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生活中常听见别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样的一个“宝”,不仅是因为曾经那生活的阅历会给后辈提出宝贵的建议,更因为家里的老人会是一个大家庭的核心,他的存在能化解许多的问题,如果老人不在了,许多情感就变得微妙起来,甚至是兄弟反目都不一定,古人说“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道出了人性的根本,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兄弟姐妹是一家

时常有这样的新闻,报道那些“四世同堂”家庭的欢乐,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一个能让几代人都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一定是其乐融融的,生活中充满了对于未来的渴望,和亲情的温暖,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令人羡慕的,也是许多人内心所向往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谁不想自己和家人可以生活的幸福。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史记》里说“平原君家楼临民家”,这里的“家”是说住宅和房屋,《孟子》里说“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也”,这里的“家”是说家庭和人家“一家”不光是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更说的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一个家人的团结永远都是你前进的保障。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然而那是在大唐基本稳定了天下面对至尊宝座争夺的时候,在大隋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还有弟弟李元吉可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李家父子之间在创业阶段那可是亲密的一家人,李建成在背后守家,李世民在外征战和拼杀,像极了朱棣和朱高炽父子几人。

兄弟姐妹是亲戚

都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生也会有终点,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跳过的坎,当父母离开的那一刻,有的家庭里还会是兄友弟恭的生活,有的家庭会变成兄弟反目的那种关系,可见有父母的时候,还是比较和谐的,能有一个人来调解中间的家庭矛盾。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隶释》说“寮朋亲慼,莫不失声,泣涕双流”,这里的亲戚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而《鸠赋》里说“何依恃以养育,赖兄弟之亲戚”,这里的亲戚是指那些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当父母不在的那一刻,兄弟姐妹之间有可能是变成那种只是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者说是关系比较近的人,和家人之间简直是天壤之别的对待方式。

古人常说“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曹操的儿子们在争夺魏王之位以前,未必不是兄友弟恭的家人,只是在面对那样一个君臣有别的尊位时都动了自己的私念,才会有了著名的《七步诗》,曹植说“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此之后一母同胞的兄弟不再是家人而是亲戚。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落地为兄弟

孔子收弟子时真的做到了有教无类,司马牛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司马牛非常忧愤地说到自己以后没有兄弟了,子夏安慰他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古人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之所以生出那些兄弟内斗的事情,都是因为有人没有做好自己,才产生了最后坏的结果,如果哥哥做事自己能力突出,人格魅力突出,又何必担心别人来抢自己的位置,如果弟弟不是私欲膨胀,又怎么会有那些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后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吗?

古代社会里的那些皇家子弟,之所以有人争夺皇位,首先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遵守的是大义,因为继承的时候有三个规矩,就是“立嫡立长或立贤”,其实也是让大家知道,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社会,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要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就得先做好自己,这样的话无论父母是否在,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兄友弟恭的家人。

结语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因为人心是最难捕捉的,但是无论是兄长还是家里的弟弟妹妹,大家只要都做好自己,这个家就永远都会像家人一样生活,只有不努力的自己才会把一切不顺归咎于其他上面,而对一些东西过分的索取,不论那些是否应该为自己所得,人啊!只有做好自己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