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老人说:“轧一轧,发一发,蚕讯大发了,女孩儿也太平一生了”。农历二月初五至初八,是海宁袁花、丁桥皇岗、黄湾一带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节日-----“轧太平”。

据悉,海宁这项特色民俗“轧太平”由来已久,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人们不管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上以互相挤轧为快,把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曰:“大家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关于“轧太平”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与朱元璋寻母有关;又有说是为了纪念宋代治理钱塘江时不幸遇难的将军宋彝;还有说是为了保护太平天国时被湘军追捕的忠王李秀成有关……总之,是众说纷纭。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蚕花娘娘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范蠡护送西施去吴国,路经此地,西施教会了当地百姓种桑养蚕,百姓为了感谢她,就把她称为“蚕花娘娘”。农历二月初八,蚕花娘娘会重回海宁来看望养蚕姑娘,保佑大家养好蚕,多产蚕茧。人们蜂拥而至通过“轧闹猛”这种方式,为新一年的种桑养蚕祈福迎祥,故,“轧太平”也叫“轧蚕花”。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蚕花运

旧时,所有女子,包括未婚少女都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在这盛会上抛头露面,一些不愿出来的姑娘,也会被父母赶出去轧太平,讨“蚕花运”。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戴蚕花

旧时,年轻妇女还会头戴蚕花,有戴的越多,养蚕越大发之说。迄今,戴蚕花已鲜见。

海宁:老传统“轧一轧,一年都太平”

小结

如今,海宁这项特色民俗“轧太平” ,已经演变成了当地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赶集活动。在这里你不光可以买到本地农民自家培育的果树苗木、手工编织的养蚕用具、竹篮竹筐等独具地方特色产品,还可以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工艺品,更可以见识到海宁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离得近的,又有闲暇的朋友,不妨有空去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