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大叶黄杨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景观带,呈现出了很好的景观效应。但大叶黄杨上发生的白粉病给园林养护者增添了不少烦恼,白粉病在其发芽、展叶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发生,具有侵染快、发病重、发生期长、难防治的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科,粉孢霉属真菌。

发病症状

正反叶面白粉点,扩大成圆白粉斑;

温暖高湿连成片,很像叶面撒了面;

后期严重生黑点,叶片易脆功能完。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嫩梢,也危害枝条、叶柄、花蕾、花芽等幼嫩部分。发病初期为白色病斑,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色粉状物。连片覆盖其叶片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叶片枯黄、皱缩,幼叶常扭曲、干枯,其上可形成黑褐色小颗粒。

叶片受害后,会变黄、卷曲,抑制植物光合作用,最终会导致叶片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轻则植株生长不良,重则全株死亡,发病后不易恢复原状。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1年内可多次侵染,6-7月高温高湿发病较重,8月在30℃以上高温情况下病情下降,到秋季又出现发病小高峰。

流行条件

白粉病属气传性病害,其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

1、高湿度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下雨后,天气干燥,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易发生。冷凉的气候也适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病适温16-24℃。特别是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重。

2、施肥不足,灌溉不及时;环境荫蔽,有利白粉病发生。

3、植株徒长,通风不良,湿度增高,亦有利于白粉菌的发生。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一)加强检疫 在购入苗木时严格剔除染病株,切断传播途径

(二)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侵染来源

1、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秋末冬初及时清扫病叶和落叶并烧毁,以消灭菌源,减少来年侵染源;

2、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剪掉新发病的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三)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

1、合理栽植、疏剪更新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2、新栽植的大叶黄杨要加强水肥管理,增强长势。建议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淇林培田,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四)化学防治

1、发芽前 喷施淇林名地康,清除在芽内和枝条上越冬的病原菌消灭越冬病源;

2、发病前 可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淇护 400-600倍液或仕勋 800倍液;

3、发病初期 可喷洒淇林田钧、使用田钧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逐渐消失。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淇林净白连续使用2次后控制病害蔓延

4、发病严重时 淇林净白和淇林田钧交替使用,防止白粉菌产生抗药性,间隔5-7天使用1次,配合淇林植大壮或岁语防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