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赚钱祝米,折本的生”这条农村农语,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两种民间习俗。这两种习俗,虽然现在的一些农村依然还比较讲究,但是,民间提到这条俗语的人已经很少了,除了老一辈人比较熟悉,现在很多年轻人平时并不是很关注这些民俗,他们也就对这条俗语不太那么熟悉了。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要理解这条俗语,首先要弄清楚俗语中的两个词,一个是“祝米”,另一个是“生”。祝米,民间有送祝米的习俗,就是小儿出生时前去贺喜,祝米就是贺喜所带的礼物。生,即生日,民间通常称作生日,或者庆生。这样,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的意思就是:家里生小孩子亲戚朋友来贺喜是可以赚钱的,而且也能够赚钱,而家里有人庆生办生日酒,同样有亲戚朋友来庆贺,但是,家里不能赚钱,只能折本。

那么,这两种习俗在农村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1、民间送祝米的习俗

送祝米是我国民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名称不一样。比如,山东泰安称为“送粥米”,而我国西南地区称为“打三朝”(注:只要新生儿还未满月,前去贺喜皆称打三朝。不一定要在新生儿落地的三天之内),还有的地方有其他一些名称,其中的民俗含义是一样的,就是给坐月子的女人吃的,给新生小孩送衣服和饰品。

送祝米的说法,主要是在湖北、湖南、安徽的一些农村(并非全部,如湖南西部就称打三朝)。当女人生了小孩子后,丈夫要到岳父家报喜。过去农村,报喜比较简单,比如有一些农村,如果生了男孩报喜时就拿一只公鸡,如果生了女孩,报喜时就拿一只母鸡。岳父在家里看到女婿捉来什么鸡,就知道女儿生男孩还是女孩。女婿送来公鸡,岳父家就要回一只母鸡,女婿送来一只母鸡,岳父家就要回一只公鸡。女婿上门报喜后,娘家就要送祝米,通常有以下一些讲究。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一是女婿报喜后,各地农村习俗有一些差异,做法上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地方先由岳母和兄弟姐妹在三朝内前往探望,回来后,再由亲戚一同前往送祝米,通常在第九天(俗称洗九)或第十二天内前往。有的地方则是在第三朝(俗称洗三)时,或第六天由亲戚一同前住。还有的地方则根据女婿家里迎客中的“三朝宴”(不一定是小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准备情况,由女婿家传来消息后前往,通常在六天内。

二是按照过去农村习俗,送祝米与小孩出生顺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送祝米比较隆重地为头胎,也就是出生的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娘家的亲戚都要去送祝米。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后面所生的孩子第一个男孩子(男孩头胎),也同样要送祝米,与头胎一样隆重;如果第一胎是儿子,第二胎是女儿(女儿头胎),通常就只有娘家去表示一下,后面所生的不管是男是女,也同样如此。这是过去农村重男轻女的一种表现,直到现在,一些农村依然沿袭。但是,有的地方则发生了变化,毕竟现在一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不多,不管是头胎还是二胎,都要送祝米。

三是送祝米的人主要是娘家的亲戚。送祝米的通常是孩子的外公、外婆(有的包括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及娘家相关的亲戚(主要看娘家平时人情来往)。如果家族人丁旺的话,送祝米的人走在送祝米的路上,是一支非常壮观的队伍。一些农村习俗中有“好男不打三朝,好女不登道场”的说法,除了孩子的亲舅舅没有这种忌讳,可以去送祝米(即打三朝)外,其他亲戚中的男人通常忌讳参加送祝米,因此,送祝米的队伍之中除了请的挑夫外,一般以女人为主。送祝米的队伍往往有几十人,走在乡村的路上,是过去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四是送祝米的器具的讲究。旧时农村,由于送祝米是关系到娘家面子问题,在送祝米的器具上很有讲究。过去农村,人们认为红白喜事中最为隆重的就是用“抬盒”送礼,也是最气派的送礼方式。抬盒是一种用木材做的送礼专门装礼品的木盒子,因为有前后两人抬着走,故称之为抬盒。抬盒分为多层盒子,通常有五层,也有的只有三层。抬盒的盒子,根据需要可以自由装卸下来。比如,五层的抬盒卸两层就变成了三层,卸下四层就剩下底部带框的大盘子。过去农村,送礼的人家为了在人前显示礼品的丰富和贵重,通常要把上面四层盒子都卸下来,宁可多用几架抬盒,这样抬盒中的礼品就可一览无余。抬盒做工精美,通常都雕花,围栏和横梁雕有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榴开百子,琴棋书画等。抬盒颜色要漆成红色。抬盒的横梁两侧各有一个圆形的孔,使抬杠能够穿过,供两人一前一后抬着走。

