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俗:“大兄弟背,小舅子送,接过门的媳妇才有”,有什么?
“大兄弟背,小舅子送,接过门的媳妇才有”,这句话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婚嫁礼俗,主要是流行在古楚大地。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的。除了上述地方外,其他一些地方也同样存在这种婚嫁习俗。这种婚嫁习俗,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一些农村人有这种讲究。
新娘出嫁,从娘家出来时,我国各地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出门习俗。
一种习俗是由兄弟背出堂屋门,一直背到大门口或村里固定起轿的场所,比如,有的地方设在村口,有的地方设在家族的大门口,直到花轿上。
另一种习俗是由新娘背或者抱出门,直到花轿上。现在大多不用花轿,而是用小车,也就是要到小汽车上。当然,现在一些农村年轻人,喜欢传统婚礼,喜欢坐花轿,觉得更有仪式感,那就依然要背到花轿上去。
新娘出嫁,由自己亲兄弟背出门,不仅对背新娘的人有一定的讲究,对为什么由自己亲兄弟来背,而不是由新郎来背,也有一定的民俗说法。
一、兄弟背姊妹出门有哪些规矩?家有女儿出嫁,由其兄弟来背的地方,当地人对这些传统规矩流行的一些俗语,大多数的人都非常熟悉。比如,俗语说“娶亲抬花轿,新娘背出门”,“妹出闺门哥来背,妹回娘家弟来接”等。至于新娘出门,到底是由哥哥来背,还是由弟弟来背,那就要看新娘所在家庭的具体情况了。
过去,农村家庭子女比较多,新娘的兄弟往往有几个,多的达六七个。过去,农村家庭子女比较多,一个家庭往往有几个儿子,多的达六七个。姊妹出嫁那天,出门时到底由谁来背呢?实际上,过去农村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通常来说,姊妹出嫁出门时,由同胞兄弟来背。兄弟多的家庭,由兄长来背;有多位兄长的,由长兄来背。没有兄长,由弟弟之中排老大的来背。如果没有兄长,弟弟又还小,实在背不动姐姐,则按照血缘关系近的堂兄弟来背,通常在血缘关关最近的堂兄弟之中,指定一位堂兄弟来背。如果新娘没有兄弟,确定了过继兄弟,则由过继兄弟来背,如果还没有确定过继的兄弟,则指定一位堂兄弟来背。
二、新娘出嫁要亲兄弟背的民俗说法?姑娘出嫁那天,亲兄弟要把姊妹背到轿子上,或者背出大门,然后才下来上路。
旧时,可以用花轿接新娘的时候,农村有一些普通人家是请不起轿子的。兄弟将姊妹背出大门后,姊妹自己走路。而到了不准用花轿接新娘的年代,那时,农村还没有拖拉机、汽车和小车,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就是如此。大多地方的新娘就是靠两条腿走路。少数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用自行车、小推车驮着新娘走。
现在的年轻人要幸福多了。如果他们喜欢用传统方式接亲,就用花轿,如果用现代接亲方式,就用小汽车,很少能够见到新娘用步行的方式,走到新郎家里去的。
兄弟背姊妹出门的这种婚嫁习俗,不同的地方,说法不太一样,就是同一地方,女方家和男方家的说法上也不太一样。
女方家的说法
农村对此种婚嫁习俗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为了显示新娘在娘家的“贵气”。一些地方说,女儿出嫁的时候,有兄弟背出去,用这种行动告诉男方接亲的人,娘家人对女儿看得很珍贵,到了男方家以后,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女儿。
过去农村普遍说法,只有在娘家被瞧不起,婚嫁出门时,才不安排兄弟背。当然,二婚的女人再嫁时,兄弟也不会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出嫁那天被兄弟背出门是很“贵气”的原因。
二是为了不让新娘带走娘家的“地气”。所谓“地气”,农村人认为包括家运、财运和福气。农村有“新娘出娘家门,足不能沾地”的说法。人们迷信地认为,一旦出嫁女在出嫁那天,如果脚落地,就会带走娘家的“地气”。只对出嫁的女儿好,对娘家的兄弟不利。
也就是因为如此,不仅新娘出嫁那天要兄弟背出门,还另外有一些讲究。
比如说,有的地方女儿出嫁的那天,出堂屋门时,要从格筛(竹子制作的米筛,通常置于门槛内侧,上面放一张四方红纸和一些吉祥物)上踏过,再由兄弟背出去。其寓意是,把女儿该带走的都带走(比如嫁妆,有的地方还分一把火种),那些不该带走的,要留在娘家。还有的地方习俗,在女儿跨出堂屋门的时,手里拿了一捆筷子(通常数量为十双),从肩上往后抛(抛出后不可转身回头)去,表示摔掉了娘家的筷子后,从此不吃娘家饭,也不带走娘家的粮,不走回头路。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方习俗,女儿上轿后动身的时候,娘家人要用一盆染成红色的水,向花轿方向泼出去。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原来的寓意是对出嫁女儿的一种祝福,即娘家把女儿嫁出去后,就像泼出去的水,也希望不再回到娘家。旧时,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娘家,表明婚姻非常不幸。旧时农村,只有那些被丈夫“休妻”或者与丈夫“和离”的女人,才会回到娘家,再另行嫁人。后来,这句话在民间发生了演变,意思也就变了,变成了女儿出嫁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能干涉娘家的事务,也不能跟兄弟来分家产等。
