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过去,山上伐木少不了两样必备的工具,一是斧头,一是锯子。斧头如今还在用,看来一时还淘汰不了,只是使用的频率和范围缩小了。而有一种当年代木工具,现在基本淘汰了,可能只有少数乡村人家还收藏,很少看到有人还在用。这种工具就是鲤鱼锯。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最下面的一把长锯为鲤鱼锯

长在大山里,且上了年纪的人对鲤鱼锯再也熟悉不过了,绝大多数的人都使用过,就像柴刀一样,山里的人没有不会使用的。只是我提到这种锯子的时候,可能因为地方不同,名称不一样。

在湖南的湘西湘中一带,人们都把这种锯子称为鲤鱼锯。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因为这种锯子一般由一块薄钢铁板做成,下面开齿的地方成一个弧形,也就是两头窄,中间宽,很像鲤鱼的肚子,因此就叫鲤鱼锯。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山中圆木

鲤鱼锯两头有双手握的把子,一般是竖直的,安上木柄。用鲤鱼锯锯木的时候必须要两个人。锯齿为三角形状。锯齿在锯片上不成一条线,而是齿间交叉往两边分开,因此,你看锯齿口的时候是三条线,一条线是中间锯片,没有锯齿,两边是两条向外斜着的锯齿。当然,所有锯子的锯齿都这样分开,这是共同的特点。主要有两种好处,一是锯子锯进树木的时候,口子的缝隙是锯片的两三倍,使锯片在树里面不被卡住;二是锯子锯出来的木屑让锯齿带出树干外面,不至于堵塞口子。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锯条像鲤鱼吧?

鲤鱼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锯大树,先把大树锯倒,然后再把倒下的树锯断,做成圆木。也有用斧头将树砍倒的,但用斧头砍倒的树留有斧口子,大一些的树留的斧口子将近一两尺长,小一些的树也有七八尽。放倒以后,还得把留有斧口的那一段锯下来,留下斧口的只能做柴火烧,或是直接扔掉,这就会造成浪费。

拉鲤鱼锯是一种力气活,但在拉的过程中是要有技术讲究的,这里面主要是两人的配合,锯木的行话叫“一拉一送”。往自己方边拉的时候用力要大一些,拉过来以后,还得向对方送过去,送过去的力要使小一点,送的力气用大了,会把锯片压弯。两人配合必须要默契,锯木时才能持久均衡使力。均衡使力还有一个好处是安全,不至于用力过猛,让锯齿意外伤人。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山林

伐木是一种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除了将木材运出山时费的力气大外,其中拉拉鲤鱼锯也不是一种轻松活,消耗体力也是非常之大。因此,山区人将两种情况比做“木山里人”,也就是从事伐木工作的人。一是饭量很大的人。人们常常笑这样的人是木山里下来的人。伐木是重体力活,食量自然也就很惊人。记得还是集体年代时,袁隆平的杂交稻还没有研究出来,水田里的产量随你怎么种,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田里产的粮食只有那么多,总是不够吃,每人都是定量,叫做口粮,但“木山里人”是不定量的,由他们吃饱,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把木材搬运出山。也有的地方定量,每人每餐至少在一市斤以上。要知道,当时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餐是三两的定量。第二种人是吃菜吃得很咸的人。伐木人的体力消耗特别大,汗水也就出得多,需要补的盐也就多,平时吃菜时放的盐也就格外多,因此,人们把吃得很咸的人也比作“木山里的人”。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圆木集堆场

以前到林山上,如有人伐,很远就能听到树倒下的巨大响声,也能听到斧头砍树枝的声音,但锯木的声音只有走近了才能听到。

如今,林山上伐木大多用上了油锯,也就是用汽油机带动锯片的一种手持机械。不管是切割圆木还是去了树枝,均用油锯。科技的进步使伐木的工效大幅提高,也使伐木人节了不少力气。如今到林山上去,遇有伐木的人,很远就能听到汽油机的马达声响,比树倒下进的声音还要大。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油锯伐木

最近,我到邻县举办的民俗文化展览馆参观,鲤鱼锯已赫然陈列展览馆内,作为历史上使用过的工具展出。

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前我们很熟悉的一些老器物都成了历史,要找出来看看,还真要到这种有心收集收藏民俗文化展览馆去寻找。

过去的伐木必备工具——鲤鱼锯,还记得是什么样子的?

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民俗文化展

像鲤鱼锯这种乡村老农具已渐渐被人们抛弃,走进了展览馆,让人没有遗憾,有的是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回忆,也是对历史山中劳作文化的一种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