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种说法,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的农村人家才这样讲究,如果是在平原地区的农村,前后都是一望无际,没有山,自然也就没有这种讲究了。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可是,平原地区农村建房,虽然没有山可依靠,但是,古人还是还是将前山后前之说,运用到庭院的格局之中。因此,平原地区农村建房,实际上还是有“后山必近,前山需远”的说法,只是与山区农村建房的“真山”相比,意思相去甚远。

1、山区建房中的“后山必近”讲究

选择建房地址,在我国民间俗称为“相地”,也就是对环境的取舍,这是民间建房最起码的前提。旧时代,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耕生产最大的特征就是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强烈的依赖性。由于有了这种依赖性,人们既有对客观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在历史长河中赋予自然高度的精神象征意义。人们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命运的吉凶祸福,因此,在民间建房方面,人们认为选择好的地址非常关键。

一、“藏风聚气”的要求

过去农村,不管是阳宅还是阴宅,都讲究藏风聚气,也称藏风纳气。山区农家的院子大多为开放性的院子,很多人家没有院墙,即便有院墙,过去也大多为不高的石头墙,透风的篱笆墙,现在多为砖墙,挡不住风,也聚不了气,因此也就不能藏风聚气。这样说,山区的农家院子是不是就不能藏风聚气了呢?当然不是,古人充分发挥智慧,利用山势弯曲回转,作为天然的“围墙”,也能起到很好的藏风聚气的作用。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阳宅集成》谈到山区人建房选址时说:“故附山民居,皆在湾曲平坦,有兜收处建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山里人家都是山弯曲的地方,且地势平坦,有水弯曲流过,山围成的的形状像口袋一样的地方建房。这就是说人们喜欢选择左、右、后三面环山,前面地势开阔的地方建房。这种地形是山区建房选择地址时,非常典型的藏风聚气的好地方,其中房屋左右两面的山,不一定非要是山,也可以是隆起的高地。古人认为,房屋两侧的山,要像手一样向前伸出,成抱抄之势,即所谓左青龙山,右白虎山。又以左边的高和长为好,右边不能高过左边。如果右边的山比左边的山高,民间称为“白虎盖青龙”。不管是阴宅还是阳宅,都是民间不喜欢的地形。

古代风水学把阴宅和阳宅的隆起的高地称为“砂”。“砂”含义比较广,房屋(阴宅)周围的岗峦、山峰、墩阜、树木、建筑物等高起物都被称为“砂”,因此,房屋左右相抄的隆起物,不一定是山峰或山岭。

关于“砂”称谓的来源,据说是古代的风水师父授徒时,因为年纪比较大,交通不发达,出门往返不方便,而出门传授“相地”技术,要爬山涉水,师父的身体肯定吃不消。于是,有人就借鉴古代作战时,把战场地势地貌制成砂盘,然后在砂盘上进行攻防演练,称之为战前“砂盘推演”。风水师父也按照这种方式,在砂盘上利用砂子砂堆成各种山峦高地,或者隆起之地,然后教徒弟在砂盘上进行演练。学徒练熟之后,再让他们到各去看真山真水,这样徒弟们学习起来说比较快。因在教学中,砂堆成各种峦头的名称都称之为“砂”,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学徒也习惯把各种峦头也称为“砂”。由此,各种山峦高地,或者隆起之地被称为“砂”之名。此种名称在民间也被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二“靠山”的要求

