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门前三两塘,父病子恐伤”,屋前到底能不能开塘?
有人看到“门前三两塘,父病子恐伤”这句农村俗语,人们不禁会问,在农村,屋前到底能不能开塘?民间对此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屋前开塘好,有的说屋前开塘不好,有的说屋前可以开塘,但其中有特别的讲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房屋门前到底能不能开塘,在不同地方,从民间流传的俗语、风水说法来看,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说法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就是让很多人疑惑的根源。
农村有的地方俗语中有“房上加房,门口开塘,家败人亡”,农村还有俗语说“门前开方塘,家败人又亡”、“门前有一塘,家败人心惶”,像这类俗语在农村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说明流行这些俗语的农村地区,房屋门前是忌讳开塘的,也忌讳房屋门前有塘,即先有塘后建房。
农村又有一些地方的俗语说“门前有方塘,儿孙享辉煌”,又有“门前三口品字塘,家兴富贵人丁旺”。这种类型的俗语相对前一种俗语来说,要少一些,但从俗语的意思中可以看出,流传这类俗语的地方,房屋门前是可以开塘的,而且认为有塘是好事。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差别比较大,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别,在民俗上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从北方的农村到南方农村,房屋门前能不能开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说法。不过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的,百里不同风,十里改规矩,即便在小区域内,也会有不一样的风俗。
1、门前不能开塘
这种说法,一般在北方的农村。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北方气候干旱少雨,空气干燥,水塘蓄不了水。如果在房屋门前开了塘,全年之中大多数时间蓄不了水,即使蓄了水,因没有活水的来源,塘里的水蓄得太久了,会变臭。因此,在门前开挖一口塘,塘里的水干了就是一个大土坑,在农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摆在房屋前面还很难看,说不定还成了村里人倾倒垃圾的地方,更不卫生,不如把这块地用来种庄稼,多少有点收获。
二是与北方土壤和民居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旧时,北方农村民居修建的材料以土为主,包括地基、墙体及屋内的一些生活设施,都是靠土来支撑。屋前有水塘,如果装满了水,会把地基泡软,房屋就容易倒塌。虽然北方的土壤直立性很强,但是含沙量大,水很容易渗透,泥土砌的墙和保坎,遇水就易垮塌。再说,这里民居建筑材料以土为主,防火性比较好,不用专门挖塘蓄水用来防火。
三是北方农村大多数的人不会游泳。北方农村,除了在河边生活的一些人外,大多数人不会游泳,按南方的说法就是不“会水”。房屋前面有水塘,极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尤其是小孩更是如此。因此,房屋前面的水塘就成了一种的安全隐患。水塘既可以把房屋地基、墙体渗水倒塌,又会发生有人溺水的意外,所以民间才有“门口开塘,家败人亡”的说法。
四是北方农村民俗之中的说法。北方的民俗认为,房屋门前不能开挖池塘。有的人迷信地认为,门前的池塘属于“血盆照镜”,家中的男性非残即夭,人丁不旺。这种迷信说法当然不可信,主要还是北方气候干燥,池塘有水,会使池塘周边形成湿润小气候,对于习惯干燥环境的人们来说,不适宜在这种潮湿的环境生活,易患风湿性疾病等。
2、门前可以开塘,但有数量和形状的限制
在淮河到长江以北及江南部分农村,比如说,湖北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人们认为,房屋坐北朝南,如果房屋后面有靠山或者山坡,前面有池塘,是比较理想的宅基地。
后面的靠山或靠坡在冬天可以挡住北面的寒风,而南面有池塘,说明房屋的明堂开阔,池塘在风水学中是家里的聚宝盆。再说,夏天炎热,南面开阔,有南风吹拂,利于房屋内的空气流通,风里挟带门前水塘里的水气,更让人清爽凉快。
这些地方,房屋门面能否开池塘,要考虑水源,如果没有水源,就不能开池塘,如果有水源就可以开池塘。有水源的池塘,也就象征家里的财源如水源一样,长流不断。如果没有水源,则被认为是死水一塘,不吉利。
这些地方对房屋前面的池塘,不仅在形状上有讲究,也数量上也有讲究。
一是池塘形状上的讲究。
在形状上,有的地方认为,房屋门前的池塘应离家有一定距离,不能是方形,应该是半月形,还要往内弯。方形的池塘为凶塘,半月形的池塘为吉塘,会让家里的钱财富裕。古代还有这方面的风水口诀:“片钱半月塘,财谷百千仓”。意思是说,房屋前的池塘就像半边铜钱和像半边月亮,铜钱和月亮都是圆形,也就是说池塘应是半圆或小半圆形状。因此,俗语中“门前开方塘,家败人又亡”,并不是说房屋前面不能开池塘,而是不能开方塘。
也有的地方则认为,房屋前面的池塘以方塘为好,又以像方一样砚池的方塘为最好。事实上古人所谓“水风池”,也是以形状像砚池为最佳。古人有风水口诀云:“前塘似砚池,子孙登高第,塘清犹如镜,贵生聪明子”。
有趣的是,有些地方认为,房屋前面的池塘如果能像玉带形状一样,是最好的“水风池”,俗语称之为“玉带绕宅,富贵双全”。意思是说,家里既能聚财,又能有人考取功名做官。
二是池塘数量的讲究。