过去农村,使用抬盒送礼,大多是有钱的人家,至少也是家里比较宽裕的人家。按照传统习俗,如果送礼动用抬盒,相配套的要有乐队相伴,通常要有唢呐和锣鼓,否则就不伦不类,会被人笑话。因此,农村用抬盒送礼称为“请抬盒”,意味着要花一定的开支。也就是因为如此,一些有钱人家送祝米时,都要“请抬盒”。

农村普通人家,为了节省开支,用箩筐送祝米。用箩筐送祝米时,同样可以展示娘家人送来的礼物。农村人家通常在箩筐上面放一个米筛(有的地主称格筛),所送的礼品也就摆放在米筛内,让人一眼就能看清。当然,也有一些农村用大篮子挑着礼品,与用箩筐的功能是一样的,同样可向人展示所送的礼品。

五是送祝米的种类。民间送祝米,也就是送礼品,通常来说要照顾到母子,对于坐月子的母亲来说,通常要送一些民间认为的补品和催奶的食品。因为各地饮食习惯不太一样,所送的食品也不太一样。这里以长江流域农村送的食品为例。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送鸡。以母鸡为补,公鸡次之。通常按坐月子时间来送,也就是保证每天一只鸡,要送三十只鸡。有的地方把满一个月称为“小满月” ,把满四十二天称为“大满月”,这样就要送四十二只鸡。在这些地方的农村,把妻子坐月子的丈夫称为“吃鸡头的男人”。妻子坐月子期间吃鸡时,通常把鸡头留给丈夫吃。

送猪肚。民间有“一副猪肚十副药”的说法,坐月子的女人,民间认为,女人在坐月子期间至少要吃三副以上的猪肚子,才能稳住身体,小孩子的奶水足。

送鸡蛋、红糖、片糖。鸡蛋是补品,红糖和片糖是恢复身体的佐料。 民间认为,白糖容易上火,红糖和片糖不上火。

送酒。送酒的品种,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惯,有的地方送糯米甜酒,有的地方则送籼米烧的米酒。民间认为,酒可以活血,也可以祛湿,对于雨水较多、湿气较重的长江流域来说,有助于产妇恢复身体,预防疾病,同时也可催奶,使小孩奶水充足。过去,这些农村女人,生过多胎后,酒量大增,可与男人在酒宴上斗酒,很多男人都败给深藏不露的女人,酒量就是坐月子时喝出来的。

送大米及送祝米的来源。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送祝米”,通常要送两斗米,除此外,有的地方还要送稻谷若干担,因此,有些地方又把送祝米称为“送粮米”。关于送祝米的来源,因地方不同,有不同的说法。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第一种说法是,生了小孩后的产妇,因有两张口吃(大人吃饭,小孩吃奶),哺乳期间的食量特别大,有的产妇的食量比男人还大。娘家人怕产妇怕羞,担心家里人说闲话,不敢多吃,造成产妇和孩子营养不良。送祝米的目的就是告诉产妇,放开肚量吃饱饭,也是提醒男方家,产妇多吃的米是娘家送来的,不能在产妇吃饭方面说闲话。因为娘家送粮米有贺喜、祝贺、祝福的意思,久而久之,民间就把送粮米改成了送祝米。