后面的山,古代称为玄武山,民间俗称为后龙山,而最普遍的是称之为“靠山”。现在我国很多传统古村落,依然把村庄后面的山称为“靠山”。

“靠山”一词,现在多用于比喻,通常比喻可以依靠的有力量的人或集体。关于“靠山”一词的来源,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对三镇节度使、番将安禄山非常宠信,准备提拔他为宰相。时任右相的杨国忠听到风声后,就到玄宗面前打小报告,说安禄山这个人有狼子野心,不可重用,不然朝廷会生出祸端。玄宗听了杨国忠的谏言,让张洎不要拟定提拔安禄山的诏书。张洎与安禄山是好朋友,将此事悄悄地透露给了安禄山。张洎与李白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闲聊,谈到了自己与安禄山交情。李白对他提出忠告说:“胡儿野心勃勃,久必生谋反之心,恐祸及于你。你切不可靠山(指安禄山)!”张洎听进了李白的劝告,从此以后就不再与安禄山来往了。后来,安禄山起兵发动安史之乱,张洎不但不受到连累,反而受到玄宗的重用。张洎感触地说:“所幸我当年没有‘靠山’啊!”从此以后,“靠山”这个词就在民间流传开了,直到现在依然使用,只是意思大不相同了。

后来,民间除了把“靠山”用来比喻足以凭借和依靠的人或势力外,还被用在了民间建房、葬坟上,把阴宅和阳宅后面的山称为靠山。古代民间迷信地认为,靠山既可以避邪趋吉,又可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建房要靠近后面的山,心里才变得踏实。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作用,就像一个人坐习惯了带靠背的椅子,突然要他坐没有靠背的椅子就不习惯,背后空落落的,时时担心往后一靠就摔倒了。同样,一个人如果是靠树,或者靠墙站着,比没有可靠处站着的人要轻松多了。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三、应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古籍《雪心赋》说:“若居山谷,且要藏风”。山区人家喜欢后面有靠山,主要说法是还可以“藏风纳气”。

藏风就是躲避冬天寒冷的风,纳气就是热天让宅院内的空气流通,这些都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再说,山风不管是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风都很大,也很猛,有的山风连屋顶上的瓦片都可吹掉飞起来。过去,山区农村盖瓦的只有一部分,大多还是有钱人家,普通人家大多盖杉树皮,有的地方盖茅草,房屋压得再紧也会被吹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四川盆地都刮这么大的风,山区之中的山谷之风也不会小,瞬间就可掀翻屋顶。房屋背后有“靠山”阻挡,再加上左右两边有山阻挡,再大的风,到了这里风力也会减弱,也很难形成破坏性很强的龙卷风。因此,对过去农村人家来说,屋后离山近一些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区人房屋“后山必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节省土地,把最好的土地用来种粮食。出生在农村的人就知道,粮食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还有温度适宜的水源。比如,水稻种植区,靠近山边水田的产量,就没有远离山边水田的产量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阳光没有远离山边水田充足,山挡住了水田的一部分阳光,使水田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二是水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于水田在山边,山里渗出来的水,温度比较低,会形成“冷水田”或者“冷浸田”,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也就是因为如此,古人要把阳光充足、环境较好的耕地用来种粮食,而一些产量不太高的耕地地,则用来盖房子。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农村建房时,“后山必近”的讲究也同样如此。比如,如果建房时选择地址不当,会出现山体崩塌、岩石崩落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发生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给房屋、财产和人身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人们在选择建房(包括村落)地址时,通常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反复考察,对要选择之地的历史灾害情况反复咨询。

山区农村建房选址,通常来说,“靠山”一定要坡度平缓,长满树木、清秀的小山。一般不要选择山峰过高,坡度又很陡的山,山上怪石嶙峋,寸草不生也不宜做“靠山”,经常发生山体崩塌的山或者山上有悬崖的山,也不适合作“靠山”,民间称这些山为“恶山”或“穷山”。这种标准,主要是为了居住安全着想,同时还讲究环境的优美。

过去山区人家或者村落,这民使“靠山”稳固可靠,大多在“靠山”上种植树木。大多数村庄都对“靠山”进行封山,禁止砍伐山上的林木,且制定了严苛的村规民约。久而久之,这些“靠山”上的林木就被称为“风水林”或者“风景林”。这种措施在旧时代被民间赋予了很多迷信说法,实际上就是对水土有保持作用,又美化了人居环境,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后山必近”,并不是说建房靠屋后的山越近越好,这种距离只是相对于房屋前面的山而言。经过去山区建房积累的经验,房屋要与“靠山”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患于未然。如果有机会去参观一些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就会发现,从远处看,房子紧贴着“靠山”,到近处去看时,古建筑与“靠山”这间还是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安全距离。不过,后来有一定人误解了“后山必近”这句话,不听老人言,建房时尽量往后山靠,结果山体滑坡,或者崩塌时,甚至后山树木倒下时,都对房屋造成损坏或损毁。那就另当别论了。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2、山区建房中的“前山需远”讲究

