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有钱不买阴凉地,无钱别居阳谷田”,啥意思?
农村俗语“有钱不买阴凉地,无钱别居阳谷田”,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一种经验总结,讲得是哪种类型的耕地产量高,哪种耕地的产量低,如何节约耕地的问题。
有钱不买阴凉地“有钱不买阴凉地”这句话,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算是阴凉地?
按照农村的普遍说法,阴凉地就是背阴的耕地,即很难被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或者说,每天被太阳照射时间很短的地方,阳光不太充足。在农村,与阴凉地相反的是当阳之地,也就是说太阳出就能照射到,且日照时间比较长,阳光充足。阴凉地,不管是平原地区,还是山区,都存在着。只是平原地区相对来说要少多了,而山区就显得特别突出。
平原地区的阴凉地,大多是人为造成的,比如说,在耕地的周围造了高大而树荫稠密的树木,树木就遮蔽了阳光,造成阴凉地。还有一些是因为耕地靠近高大的建筑物,遮挡了耕地的阳光。
山区的阴凉地,主要是由山和树木两种因素造成的。古代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也就是说,处在山的北面的地方为阴,但山之北的耕地并非全是阴凉地,还得看山的地形。如果耕地处在群山这间的沟谷内,山高沟谷深,纵横交错,即便是山之南的耕地,因前面又有山挡住阳光,阳光一天照射不了多久,也属于阴凉地。如果位于山北面的耕地,前面没有山阻挡,为开阔地,那就位于北面山脚之地就是阴凉地,阳光充足的耕地就是当阳地(向阳地)了。总的来说,不管耕地在山之南,还是在山之北,也不管是在东面还是西面,只要每天日照时间很少的地方,都被称为阴凉地。
在山区,阴凉地方的说法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一些山谷,或者山脚,即便日照充足,但因山上植被茂盛,保水能力强,会出现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有的直接从耕地内渗出来。这种耕地倒不怕干旱,就拿水稻田来说,越是干旱之年,产量越高,平常年份,产量则很低。一般来说,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和耕地内渗出来的水,到了炎热的夏季依然是冰凉的水,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农村把这类耕地称为“冷水田”,也有的地方称为“冷清(音:侵)田”。
阴凉地所种的庄稼,产量非常低,收获不了多少粮食。
“有钱不买阴凉地”,意思是说,家里有钱也不要去买阴凉之处的耕地。原因很简单,旧时,有钱人买了田地都不是自己种,都是请长工种,或者把耕地租给别人种。如果请长工种,因阴凉地产量太低,收获的粮食用来付长工的工钱都不够,是一种亏本的买卖。而把阴凉地租给别人种,别人当然不会来租种。这种亏本的买卖,家里钱多的不会做,家里没钱的人就更不会去做。
我国农村还有与“有钱不买阴凉地”类似的俗语,比如,“有钱不买河边地”或者“有钱不买河滩地”,不管是河边地也好,还是河滩地也罢,一旦遭遇雨水多的年分,就会被洪水淹没,或者被洪水冲掉。农村人认为这种地方的耕地,要看天吃饭,一般形容为“三年两不收”,意思是说,种三年,能有一年有收获就算不错了,另两年就是白干了。试想想,这样的耕地,谁愿买呢?
直到现在,我国农业科技有了快速的发展,阴凉地的粮食产量比阳光充足的耕地的粮食产量要低。作物的生长是需要阳光的,缺少阳光的耕地的粮食作物生长,肯定没有没有阳光充足的耕地粮食作物生长好,产量自然也就比不了。这就是粮食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这就是农村常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
无钱别居阳谷田“无钱别居阳谷田”,这句话正好与前句相反。阳谷田,即耕地处在宽阔的山谷内,阳光充足。谷地两边和谷顶都是山,有山就有水。这里山谷内的溪水与上面章节所说的“冷水田”是不同的,“冷水田”是冷水直接流到耕地内,或者从耕地渗出,对耕地种的作物有直接影响。而阳谷内的溪水,经过较长距离的流淌,水温升高了,对农作物没有任何影响了。因此,一般来说,阳谷的肥沃,阳光充足,有水源保障,地势也比较开阔平坦,产量也就比较高,是上等良田。
阳谷地不仅种粮食可获得高产,因地方平坦开阔,阳光充足, 且有山有水,能藏风聚气,又是适合人居住的理想之地,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风水宝地”。那么为什么又说“无钱别居阳谷田”呢?
过去是农耕社会,耕地就是农村人的命根子。就拿水稻产区来说,过去还没有袁隆平,还没有发明杂交水稻,亩产都在千斤以上,比过去的产量翻了两到三倍。没有杂交稻以前,农村种的是常规品种,产量只有几百斤一亩,人们只能靠扩大播种面积来收获更多的粮食。
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山村人家,大多把房地产盖在山坡上,或者比较贫瘠的土地上,宁可居住条件差一些,恶劣一些,也要省出土质好的土地用来开垦耕地,来种粮食,目的就是收获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即便如此,过去的农村多数都填不饱肚子,忍饥挨饿。
旧时,家里没有倒钱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大的问题是家里没有粮食。那时候的农村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里没钱倒还过得出,家里没钱就无法生存下去。家里有了粮食,除了家里人可以吃饱肚子外,可喂养家畜,也可用一部分余粮换钱,或者可以用粮食去换其他一些日用品。再说,那时的农村,不仅吃粮食是自己种的,吃的肉类也是自家养的,就是身上穿的衣服,床上盖的被褥也是自己织的。古代农村所说的“男耕女织”就是这个意思。
旧时,如逢大灾之年,粮食歉收,粮食紧缺,就是手里的钱多也未必买得到粮食。粮食就是那个时代的硬通货。不像现在的人,生活在幸福时代,有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我们农作物改良了品种,提高了产量,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也不用为吃而发愁了,而且为我国现代化工业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旧时,“无钱别居阳谷田”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没有钱不要紧,只要良田好,就可以产粮食,也可以产出钱来。家里没钱就不要把产量高的良田用来建房屋,把良田建了房子,吃饭就有问题,钱也没处可找。
现在农业科技发达了,时代也变了,但是,“民以食为天”的理念没有变。节省耕地,保护耕地,不仅古人如此,现在我们依然如此。守住耕地的红线,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这种理念,现在不变,将来也不会变。
总而言之,“有钱不买阴凉地,无钱别居阳谷田”这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农村人的一种经验总结,从农业的角度来看,现在依然没有过时,对我们来说,依然起到警示作用。
我们始终要记住,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粮食的产量,是为了让人们吃饱饭,让国家强大,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且能够持续发展,而不能成为一些人浪费耕地的借口,挥霍他们的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正如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所重申的,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