以上的一些习俗,有的地方只有一种,有的地方则几种掺和在一起。而有的地方,表面上说,背女儿出嫁是为了女儿“贵气”,而私下里都心知肚明,是为了不让女儿带走兄弟的家运。
男方家的说法
对这种婚嫁习俗,男方家又有不同的说法。过去,一些农村接亲时,也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新郎上门去接亲,但新娘由娘家兄弟背出门。另一种是新郎不上门去接,而是窝在家里,听舅舅、叔伯上教育课,接亲的任务就交给兄弟了,当新郎到了大门口时,才把新娘接进屋。同样,新娘出门时,也是由娘家兄弟背出门。
那么兄弟背新娘出门,男方这边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农村有一句俗语:“娘家人离别爹娘,足不沾地;陡发富贵,称心如意”。这句俗语就代表了男的看法。男方家认为,这样做,媳妇进门以后,家里会变得富贵,而且生活还会过得称心如意。
实际上,本文要解说的“大兄弟背,小舅子送,接过门的媳妇才有”这句俗语,从语句的口气来看,就是代表男方说出来的话。“媳妇才有”,指的就是“富贵”,媳妇带来了富贵,家里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称心如意。
不过,男方这边接新娘进门的时候,同样也有一些有趣的习俗。
比如,新娘进入堂屋门前,先要跨过烧着旺火的火盆。这种仪式,传统的说法是为了烧掉路上遇到的不洁东西。实际上,民间还有不同的说法,人们认为,这是为了除去新娘从娘家带来的“气息”,是什么样的气息呢?一般不会明说,留下让人联想的空间。
还有一种习俗,与新娘从娘家出门时的做法是有关联的,那就是踩格筛。上面已经说过,新娘从娘家出门时,要在堂屋门槛的内侧放一个格筛。地方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一种做法是,新娘进门时,要用一只脚踩入格筛内,称踏格筛。其中的民俗说法是,一是用来测试新娘将来先生男孩还是女孩,通常的说法是,男左女右,即用左脚踏进去,就可能先生男孩,而右脚先踏进去,则先生女孩。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了,不足为信。二是指从糠箩里(娘家)出来,进入了米箩里(婆家),到了婆家以后,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
另一种做法是,新娘进门时,不能踩入格筛内,而是要跨过去,俗称跳格筛。其中的民俗说法,人们认为。格筛是用来筛米的,是格子眼的,跳过格筛,寓意是希望新娘进门后能够勤俭持家,进财聚财,做好内当家,不让家财漏掉。
三、兄弟如何背新娘出门呢?过去,新娘出嫁那天,背新娘出门有一整套的程序。通常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从新娘的闺房背到堂屋内,进行新娘向娘家的祖宗告别仪式。这一阶段,新娘可以站在地上,敬祖宗比任何说法都重要,不站在地上又如何向祖宗告别呢?
新娘向祖宗告别后,走到堂屋门前,但是不能过门槛,直接从门槛内爬上兄弟的背上,兄弟背着新娘就往外走,直到送上花轿,或者背出规定的地方,在此过程中,不能让新娘的足沾地。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习俗上有差异,新娘在出门的头天晚上,由家族举办隆重的辞别祖宗的仪式,出门时就不再另外举办辞别祖宗的仪式了。这样,兄弟直接从闺房背着新娘往外走,中途不停留,也不能让新娘足沾地。
现在农村兄弟背新娘时,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了。一般省略了从闺房到堂屋这一段,而是从堂屋门口(现在新式建筑没有门槛)背起新娘上车。有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前,接亲的车就停在家门口,也就是象征性地背一下。一是为了尊重这种传统习俗,二也是为了表示兄弟姐妹之情。
四、亲兄弟要去送亲?在农村,送出嫁女的人,又称为送亲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送亲客的大多是女的。从传统送亲的队伍来说,确实是女的占大多数。
按照地方的习俗,年纪大的兄弟背妹妹出门,年纪小的兄弟送姐姐到男方家。嫂子、婶婶及妹妹去送,在过去农村人眼里,也就是为了热闹,而弟弟才是送亲客中的主角。弟弟送亲才能让出嫁的姐姐既显得“贵气”,又能让她日后的日子过得好。农村有一句语说:“接亲要老,送亲要小”,这里的“老”,是指办事老成的人,这里的“小”,指的就是新娘的弟弟,新郎的“小舅子”。过去,人们家很看重这一点。
当然,这也要看家里兄弟的多少,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兄长,或弟弟,那么背新娘出门和送新娘到新郎家,不管是兄长还是弟弟(在弟弟有力气背得动的情况下),都是同一人。
事实上,弟弟的任务还不仅仅是送亲,还要负责接回出嫁的姐姐和姐夫。按照传统婚俗,新婚三天后,新婚夫妇要一起回门,即回到娘家。娘家要派弟弟去接回门的新婚夫妇,其中的说法,也是为了让新婚夫妇显得很“贵气”。另外,新婚后的第一年,夫妻回娘家拜年,农村俗称为“拜新年”(有的地方结婚后的三年内拜年都称拜新年),娘家也要派弟弟去接他们回娘家“拜新年”,这也是为了显示新婚夫妇的“贵气”。
总而言之,“大兄弟背,小舅子送,接过门的媳妇才有”这句俗语,从表面上看,确实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对于农民来说,这种习俗是神圣而庄严的。就是现在,谁又能否认年轻人的各种形式的婚礼,其仪式不是神圣而庄严的呢?婚丧嫁娶也是农民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这种文化传统习俗的形成,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