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马上入伏,今年三伏40天,既要防暑还要防寒:为啥?怎么防?

1·啥叫三伏?

“伏”指的是大地上的阴气受阳气压制,暂时“藏伏”于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居于小暑和处暑节气之间。

三伏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干支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按传统的推算方法,从夏至当天开始算,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伏天的开始,这天也是初伏的第一天;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马上入伏,今年三伏40天,既要防暑还要防寒:为啥?怎么防?

按干支的排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

两个庚日之间间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的时间是固定的10天。中伏的时间则是有长有短,短的10天,长有20天,这个时间长短取决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出现时间的迟与早。

夏天多吹东南风,东南方向正是海洋气温的起源地,所以也是湿度最大,特别潮湿的一段时间。

同时,三伏的“伏”也指“伏邪”,也就是中医中“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2·为啥三伏天这么热?

三伏天热,是因为夏天地面的湿度不断增大,吸收的热量多,散发出的热量少。地表的热量不断累积,于是一天比一天热。

马上入伏,今年三伏40天,既要防暑还要防寒:为啥?怎么防?

到了三伏,地面累积的热量到达最高峰值,当然天气也是最热的。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要比空气大得多,所以这段时间就特别闷热。

加上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也使此时间段的天气以晴朗少云为主,这更有利于阳光的照射,更是热上加热。

俗语说“进入三伏,上蒸下煮”,三伏时期天气高湿高热,热浪袭人,酷暑难忍。

三伏天里暑邪本就强悍,如果在这段时间不注意,就很容易落下病根。

三伏防暑+防寒

三伏天,天气又闷又热,中暑的几率增大,严重者容易造成“热射病”,甚至致人死亡。

马上入伏,今年三伏40天,既要防暑还要防寒:为啥?怎么防?

中暑,通俗来说,就是体内的热量太高散发不出去,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发生障碍,或者汗腺功能衰竭,加上水和电解质挥发过多,而使人体中枢神经异常,致命心血管功能发生障碍而致病。

防暑:尽量不要在烈日,或者不透风的闷热环境里待太长时间,注意及时降温和补充水分,可以准备些清凉消暑的饮品或消暑药品。

伏天,要多用空调和风扇等给室内降温,开空调时注意也要补充水分,温度不可调得过低。

防寒:三伏天外界热,正是养阳的好时候,所以这时就要注意降温别过度,度夏别受寒:

首先是尽量避免冷风直接吹:无论是风扇还是空调风,都不要长时间对着人体直吹。特别是人体比较薄弱的后心和咽喉部位,更容易受凉着寒气。

其次是,三伏天尽量少食冷凉食物。特别是老人、孩子和女士,以及肠胃、心血管不太好的人更要注意,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冷凉食物。

马上入伏,今年三伏40天,既要防暑还要防寒:为啥?怎么防?

三伏天里,可以适当吃些羊肉和鸡肉,不但可以帮助增进食欲,也能帮助身体逼走寒气。

三哥说:

马上要入伏了,咱们都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今年三伏时间长,在注意防暑的同时,还要注意寒气入体,避免给身体带来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