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句满地的唐朝,有一篇诗作竟被称作孤篇压全唐,你知道是为啥吗
人们的生活中,总用词句来展现自己的心情,唐诗宋词可谓是真的华丽,五六百年的时间几乎写尽了溢美之辞,只是在那龙争虎斗的时候,谁能说他的诗词稳压别人一头呢?就连号称仙圣佛的李白杜甫和王维,都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然而大唐有一篇《春江花月夜》,却被后世之人称为孤篇压全唐,真有这么美吗?
诗人其人
人们大多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的美好,或许离不开“江天一色无纤尘”的迷人景色 ,那“不知江月待何人”的离人愁绪则更加的吸引人们 ,在那吴侬软语的风情之夜,让人流连吴中那迷人的景色,自古产才子的江左之地,在张若虚的手上变得如月光般迷人,使人沉醉在邀月共饮的夜色之中。
在诗人遍地的唐朝,似乎很难看见张若虚的影子,在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年代里,张若虚也没有更多的故事留给大家,仅在《旧唐书-贺知章传》有他的事迹,做过兖州的兵曹,在那个五姓七望横行的年代,他的名气被压制也是很正常的,那首被收录于《全唐诗》的《春江花月夜》让他成了人们感受他才华和大唐夜色的一篇绝佳神品。
吴中月色美
江左的繁华,在唐朝时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同处江左的苏杭更是起自吴越的千年古城,江南的美景早就让帝王们都心痒难耐,还有那对月饮酒时的轻歌曼舞,让人怎么可能不心生向往,都说看景不如听景,写景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万丈,也该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轻松幽扬。
诗人的笔下,月光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夜间朦胧,让人被美景包围的时候,又感受到了一种独自清白的气氛,古人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面对这样的美景,只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愁绪相伴,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只是这离人不知是佳人还是诗人自己。
在这样的江边看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河潮涌,内心却想的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样的思绪是思念家乡还是思念爱人,诗人的感情与月光以及景色的美交织在一起,好像只少了陪伴,让无数的人为之侧目。
那些评价
《旧唐书》说“,神龙中,知章与扬州张若虚,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张若虚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代,和贺知章等都以文章盛名,也可以说赶上了坏的时代,基本上和王昌龄孟浩然李白这些人同时代了,那是一个文豪遍地的时代,也是盛唐蒸蒸日上的时代,需要的是万国来朝的大国气象,这样的婉转月色和景色秀丽,似乎并不能深入人心。
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盛唐的气魄后世都感受不到那种包容了,明清时期又多呈宋代理学之风,被八股禁锢的太久了,晚清时又受到列强的压迫,更没有了那种万国来朝的气势,唯有那样的美景和抒情的感受才能唤起人们的自我欣赏,才有了孤篇压全唐的评价。
唐朝人有写美景的,更多的是尚武之风,都想做那出将入相的人,去青史留下一笔,宋朝之后重文之风盛行,人人都想科举入仕,做那理学之臣,失去了包容万邦的气势,才会有那样的评价,不过《春江花月夜》确实是美,让人能感受到江南的皎皎月光如此的迷人。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后人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只是那样的美景人们现在更能直观的感受到,经过了那一百年的屈辱后,这个民族又一次要站上世界的顶点了,大家又要感受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那种豪情了,只是没人会忘记杜甫那“城春草木深”的乱世遗景,毕竟欣赏美景需要和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