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焦虑,婚姻几乎是困扰着两代人的难事,在大家的印象里,男婚女嫁是礼之自然,现在却成了许多人不愿启齿的事情,结婚时送入洞房的喜庆,甚至不再有过去的神圣感,整个婚姻在古代一直有着一套完整的礼制,就是大家口中的周礼,而“洞房花烛夜”更是被称为“周公之礼”,你知道其原因吗?

周公制礼

在大家的认知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有着自己的礼仪传统,然而大家所遵守的许多传统,基本上都是延续的周礼,《尚书大传》里说“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硬成周,六年制礼乐”,这里的“六年制礼乐”就是大家更熟悉的礼仪传统雏形。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周公旦受武王姬发的临终嘱托,在姬发死后辅佐周成王姬诵,在辅佐成王的第六年制定礼乐,在第七年还政于周成王,在周王朝开国之前,还有着夏与商王朝,统治也在上千年,或许是延续母系氏族社会的制度,或许也有着自己的礼制,总之没有流传下来,经过商周之战后的周王朝初年,国家处在人伦崩坏的时期,于是才有了周公旦在成王六年时从新制定礼乐,也才有了后来的周礼。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西周初年的时候,民间百姓的婚俗习惯还是比较混乱的,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一方面开疆拓土整饬吏治,一方面整饬民间风俗,教化万民尊教守礼,古人实施的“三书六礼”的婚姻礼法就是周公制定的,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部分,周公还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演示礼仪。

其中的“敦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洞房花烛夜”,只是这事情太过私密,不方便人前演化,于是就用“葫芦”代表男女两人,两人合则荣辱一体不分你我,两人分则是乾坤有序男女有别,自此“葫芦”也就成为婚姻幸福美满的象征,敦伦之礼也就成为周公之礼的宗法制度之一。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云雨之欢”的延续

传说周王朝在开国的时候,文王姬昌寻到了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在姜子牙的辅佐之下,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奋斗,终于打败了商王朝,建立了大周和姬氏天下共主的地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不孝子孙周幽王的挥霍下,周王朝在烽火戏诸侯之后迎来了相对混乱的东周王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春秋战国时期。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名义上还是周王共主,但是早已世风日下,谁的实力强悍谁才更有话语权,生活在鲁国的孔子面对如此的国家风气,一辈子都在推行恢复“周礼”,而鲁国就是周公旦的封地,孔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周公旦的信徒,在从新制定周礼的过程中,把“敦伦”从过去的“七礼”中剔除,留下了前六礼,也就有了大家口中的“三书六礼”婚俗礼仪。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周公在演示“敦伦”之礼时使用的葫芦瓢,其实早就深入民心,为了照顾大家的认知,孔子将这一步称之为“合卺”之礼,也就是大家现在认知里的交杯酒,不算在正式的婚俗礼仪,只是留存下了这样的仪式,在后世的流传中,“三书六礼”是儒家的礼仪,“敦伦”也就成了“周公之礼”。

东周末年时法家能强国富民,占了上风,只不过秦国二世而亡才被皇家弃用,西汉初年的时候为了恢复国家的实力,治国用的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儒家学说和制定的礼仪可以说是贯穿这两千年的发展,“三书六礼”也就成了大家一直尊崇的不成文规定。

“入洞房”为啥又叫做“周公之礼”?周公为啥这么忙?管这么多事

在现在的民间生活里,虽然已经没有了古代那样繁琐的过程,但是人们的婚姻基本上还是那样的过程,会有订婚以及婚礼,“送入洞房”后的“周公之礼”,也一直流传在人们的口中。

结语

人们总在说自己是紧跟时代的,在婚姻这件事上一直都是传统的,传统到过程都是近三千年前留下来的,而那些不适合口述的“两性”私事,古人留下的“周公之礼”可以说是相当的文雅,人们应该明白一个国家的文化,知道自己国家的过去,有根的人才会永远的强大,失去根的人即使强大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