这些农村地区的农村,人们认为房屋前有池塘为好,但是,池塘不能多,只能有一个。房屋前面有两口池塘,在风水上称之为“泪眼”,也称“泪池”,就像是双眼含着泪水一样,人们认为不吉利。又忌讳门前的池塘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古代风水口诀中有“上塘连下塘,寡妇守空房,大塘连小塘,疾病不离床”之说。人们认为如果两口池塘或者三口池塘相连,被称之为“白虎池”,对男丁不利。
古代风水,本来是用来人们选择住宅址的一种方法,使人们的住宅顺应自然,住居舒适安全,心情愉悦。但是,后来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封建迷信思想,上面的一些说法就是如此。究其原因,民间还是为了节约耕地,避免大量的耕地非农化,或者闲置。旧时,农业科技不发达,粮食的亩产比较低,人们要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收获更多的粮食。
再说,这些地区农村人大多会水,掉入池塘溺水的概率很多,除非是一些还没有学会游泳的小孩。
3、门前可以开塘,各种条件不受限制
在长江以南的一些农村,房屋门前可以开塘,且不受形状、数量条件的限制(此地少数农村依然有这种讲究)。主要与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居的建筑材料特点与安全防范有很大关系。
从民居的建筑材料来看,我国古代的民居建筑的材料,以充分自利当地资源主,北方以土为主,南方木材资源丰富,以木为主,由此,我国古代建筑合称为“土木工程”,比如“大兴土木”,就是指大规模地盖房子,多盖房子。
木房子最关键的就是要防火。南方很多传统砖木结构民居,比如徽式民居、湖南的窨子屋、云南的一颗印等,里面为木骨架结构,外面为封火墙,有三面封火墙的,也有四面封火墙的,其主要功能就是防火,有了封火墙,村内如果有座房屋发生火灾,外面的砖墙就可阻止火苗外溢,避免殃及邻居。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得靠水来灭火及降温。灭火,就是房屋刚起火时靠水来浇灭,降温,就是房屋的大火冲顶,救不了啦,就要水把临近的房屋浇上水降温,免得温度太高、或者冲上天的火星落下来,附近的房屋起火。南方还有很多房屋是没有封火墙的,都是纯木结构,这样的房屋就更注意火烛。
因此,水在农村就显得格外重要。但南方的水并不是每个季节都很丰沛,也有干旱的季节,比如秋冬。南方农村有“火不烧空仓”的说法,意思是说秋冬两季是防火的重点。也就因为如此,每个村庄内都必须有防火的水塘,水塘里要常年灌满水,随时都可用。大的村落有二三十口水塘,中等规模的村落也有十口水塘以上,小的村落一般也有几口水塘。这些水塘大多在房屋的前面,或者左边、右边。这些水塘大多为村落的公共设施,不允许破坏和填平作其他用途,或者用来作水田种水稻。旧时,南方农村对水塘的禁忌,一般来说不能在房屋的后面,有“前不宜井,后不宜塘”的说法,其他方位是可以开挖水塘的。
从农业生产方面来说,南方为水稻产区,农村生产就是和泥水打交道,身上和农具上免不了有泥巴,水塘可以用来清洗身上和农具的泥巴。南方农村耕田的牛,大多为水牛,水牛离不开水,水塘可供水牛饮水和洗澡。
旧时,南方农村产苎麻,用来织布、做鞋,苎麻在加工成纺线的工序中,少不了用水泡麻杆、漂麻皮、锤麻线等,需要大量的水,房屋前有塘,比较方便。除此,还有一些卫生条件要求不高,要清洗的东西。房屋前的水塘也可用于水产养殖,种莲藕。
再说,过去,南方人大多会水,小孩自小就在水里泡大,门前有池塘,也很少发生意外。不过现在农村的小孩就不好说了,从小到大就像温室里的树苗,从学校到家庭,都不让小孩到自然中去磨练,会水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从而失去了南方水中求生的基本能力。
也就是说,水塘是南方农村产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一般来说,水塘的面积比较大,一口水塘的面积往往要超过民居宅基地的面积,在民俗上大多数农村没有形状之说,也没有数量之说。不过一些山区,因房屋依坡而建,没有建水塘的地理条件,还有的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房屋前面就是河流或溪流,水源充足,因此,在房屋前面没有必要开挖水塘。
4、“门前三两塘,父病子恐伤”的含义
通过上面几节的介绍,特别是第二节中的介绍,读者应该对这句俗语的意思有所了解了。
“门前三两塘”,就是说门前有两个池塘,或者三个池塘,人们认为是不适宜的;“父病子恐伤”,就是说,门前有两到三个池塘,父亲会长年患病,儿子会出意外事故。这与古代风水口诀“上塘连下塘,寡妇守空房,大塘连小塘,疾病不离床”的意思是一样的,是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实际上,门前有两到三个池塘属地方的民俗禁忌,与伤男性没有任何关系,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且不同农村,对池塘的数量有不同的说法。上面提到过,有的地方认为,门前有三个成品字形的池塘,家兴富贵人丁旺,认为是好事。其实也是迷信说法,门前有没有池塘,与家庭的兴旺没有任何关系,也是不足为信。
俗语中的地方风俗,房屋门前不能不能两到三个池塘,但是,并没有说不能有池塘。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房屋门前,可以开挖一个池塘,但不能超过一个池塘的数量。
总而言之,房屋门前能不能开挖池塘,受到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也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地域性的民间风俗,地域不同,风俗就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规范社会行为,古人也就掺杂迷信思想,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现在的人就要用科学的思想来理解这种俗语,破除迷信思想,吸取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