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记得大学毕业要出门闯荡那年,家里老人一再叮咛嘱咐。除了吃饱穿暖以外,有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这句话就是:人世交往,社会行走,宁惹武松莫惹林冲。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如今才发现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无论是在公司上班还是驰骋商场,遇到武松这样的人倒可以推心置腹,或有意见不同也能惹一惹; 但如果遇到的是林总那样的人,最好要多留两心眼,少惹为妙,否则下场真不可预见。

武松和林冲,同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在梁山也是性情相近的好兄弟,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这是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风格有密切关系的:

先看武松,他本是个我行我素,好打抱不平,性情豪爽的无业青年。一开始就因为喝多了酒在景阳冈上打死了“吊晴白额大虫”,为附近的村民除了大害。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然后他又为了给朋友出气讨说法,惩戒当地恶霸蒋门神。喝完酒后“痛打蒋门神”,帮朋友夺回了“快活林”。

到这里,开始的形象就是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当然也是胆大心细,勇猛异常。

后来,武松找到了哥哥武大郎,终于和哥嫂相聚。他很珍惜与哥哥的兄弟之情,流浪的心终于有了安处,一心希望和兄嫂安稳度日。

却不道这一切,都被西门大官人和自家嫂子潘金莲给破坏了,他们勾搭成奸,毒死武大,最终武松杀人为兄报仇,被逼上梁山。

上了梁山之后,江湖上的几场恶仗,基本也都有武松的功劳。他的性格和处事风格,真可谓是勇敢无畏,敢做敢当,快意恩仇,恣意潇洒。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再看林冲,他是汴梁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总教头。工作不错,家里又有美貌妻子,最初的生活是相当滋润的。

后来,他的妻子被人调戏,本来他是很生气的,但一见是上司家的公子,握起的拳头马上就软了下来。最后看对方骂骂咧咧离开,他就只是劝慰自己,一切只是场意外。

谁知那无赖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戏林家娘子,而林冲依旧是忍了再忍,实在是生气时,也只会找朋友一起喝闷酒。最后他被陷害发配,走之前为了使自己少受迫害,竟然一纸休书与妻子离了婚,不惜把妻子推入更危险的境地。

到了发配地后,在朋友的照拂下,林冲领到了看守䓍料场的好活儿。满心希望不久后再回到京城,好好生活。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不料一场大火粉碎了他的美梦,不过就算在此时,他依然希望能做些事得到上司的再次赏识。为此竟然一枪杀死自己“自幼相交”的朋友。

这场火灾也使得林冲再没有容身之所,只得被逼上了梁山。最难的时候王伦接纳了他,虽然过程有些不快,但依然扶他坐上了第四把交椅。

不料在一次酒席宴前,林冲却被言语激怒,举刀杀死了王伦,并讥他为“落第腐儒,心胸狭隘”,怎么做得了山寨的主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杀,他才最终在梁山上站稳了脚跟。

你看这林冲,在自己不能掌握主动权时就特别能忍,无论是妻子被人调戏,还是遭人迫害、陷害,他都能忍得住,一让再让,不惜作缩头乌龟; 一旦手里有了实权,得到了占上风的机会,他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毫不留情,看他杀王伦时手起刀落,那叫一个痛快,全不似当年在高俅面前的熊包模样。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他懦弱起来,只像个软脚虾,自己妻子都无力保护; 但当他发起狠来,哪点比不过武松?!

小说里讲的是故事,说的却是人情。

我们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少不得身边也有武松这样脾气真率的莽汉,只做自己的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真遇上个不平的事,也不愿意闷在肚子里,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隐忍放下;

当然也有不得势时百般隐忍,让倒水就倒水,让扫地就扫地,低调得像头顺毛驴; 一旦哪日得了势,马上换副嘴脸,高低横竖谁伺候不住,全天下竟没一个顺眼的人。

如果我们遇的是前一种武二郎型的人,大家轻松坦荡做人便好,不需要动心眼子使手段子,各自做好自己就好,一起努力然后一起喝酒就好。

真遇见个不顺的事,二郎指不定还能来个两肋插刀,帮扶一把,就算不至于杀人放火,也必定是身边那个最铁的支持和后援。

老话说:宁惹武松,莫惹林冲。同是好汉,后人评价却不同?

当然真的惹到了他,也无非争吵两句,事情说清了,大家还是好哥们好同事。

但是如果遇到的是林教头这样的人,可就真不一定了:你永远不知道他心里在想着什么,不知道他的心意何在,喜怒何在。他的心里永远有着个长远的计划,没有人知道这个计划长到哪里,远到何方。

他永远不会与人交心,总是一副谦逊有礼,温文尔雅、无懈可击的面孔,有了问题也总是很快让步,不会让你心生芥蒂。可这种人却总不能惹,一定要小心有天加倍奉还。

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惹了,所以吃亏的时候,竟然不知道吃的是哪道亏。

武松和林冲,一样的武林好汉,一样高超的武艺,却给我们不一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