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又到一年一度的农历腊月,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农村,传统风俗中的过年,跨越两个月,就是农历腊月尾连着正月头。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农村过年,为图来年吉利,形成了诸多民俗禁忌。民间尤其讲究“腊月不斗气,正月不吵嘴”,以及钱物的借出去和收进来。

腊月和正月共两个月,如要人不斗气,又要不能吵嘴,时间比较长,恐怕很多人很难做到。一家人碗盏也有相碰的时候,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的小摩擦,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要求短时间内不斗气、不吵嘴,对大多数人来说,既有这样的社会氛围,也有这种自制力的,也比较容易做到的。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借钱物也同样如此,两个月内,一个村子里,总有一些人家会发生变故,遇到难处。在传统农村,一家有事,全村有事,都是靠亲帮亲,邻帮邻,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

由此,很多地方习俗,并不是在腊月和正月所有的日子,都纳入了禁忌的日子,而是缩短了时间,在一定固定时间内才讲究禁忌习俗。

于是就有了“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说法。本文就来解读一下这句俗语。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1、俗语中“忌尾”和“忌头”的意思

农村俗语“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流传比较广的一句俗语。即使有的地方没有这句俗语,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也深深植根于民间。

那么这句俗语体现了什么样的风俗呢?句子中的“头”和“尾”分别指什么呢?

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因身临其境地体验过这种传统风俗,对句子中的“头”和“尾”的理解问题不大。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但是,有一些年轻人,因现在民间传统习俗越来越淡,没有体验过这些习俗,或者没有留意过这些习俗,他们就不一定能准确理解了,甚至会出现误读。

比如,现在有一些人,望文生义地把“正月忌头”,理解成正月忌理发。看似有道理,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我国民间很多地方,确实有正月忌理发的禁忌风俗,有“正月理头死舅舅”的说法。但是,正月忌理发,只是正月诸多民俗禁忌中的一种,与“正月忌头”不能划上等号。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实际上,句子中的“头”和“尾”,并不是具体指头和尾巴,而是指一个时间段,分别指腊月尾和正月初这段时间。

农村历来有“年头岁尾”之说,指的就是一年的头一个月或半个月和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也有“月初月尾”之说,指每月开头的几天和月末的几天。

腊月尾和正月初(头),就是我国传统的过年这段时间。俗话说“五里不同俗,一里改规矩”。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地方民俗的差异性。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比如,我家乡所在的县,过年放鞭炮就有差别。我所在的乡,过年时,往往大鞭炮先放,接着就是放小鞭炮,这样显得热闹。而我们老县城所在的乡村,过年只能放小鞭炮,忌放大鞭炮。

其中的原因是,老县城所在的乡村,只有这里老人去世时才放大鞭炮,用来向乡亲报丧,大鞭炮在当地也就成了“报丧炮”,过年时,特别是拜年时忌放大鞭炮。

同样,因为各地过年禁忌风俗不太一样,在时间长短的说法上有一定差别。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比如,从吵嘴和斗气方面来说,有的地方的腊月尾,从小年那天开始,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而有的地方则指除夕这一天。

从借别人钱物方面来说,一般从小年那天开始,就不能往外借,借出去的也要收回来。而借了别人钱物的人,则最好还给人家,免得大过年的还欠“尾财”,民间以为不吉利。

正月初(头),有的地方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些农村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死”之说,过了这十五天,也就没有什么好禁忌的了。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有的地方则是从大年初一到初五,农村有“破五”之说,过了初五,也就诸事无禁忌了。还有的地方只讲究大年初一,往后的日子也就百无禁忌了。

2、腊月尾和正月头的民俗禁忌

腊月尾和正月头的民俗禁忌,因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不同。这里以古楚之地为例,以流传这些地方民间俗语的形式,列举农村一些禁忌习俗。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过小年,莫刮锅,刮了烟锅要惹祸。”

“过小年,莫挨灶,打了灶神三天闹。”

过小年,即敬灶神和送灶神的日子。现在有人认为,北方一般为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一般为腊月二十四。

我所在的县也有南北之分,过小年的日子刚好是倒过来了,县内北边乡村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边则是腊月二十三。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因为过小年是民间传统送灶神的日子,所以农家很多禁忌习俗都与害怕得罪灶神有关。刮灶上的烟锅和挨灶,民间认为容易得罪灶神,因而这两种行为是人们所忌讳的。

楚地一些地方忌在小年这天动磨和舂米,有“腊月二十三、四推磨舂米,老鼠啃烂米筛簸箕”的俗语。

此地民间还有“小年不劝针剪”、“腊月二十四,剪子收藏起”的说法。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腊月的其他日子,还有“七不打八不冲”的禁忌,“七不打”就是腊月二十七不能打糍粑,“八不冲”就是腊月二十八这天不能杀年猪。也有的地方说“逢九不杀猪”,腊月二十九(有腊月三十的年份)这天当然也不能杀年猪。

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前,农村的各种禁忌就更多了。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言语类的。比如,民间有俗语说:“过年不放快,闷声发大财”、“过年放了快,一年不愉快”、“过年说有,说有年年有”、“过年说冇得,来年百事缺”等等。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上面俗语中的“放快”,指嘴巴把不住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尤其说出一些不吉利的话。“冇(mǎo)得”,方言,意思是没有。

二是行为类的。比如,“年饭不准泡饭,饭后不快洗碗”、“祖宗堂上坐,过年不下河”、“三天不杀鸡,三天不扫地”、“三十要忌嘴,初一不挑水”、“初一不挑水,初二不拿针”等等。

过去这些地方农村还有这样有趣的禁忌, 如果家里到除夕时还不清别人的债,或者一年来的运气不好,除夕夜家里的主人要洗澡,称之为“洗债”或“洗霉运”。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如果一年来,家里有外债收不回来,或者一年的时运好,除夕夜家里的主人就不要洗澡,担心把外债给洗掉,收不回来,或者担心把好运给洗掉。

而在大年初一,一般忌洗澡和洗衣服。民间认为大年初一沾了新年的“彩气”和“财气”,如果洗澡和洗衣服的话,就会把“彩气”和“财气”给洗掉。

诸如此类腊月“忌尾”和正月“忌头”的习俗还有很多,本文无法一一列举。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过年的民俗禁忌习俗,从现代人的思维角度来看,有一部分无疑带有迷信色彩,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民俗归入封建迷信。

民间希望在过年时,听到一些吉祥话,做吉祥的事,本身就是想过一个愉快欢乐的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也可以说,有了这些,才有了过年的年味。

如果有人过年时,说不吉祥的话,做令人不愉快的事,就会破坏过年欢乐的气氛,搅乱过年的好心情,当然不受人们待见。

俗语中的年俗: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尾和头指什么,有哪些讲究?

总而言之,我们对过年时的传统民俗,要一分为二,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