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二开天门,如果下雨半月阴:开天门是啥意思?下雨是啥预兆
农历的七月是个比较特殊的月份,在传统文化里七月又被称为“鬼月”,是祭祀之月,也是慎重之月。
七月的很多日子都被冠上了特殊符号和神秘色彩,比如“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开天门”七月初七“七巧节”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以及七月末“关地门”等等。
为什么七月这么神秘?初二的开天门又是什么意思?
以及老人们说的“七月初二开天门,如若有雨半月阴”又是啥预兆呢?
1·农历七月不一般
在古代,人们把一整个的七月认为是“祭祀”之月。这种认知,可能起源自上古时期的“秋尝祭祖”。
汉代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中记:古有岁四祭。因四时之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yue同月音),秋曰尝,冬曰蒸。
是说古代一年有四次大祭,分别在各季节农作物成熟时祭祀已故的父母祖先。
《礼记》里也有“孟秋(农历七月)”时“天子尝新,先荐寝庙”的记录。
那时候,人们很重视夏秋之交,会在七月里田中农作物取得丰收时,举行祭祖仪式,感谢祖先的荫蔽、上天的护佑,同时也请邻居乡亲聚在一起品尝新粮。
当然,这里边也要再加上古人秉承的“孝道”精神,于是七月就成了以祭祀神灵、感恩先祖的特殊月份。
后来又经过历史变迁,以及“民间加色”等等因素,更加使七月成为了个“不一般”的月份。
传说七月是先人们“放假探亲”的月份,“那边”会在七月初两天打开大门,放先人们回家。
如果说人们平时的祭扫是主动追思的话,那七月应该被看作是“被动思念”。
2·七月初一、初二开门日
老人们说“七月初一开地门,家中先祖来认亲;七月初二开天门,无家无门无处寻”。
意思是说,七月初一是“地门大开”的日子,这天“那边”开始放假,第一批有家、有后代的祖先们会优先放假。
所以在古代,七月初一人们都会举行“宅祭”,在家中祭拜先人,或者做一些标记给自家人引路,好使他们更快“回”到家中。
同时,初一的宅祭也有祈求家宅平安的意思,人们会设置丰厚的供品,祈求一家人平安顺遂,不要遇到不好的事。
七月初二这天则是家宅之外的公共场合“开天门”的日子。相传初二“放假”是那些无家或者无后代的先人,他们因为找不到家,没有了“归属”就只能到处“闲逛”。所以民间一直都有“七月半,鬼乱蹿”的说法。
当然,这些只是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而已,没什么科学依据。三哥也只是分享出来,图大家一乐而已。
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传说,阴历的七月才显得更加神秘,而七月份的天气似乎也受了影响。
3·初二有雨半月阴
阴历的七月已经过了雨季,炎夏的酷热也在慢慢消退,特别是在立秋节气之后,气温也会慢慢回落。
此时致雨的副热带高压已经开始向南回流,降雨自然也跟着往南边移动。所以通常七月份的雨水不会再像六月中后期那般频繁和猛烈,就算有雨也是细细绵绵的小雨。
但是如果七月初二是个雨天,那就麻烦了。
民谚中有“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淋”“初一下,初二淋,半个月里连天阴”“雨逢初二三,路上不得干”“初一没有初二灵,初二下雨半月阴”的说法,都在说初二下雨会连阴。
这对于田里的农作物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一是因为如果七月初二有雨,说明雨季可能被延长,此时秋庄稼基本已在灌浆期,此时更需要稳定的日光照射或少量的雨水滋润。
一旦遇上连阴雨,南方的稻谷、北方的芝麻、玉米、棉花等作物会有倒伏和霉变的可能;而红薯、花生等作物则有被雨水泡坏的风险。
所以民间一直有“开天门雨倾盆,闺女寡妇早嫁人”的说法,是说七月初二如果有雨,那就预示着这年的收成不好,家里的口粮不够,只得早点把“闺女”嫁出去,家中就少一张嘴吃饭。
有地方也说“七月初二阴,牛羊贵如金”,是说如果七月初二天气不好,当年的牛羊肉会很贵。
所谓“物以稀为贵”,牛羊贵是因为农作物减产,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喂养牛羊,家中有牛羊的也只能早早处理掉。
如果连阴雨下得比较大,再引发一些洪涝危机那事就更大了。这可能才是七月里“最可怕”的事。
但是令人欣慰的一点是,阴历七月初二是甲戌旬的空日,俗话说“日子逢空,事物减半”,初二雨水的影响力也将必会减半。
三哥说:
民间流传的这些民谚俗语,大都是农耕时期人们凭经验总结出来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但依然有一些会被现代人认为“有道理”而继续流传。
到底关于七月的俗语准不准呢?咱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