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全面了解梨锈病发生及防治

“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这是园林植保人对梨锈病危害症状的总结。

全面了解梨锈病发生及防治

梨锈病病原、寄主

梨锈病病原属担子菌亚门胶柄锈属真菌,是春夏之交常发生的园林植物病害,其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第一类寄主植物为梨、杜梨、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山楂等蔷薇科植物,第二类寄主为桧柏、龙柏、圆柏等桧柏属植物。主要危害园林植物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

全面了解梨锈病发生及防治

发生特点

病菌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次年3月,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成黄色胶块,并散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为害,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腔,但不再侵染梨树,5、6月间再借风力传播到桧柏上完成其生活史。

全面了解梨锈病发生及防治

全面了解梨锈病发生及防治

梨锈病引起的原因

1、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若梨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寄主,梨锈病一般不发生。

2、气候状况:春季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就重。所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1、减少初侵染来源 避免桧柏与蔷薇科园林植物混栽形成病害循环,在早春下雨前后(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对桧柏喷施淇林名地康,并剪除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2、提前防治 需在新叶展开初期对易发病的蔷薇科植物采取药剂保护措施,可喷施田钧1000-1500倍液、淇护500倍液,配合植大壮防治效果更好;发生严重时可间隔5-7天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可控制病情蔓延。

3、增强树势,提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梨锈病的病斑一旦形成,其伤害是不可逆的,病斑会一直维持到落叶,最好的方法是提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