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刘邦在功成之后回到自己的故乡,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个刚刚创业成功的皇帝,就开始忧虑自己的家业能否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了,可见古人对于“守业更比创业难”是有着深刻的认知的,刘邦内心怀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才发出如此的悲歌,古人说的“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也是如此,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教育不能放

如果将房子比作是人的话,一个房子最不能让人观看的就是角落,《玉台新咏》里说“四角垂香囊”,“角”就是角落的意思,如果一个房间里面角落都收拾的干干净净,那么这个房子也一定是非常干净的,而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闯荡的时候,最低的要求就是有技能或者学识,不然人生真就的没有意义了。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古时候的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好好地学习,三次搬迁自己的家,就是为了营造好学习的氛围,如果孟母终日住在市场附近,孟子可能是历史上最牛的商人之一,绝不可能成为后来的圣人,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母亲给予他良好的教育环境。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古人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让人们的内心对于读书和学习有着不一样的追求,尤其是唐宋以后,科举考试更是许多寒门子弟走向人生巅峰的唯一途径,这是一条通向未来和希望的独木桥,万一放下了,人生或许就真的没有了意义,没有了教育,历史不知道多少人像晋惠帝一样说“何不食肉糜”,放下了教育,或许就是家庭败落的开始。

生活不放纵

有些东西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家教的,就是面对粮食的尊敬,当然抠门和节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的生活是“民以食为天”,知道生活中节俭绝对是对于粮食从内心的热爱,如果一个人骄奢淫逸的过着生活,绝对是给自己埋下走向覆灭的雷。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李绅年少时曾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然而这位曾经志向高远,深知民间疾苦的人,在后来为官时过得日子简直比皇帝还要奢靡,在历史中给人留下了许多不好的印象,但是最后好歹是病逝的。

而清朝的年羹尧,作为雍正皇帝在军事上的帮手,在雍正的强力后勤保障下,打赢了西北的平叛战争,雍正是个节俭的皇帝,为了支持年羹尧西北作战,可谓是节衣缩食,然而年羹尧在西北的时候,喜欢吃大白菜,还是“大白菜一颗,只取菜心”,在西北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年羹尧过得生活那叫一个奢侈,最后也落得被杀的下场,从吃饭就能看出这人的飞扬跋扈和嚣张。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道德不能放

在古人的意识里面,有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的讲究,可见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认可说“道德”作为做人的底线的,如果一个家族没有道德的传承,一定是不会心怀仁义的,做事情做得太绝,家里的财富一定不会很有效的传承下去,最后只能沦为别人的笑柄和历史的过客。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诸葛亮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最终就会一步步地沉沦下去,让生活变得无序,让家族变得没有章法,最后也就会沉沦在 历史的尘埃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被人修饰的文字。

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成为东西魏,东魏的高欢以及高氏家族子子孙孙,那生活可以说是毫无道德章法可言,按照军事和文化牌面,怎么看也是东魏和后来的北齐强大,然而高欢的子孙一个个貌似都不是很正常,一个个残暴滥杀,纵欲酗酒,最终在高纬的手里彻底走向了衰落,一个强大的北齐因为高氏皇族的毫无道德,而彻底的失败。

俗语“屋角三不放,富走家财丧”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诫有道理吗?

结语

一个家族的传承古人早就给了定义,说是首要在“修身”,不仅仅是修个人的身,也是修家人的身,才能一起让家族长久地传承下去,其次是“齐家”,就是要家庭的和睦,一起的面对生活中的好与坏,这样才能让生活永远有意义。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做人有道德的底线,这样的家庭才不会被社会和时代抛弃,古人的有些话,即使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思想在变迁,那些基础的人性是不会变的,这就是那些俗语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