛子》里说:“上德不德,是以无德。”
你要像恩人一样,走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好事。接下来,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变好了,恩情在成几何倍数增长。这是模仿的效应,也是示范的力量。
歌里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也许,世界上,仍旧存在恶毒的人,可恶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变好。任何时代,总是好人多一些。
04
第三,提升自己的能力,观察恩人的人生状况,关键时候拉一把。
明代作家冯梦龙笔下,有一个叫朱恩的男人。他卖了蚕丝之后,把银子弄丢了。就在他到处寻找的时候,一个叫施复的男人,主动询问情况,并把捡到的银子还给他。
若干年之后,朱恩得知施复家也在养蚕,并且缺少桑叶,就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桑叶送过去。
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时,天气忽然变冷,参加比赛的人,猝不及防。一个放羊大叔朱克铭腾出自己的窑洞,让大家休息、取暖。
到了秋天,朱克铭为当地的苹果销路发愁。获救的小伙子张小涛等人,走到村里,通过直播等方式,帮忙卖苹果。
做人,要懂得“一报还一报”的道理。报答恩人,不要急,要持续地观察对方,在对方急需帮忙的时候,你伸出温暖的手。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就形成了林涛;一朵花,摇动一朵花,就变成了花海;一个人拉着一个人,就变成了牵手。
人与人的关系,关键在于“长久”,而不是一顿饭就处理了所有的问题,不是送一次礼物,就了断了所有的恩怨。
05
《菜根谭》有云:“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做人,赢到最后才算赢,社交,患难与共才算数。
一路走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给了你笑脸,伸手了手,推了你一把。你不要忘记,不要理所当然。就算是你的家人帮忙了,也要牢记在心。
总而言之,最好的报恩,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生都细水长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