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样的老人会被称为贼呢?你觉得呢
说起年龄来,似乎是个很悲伤的故事,大家内心都明白这是一个没有回程路的单程车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久一点,只是年纪大了以后,有些人会行动不便,有些人会活得很像老顽童,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晚年,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可是作为古代圣人的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你是否误会过孔子的这句话?
孔子的灵魂之语
大家生活的社会,偶尔会有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争论,也会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在老龄化的社会里,应该是关爱老人的,可是有些老人在广场舞上生龙活虎的,在公共交通上却病恹恹的,超市抢菜的时候没有输过,慢慢的就成为了社会问题,让很多需要帮助的老人也被一小撮人害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作为古代人口中的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历来是受人推崇的,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对于老人也是要讲孝道的,这孝顺首先要做到尊敬,可是孔子早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也曾说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不是死板的拘泥于一些刻板印象,而是具有辩证意识的看待具体问题。
在《论语》的‘宪问’一章中说“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位叫原壤的老人是孔子的故友,可以说和孔子是一起长大的人,孔子对他是相当的了解,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在家里不能很好的引导弟弟妹妹,到了老年又是一副无赖的嘴脸,不能给后辈树立长辈的形象,就像一个贼似的偷走了上天的时间。
或许这是一句调侃之语,或许是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年人的德行才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如果没有德行的老年人,不应该获得同样的尊重,同样是在‘宪问’一章里,孔子曾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对那些没有道德的老人的回应,也是对那些值得大家尊敬的老人的保护,不然这社会里会显得更多的不公。
老而有序,值得推崇
在大家熟知的社会里,常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言论,而很多人也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认知,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是隔代亲,老人如果是那种为老不尊的人,对于小孩子也是会有影响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在做人方面却需要家里人和老师们共同的引导,才能让小孩子有好的做人认知。
作为孔子的继承者 ,孟子曾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老人必须先是以身作则的,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也会给与自己的后代一个道德的引导,如果作为家里的长者,没有任何的仁爱之心,不可想象他的儿子孙子会是怎么样的一番内心,毕竟言传身教还是很重要的。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在生活之中,你对待别人家的人是仁爱的,别人也会对你家的老人是尊敬仁爱的,反之亦然,这就是将心比心的生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而不死”的贼是没有道德且不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他很有德,别人都不尊敬,那是社会公德出现了问题。
《礼记》里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要想这个社会里存在着公德和仁爱的思想,就要有那样一个道德的典范,引领大家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最终成就天下大同,老有所养,幼而有用的社会。
结语
这世上所有的不公,大多都是有着因果联系的,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个人情的社会里,要有老而弥坚的长者,引领这个社会的道德,才能让大家都相信那不是美好的童话,如果仅仅是美丽的谎言,那样的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人不能自欺欺人的活着,毕竟有希望才是大家向往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