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清明上坟扫墓,七月却要居家:七月不安宁,三事要注意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又称祭祖节,七月半,以及“盂兰盆节”。

从习俗上看,这个祭祖节日的主要活动有放河灯、焚纸锭、普渡会等等。

同样的祭祖,清明节祭祖要去上坟、扫墓,中元节的祭祖为啥就没有这些活动呢?

两个祭祀节日有啥不一样?还有啥讲究呢?

1·清明节祭祖

在四季之中,冬天多雪,雪由水凝结最终又化成水,所以冬属水;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所以春属木;而夏天特别热,似火炙烤,所以夏属火;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遍地金黄,所以秋属金。

所以,四季的轮转就是冬水生春木,春木生夏火,夏火生秋金,秋金生冬水的过程。

清明上坟扫墓,七月却要居家:七月不安宁,三事要注意

清明节居于春季,此时大地上阳气开始升腾,这时候冬水也正慢慢消耗,特别是到了立春节气之后,春木不断增强、壮大,冬水则继续消耗、减弱。

农历的三月为辰月,辰为水库,自然也是冬水的终结点。

清明节是辰月的开端,冬水已经彻底耗尽。这时候阳气也完全压制了阴气,代表祖先也被阳气压制不能出来,而阴气耗尽也表示这时候祖先的钱粮已用尽。

他们上不来,我们自然就要去“送”,所以清明人们都要去坟头“探望”扫墓,同时送些纸钱、用品等等。

2·中元节祭祖:

中元节,南方一些地方多过七月十四,北方则多过七月十五。

此时已是初秋,立秋代表夏火已经耗尽,秋金之气活跃取代了夏火。夏火为老阳,秋金为少阴。

也就是说,阴历七月是老阳下沉而少阴升腾。少阴升就代表祖先上来了,所以民间才说“七月是鬼月”“七月半鬼乱窜”。

清明上坟扫墓,七月却要居家:七月不安宁,三事要注意

在七月,祖先可以回来享受香火,自然不需要再去坟地里送。这也是古代人在中元节会举行“私祭”“家祭”,官家会举行“公祭”的原因。

所谓家祭、私祭,指的是祭祀自己家“回来”的祖先,而公祭则是安抚那些无家可归,或找不到家的先人。

这样一比较就比较清楚了:

清明节的祭祖扫墓是我们主动祭祖,缅怀祖先、送钱送粮;中元节的祭祖则是被动的,要做的无非是供奉、祭拜、安抚以及送别。

清明节的活动主要是去坟头叩拜、烧纸烧物;中元节则是在家做供品,放河灯(引渡)、吃鸭(据说鸭为接祖先的坐骑)。

从大的方面看,清明节寺庙啥的做最多的是祈福、放生、施舍等;而中元节做的最多的则是祈祷、洒净、超度(又叫普渡)等。

清明上坟扫墓,七月却要居家:七月不安宁,三事要注意

其实,清明和中元节的最大区别,应该还是来自季节与时令,剩下的,不过是人们的理解和想像罢了。

3·七月要注意三件事

民间说七月是“鬼”月,多有禁忌,所以老人们认为七月里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七月不下河:如果从传说上解释似乎有些吓人,事实上阴历七月不能下河,是因为立秋之后,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咱们越来越远,此时的光照强度变弱,时间变短。

这时候,虽然水面上感觉还是温温的,但水的下面已经有些凉了。如果突然跳进水里,双腿就容易遇凉抽筋,就像被什么东西拉住了一样,很容易发生意外。

七月不戴帽:古人认为人类属阳,祖先属阴。据说属阳的人身上都有三把真火,分别在额头和双肩上,有了这三把火,属阴之人就无法近身。

如果戴了帽子就容易压住额头上的火,就会很容易被阴气侵袭。其实是因为季节交替时容易刮风,天热戴帽子会出汗,一头汗时遇风摘掉帽子,就很容易着凉感冒。

清明上坟扫墓,七月却要居家:七月不安宁,三事要注意

七月不出门:老人们说“七月不太平,卯前酉后莫出门”,卯时是早上的五点到七点,酉时则是下午的五点到七点,也就是说在天亮之前、天黑之后阴气比较盛,要尽量留在家里。

除此之外,还有“七月露金,万物不近身”,是说七月里可以把金银首饰戴在身上,据说可以辟邪;“七月不站南墙根”是说七月不要站在影壁墙(南墙)下面。

三哥说:

其实无论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都源于咱们的孝道文化,不过是提醒我们不可忘根、不可忘本。而那诸多的规矩,深究起来,最终基本也都与健康相关。

只是在古代,科学等知识不够普及,人们会把许多的敬畏和恐惧解释为神秘现象,认为有“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