过去,生长在山区的人,到地势平坦广阔的地方时,最怕人说“山里人气量小”,意思是说山里人出门见山,空间狭窄,很少见世面,人心也就狭窄。这种说法把人生长的环境与人的气量划上等号,当然没有任何道理,但是,一个人生长环境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古人认为,房屋前面的山距离远近,会影响房屋内居住人的格局或者境界。

山区建房,如果房屋前面的山离房屋太近,出门就有一座山挡住视线,看不到远方,对人心理有一种压迫之感,而如果房屋前面的山离房屋比较远,视线开阔,看到的风景多,心情也就比较舒畅。在山里生活过的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有一种爬到村庄附近的山顶的冲动。有一些人爬上了山顶,可山顶有树遮挡视线,于是又爬上树,去感受“一览众山小”。实际上就是站在高处,眼界要开阔得多,看到的地方也就更多。山区人建房时讲究“前山需远”,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

被民间奉为“风水祖师”的唐代杨筠松著作中有这样的话:

“背后旺气平正,作土星坐山,可容一二百家,坐山之前,明堂可容万马,水来环宅,水去无形,斯臻至妙。”

这段话中的“明堂”,指的是村庄和民居前面的开阔地,明堂之地可容纳万马,说明房屋前面非常广阔,房屋前面的山离房屋肯定比较远。再加上房屋前面有溪水或者河水环绕村庄,或者住宅,杨筠松认为这样的地方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雪心赋》中对房屋的选址,要求房屋前面“最要地势宽平,不宜堂局偪窄”。偪窄,意思是狭隘,不宽敞。也就是说,山区建房时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宽阔的地方,房屋前面不宜太狭窄。如果房屋前离山太近,屋前肯定就显得非常狭窄。

实际上,房屋前面的山,离房屋越远,山遮挡的阳光时间就越短,住宅的光照也就越充足,白天房屋内也就越亮堂,同时,房屋的朝向也就朝就看得远,视野也就越开阔,让人觉得前景光明。有了良好的感觉,家人也就心情舒畅。心情好了,家庭也就和睦,邻里关系也变得和谐,心身也就很健康。

3、平原地区“后山必近,前山需远”的讲究

在平原地区没有山,但是人们对山好像情有独钟,就像过去山里人,有的一辈子也没见过大海,对大海情有独钟一样。平原人很多说法与山联系起来,包括给小孩子取名时也有带有山字的,同样,山里人把很多事情与海联系起来,给孩子取名也有带有海字的。

“后山必近,前山需远”在平原地区,出现有别于山区的说法。人们把院子前面围墙称为前山,把院子后面围墙称为后山。这样,后山必近,指的是正屋离后院的围墙要近,也就是正屋后面的空地要尽量少留一些;前山需远,指的是正屋离前院的围墙要远一些,也就是正屋前面的空地要多留一些,形成宽阔的庭院。这种说法,符合我国传统宅院的格局,体现了人们对宅院建筑的传统审美观,有一定的道理。

农村建房,为什么说“后山必近,前山需远”?这是什么讲究?

在城市或者一些较大的村庄之中,也有人把比住宅周围,比自己房屋更加宽阔、高大的房子,或者自己房屋背后略高于的房屋,已经成片建筑群,像山一样屹立,也被视为后山,即“靠山”。同样,把自己前面的房屋或建筑物视为前山。这种说法,大多是现在流行的说法,而且衍生出许多新的迷信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没有道理的。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