第二种说法为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有一对勤劳善良,恩爱和睦的夫妻,丈夫叫大山,妻子叫田妹。大山以砍柴和打猎为生,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活。婚后的第二年,天旱久久不下雨,田里绝收,人们只靠树皮树叶和野菜过日子。这一年,田妹怀孕并生下一个儿子。大山又喜又忧,生了儿子当然是喜事,但是,灾荒之年,家里没有什么可吃的,今他十分忧愁,担心妻子身体虚弱支撑不了,儿子没奶吃无法活下去。村里人得知大山家的困境,给儿子送来了新衣和新鞋帽。但是,田妹没有东西吃,孩子就没有奶吃。于是,人们就想到山上竹子上结的米粒子。村里人便上山摘回竹米给田妹熬粥喝,使大山一家渡过了灾荒之年。从此以后,民间就有了女儿生小孩子后,娘家送米的习俗,在送米的同时也送其他一些东西。因为这种习俗来源于送竹米的传说,民间也就根据“竹”和“祝”的谐音,后来人们就称之为“送祝米”。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送衣服、项链、长命锁、手镯等。过去农村,外嫁女生了小孩子后,外婆要小孩子礼物。比如,小孩的衣服衣物全件套,包括帽子(狗头帽)、鞋子(虎头鞋)、衣服、裙片(也称包片),还有送长命锁,如果是女儿还要另送项链和手镯。通常娘家比较富有的都是纯银子制作做,娘家只有一般的人家,通常用黄铜、白铜、红铜制作,表面镀银,外观与纯银制品没有区别,但含银量比较低。

送祝米(又称打三朝),因地方不同,有不同的风俗和讲究,所送的礼品有一很大的差别,民俗含义也有不同的说法。这里不可能一一例举,算在抛砖引玉,略作介绍。

总之,送祝米时娘家的亲戚都要花一笔钱,是一种扶持性质的送礼,女婿家的回手礼一般不太重,也就表示一下,不能让抬盒、箩筐、篮子空着回去就行了,有的地方就回几个红鸡蛋,有的地方回一些面食等。因此,民间认为娘家送祝米,女婿家是纯赚钱,不会贴钱。

2、民间过生日要折本的习俗

在农村,过生日或做生,通常指举办生日宴和寿宴。过去一些农村习俗,过生日时,举办庆生宴,不能赚钱,只能贴钱,也就是俗称的折本。也就是举办庆生宴的开支,要大于亲戚朋友送礼的收入。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这些地方对过生日要折本,民间的主要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如果过生日不贴钱,在过生日后一年内日子难过,人缘不好,凡事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意和怨恨。这些地方农村有一句俗语:“做生不贴,出门就觖”。另一种是,如果过生日不贴钱,是过生日的人吃人家的就会折寿,而过生日贴钱是人家吃过生日人的,就会增寿。

这些说法自然带有迷信色彩,不足为信。然而,古人自有古人的道理。在农村诸多人情来往中,人的出生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送祝米或打三朝,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一种关怀;而老人的去世,也是一个人最后一件大事,需要人帮忙,需要得到,一些家庭困难的人需要得到帮助;结婚也是人生终身大事,结婚的开支比较大,也需要得到亲戚朋友的帮助,还有建房、进新屋也同样如此。

过生日,既有大生日(逢十的生日,也就是十年一次),又有小生日(一年一次),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如果过生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农村人家的人情来往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会压得一些家庭喘不过气来。有了这种说法,就会让一些人有了畏惧的心理,反正过生日要贴钱,你家有钱你就大操大办过生日,家里没钱就低调一点,不要大操大办,拿亲戚的钱往自己脸上贴金。

俗语“赚钱祝米,折本的生”,啥意思?“祝米”和“生”指什么?

事实上,过去农村做“人情”,并不在乎亲朋好友送礼多少,更多的时候讲究的是一种人气。农村有俗语说:“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又说“人到情到”。因此,过去农村习俗,遇到红白喜事时,不看重送礼的多少,而是看人是否亲自到场。

总之,过去农村过生日要折本的说法,虽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但是,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控制一些人利用生日的机会大操大办,大肆捞取钱财,不使民间正常的人情来往变味,也不能行成恶性循环,使人情来往既有“人”,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