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顺口溜:“巴撮灌斗,样样都有”,巴撮灌斗指什么?
农村历来对建房选址非常重视,流传了有很多传统俗语和顺口溜。“巴撮灌斗,样样都有”就是其中的一句顺口溜。
这句顺口溜中,让现在人难以理理的是“巴撮灌斗”,下面先要对这句解释一下。
巴撮
巴撮,方言,就是用来撮粮食的工具,类似于畚箕或者撮箕(注:有的地方畚箕就是撮箕,有的地方则两者分开)。通常来说,巴撮分为畚箕、筲箕、簸箕、撮箕,其他地方另有所指除外。
俗语中的巴撮通常指筲箕。筲箕、畚箕和撮箕大多用竹篾片或藤条编制而成,,也有用木料和皮革做的,三面为边框,有一面不封口,特意留了一个开口。
筲箕和畚箕、撮箕最大的区别有两个方面:
一是形状上有所不同。筲箕的开口向内收缩,里面大口子小,筲箕和畚箕则是开口向外敞开,口子大里面小。
二是用途不同。筲箕做工粗细和容量的大小之别,做工粗细和容量比较小的,一般为厨房用具,用来淘米、清洗食物、沥干水份、盛放食物等。做工粗糙一些的,用来撮装粮食。总的来说,筲箕装的是以人吃的为主。
筲箕和畚箕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撮土、挑土、挑农家肥、挑猪草和牛草、撮垃圾等等,用途非常广泛。
灌斗
灌斗,现在是一种器具,为名词,但是上面的顺口溜中则是动词,也就是向斗内装东西,一般是指装入粮食。斗,既是我国的市制容量单位,也是一种量粮食的器具。
旧时,比斗小的为升,比斗大的为石或斛,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农村传统的斗通常为圆桶或方桶形状,口小,底大。
俗语中的灌斗,也就是用筲箕之类的工具,撮起粮食灌入斗内的动作。
通过上面对“巴撮灌斗”解释,我们就可理解“巴撮灌斗,样样都有”这句顺口溜了。
事实上,这句顺口溜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就是说,把建房的地址,要选在像巴撮一样,而且能往斗内灌入东西的地理环境,家里就会兴旺发达,什么东西都不缺少。
“巴撮灌斗”是指什么样一种地理环境呢?
像巴撮一样的地理环境,指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山口子,且出口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形成一块像巴撮一样的小盆地或者山谷、山冲。
有山必有水,这种小盆地或者山谷、山冲往往有小溪流。有溪水就必然会流到外面去。因此,此种出口俗称为水口,即溪水流出的口子。
水口就像斗的口子一样,出去时口子狭窄,越出去越越宽阔。这种水口地形宛如一只大斗,小盆地或者山谷、山冲的水流到水口,就好像用巴撮内的东西,灌入斗内。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这种地理环境称为“巴撮灌斗”。
我国农村时期,山区民众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认为,这种地理环境是山区人比较理想的居住之地。这种地方,有山有水,且有山区难得的广阔而肥沃耕地。
再说,这种地方藏风聚气,冬暖夏凉,既适合人的居住,也适合农业生产,相对来说,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较小。
住居环境安全,农业生产又得到保障,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村来说,生活也就富足一些。这就是顺口溜所说的“样样都有”。
过去农村,“巴撮灌斗,样样都有”这句俗语又被纳入了风水顺口溜。因此,在农村又有了多种解释。
一是关栏的说法。小盆地或者山谷、山冲的这种水口又称之为“关栏”,有左右两边的山交错把住水口为好,就像是把住门关一样,以看到流水直泻为不宜。
风水上认为“水主财”,流水直泻出水口,不利于聚财,只有看不到水流出,就像把巴撮的东西,灌入斗一样,才是好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旧时一些山村,地理环境总得来说不错,但水口过宽阔,于是,人们就在水口处种植一片树林遮挡。也有的村庄在水口处修建花桥、廊桥、庙宇等建筑,把住水口关。
这种做法从主观上来说,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从客观上来说,又起到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的作用。
现在很多传统村庄村口的古树林及古建筑,都列入了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对象,成为乡村一道风景。
二是宅院废水流出的说法。我国农村传统民居大多为三合院,也就是一正屋两厢房,即使前面加了围墙,称为四合院,严格来说还是三合院。
这种三合院也是巴撮形的一种,只是两边厢房是平行的,既不向外(簸箕形),也不向内(筲箕形)。
按照我国农村民居的传统观念,宅院中的屋檐水、生活用水等,不能水沟分开往外流出,而是水沟在宅院前汇合流在一起,流入一个地下畜水池,或者水塘,俗称聚财。也称“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农村,畜水池的水一般用来浇灌菜地,水塘的水用处更多。
如此,宅院就是巴撮,畜水池或水塘就是斗,宅院水沟里的水流入畜水池或水塘就是“巴撮灌斗”。
实际上,传统民居的这种做法,避免自家宅院的污水冲到邻居家宅院内,也就避免了诸多邻里矛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三是指葬坟相地的地理环境。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观念,阴宅和阳宅的相地道理是相同的,只不过阴宅相地更注重细枝末节,而阳宅选址相对要粗略一些。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