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怜后妻,女望前夫”啥意思?老辈人的人性认知有道理吗?
婚姻作为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在现如今的社会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称为大龄剩男大龄剩女,似乎婚姻已经不是一个唯一的选项,有人不想进入爱情的坟墓,有人却次次想进入爱情的坟墓,对于二婚那是趋之若鹜,只是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古人告诫说“男怜后妻,女望前夫”,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男怜后妻
在很多人的眼里面,古代的那些男子,很多都是“三妻四妾”的,其实这是一种带有主观臆想的想法,古人在结婚时讲究门当户对,男子想要娶妻那是需要“三书六礼”的娉请,才能迎娶到自己的妻子的,妻子在家里也几乎拥有绝对的管家权力,古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男子在家里面,就算对于那些年轻貌美的小妾再宠爱,也是不敢公然地对妻子不好的,如果有宠妾灭妻的行为,那是要受到惩罚的,严重的还可能被流放,这是古代法律对于女性的保护,如果两人感情真的破裂,可以选择离婚,这是和平分手,两人会签订一份和离书,相当于现在的离婚协议。
男子娶妻的过程可以说是异常繁琐的,古人说男子“先成家后立业”,男子婚后是要一路打拼的,将整个家交给妻子来打理,在外拼搏有多辛苦就会有多顾家,没有这个家的责任何来那么辛苦的拼搏,女子在家操持家庭的吃穿用度肯定也是不容易的,男子更多的会理性的用同理心来看待妻子在家的辛劳。
古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子多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想要做那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家庭首先就要和睦,对于贤惠的妻子自然会是非常怜爱的,古代女子结婚多有传宗接代的义务,而生小孩多在那个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代里,因难产而死的女子很多,男子对于后来的妻子肯定会更加怜惜,毕竟她们持家有道和生子不易。
女望前夫
古代婚姻里,很多人以为女子受儒家“贞洁”观念的影响,会不愿离婚或者不敢离婚,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古代在明朝之前,男女二婚还是很多的,大诗人李清照就曾经嫁过第二次,社会上对于二婚的女人也没有多加议论,只是在程朱理学之后,人们因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干扰,才让贞洁观念深入人心。
在明朝之前,正常离婚的女子寻找自己的理想夫婿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不正常离婚的女子就比较倒霉了,这不正常离婚就是指的休妻,古代有“七出”之说,就是女子如果有“无子,不事姑舅,淫佚,盗窃,口舌,妒忌,恶疾”这七种事情,就会被男方休掉,这样的女子很难嫁出去,会想念从前丈夫家的生活很正常。
那些正常离婚的女子,如果重新嫁入到一个家庭里面,还是做着同样持家有道的事情,难免会进行比较,久而久之内心会产生一些怨气,这里不如意那里不如意,这是一些女子生活的常态,喜欢比来比去,不然也不会离婚,生活的久了就会发现很多不好的事情,偶尔就会想起前夫的好,女望前夫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女子喜欢攀比的天性使然。
结语
婚姻永远都是需要两个人来维护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施舍,那些经历过失败婚姻的人,更应该明白婚姻的不易,如果每次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一点对方的优点都看不到,即使嫁入豪门内心依旧是满身怨言,不会有什么幸福,婚姻里的相敬如宾是两个人的互相理解和互相扶持,那样的婚姻才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