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地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是啥意思?为啥有这种说法
进入阴历七月以来,关于这个月的各种说法就没断过。
从“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开天门”到“七月十五中元节”,每一句都在告诉人们,七月不一般,没事别乱转。
关于七月的说法到底是啥意思呢?这些说法是源于哪里?
1·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先解释在古人眼里,到底啥是“鬼”。
东汉经学家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中解释:鬼者,归也。那时候人们称过世的人叫“归人”。
《礼记》中则说: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意思是普通老百姓过世之后,只能归于土、隐于阴、化为鬼;不像王侯将相那样有宗庙祭祀、吸收香火,最终成仙成圣。
其实,无论是谁在过世之后,结局都不过是“归”,叶落归根、人逝归土。归即是鬼。
很明显,无论是哪本典籍中说的鬼,都是对过世祖先的统称,或者也可以解释为是人存的的另外一种形式,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有口气在、会吃喝拉撒地生活时就叫“人”,没有了这些,那就叫“鬼”。
2·
说了啥是鬼,咱再看七月有啥不一样。
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写:古时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意思是说古代人一年有四个祭祀之日,分别是:春祠、夏礿、秋尝、冬蒸。这四祭是按照谷物成熟日子来定的,人们在这四个日子里祭祀父母祖先。
这里边的秋尝,就是在阴历的七月。此时田里的庄稼已收获,天子拿新收的五谷进献宗庙;百姓也拿新收的粮食来祭祀祖先。
秋尝祭祖,就是阴历七月为祭祀之月的来源。
加上咱们骨子里对孝道的重视,所以也就特别重视这七月的祭祀,慢慢把秋尝的祭礼做成了对祖先的缅怀。
总的来说,古代的七月应该是个感恩月,七月中元节也应该是个感恩节。
3·
那七月是怎么就成了鬼月呢?这就得考古一下了。
古代以干支纪月,正月是寅虎,二月是卯兔,三月是辰龙......七月是申猴。所以阴历的七月也叫申月。
《史记》中载: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意思是申为阴气主事,会贼害大地万物;《说文解字》也解释: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说的也是七月里阴气已成,可以自由活动。
这些典籍中都是在说,阴历的七月是大地由阳转阴的节点,此时阴气强盛压制阳气。并且阴气还行动自由,会对人类有害。
百姓们或者没有太高深的知识,可以解释这些玄而又玄的大道理。他们只是相互地认为,人活着为阳,过世为阴,那“阴气成”“贼万物”,就是一些神秘力量来要对人们有所防害。
再加上阴历的七月份为夏秋季节交替之时,也正是人容易生病的时候。此时孩子和老人、体弱的人都很容易出问题;还有立秋之后,河水上热下冷,骤然下水容易出事故。
所以就认为七月实在不寻常。
所谓地门开,则出自《易经》。在《易经》中申为坤卦,坤代表鬼魅,西南方为鬼门,所以才有了七月开鬼门的说法。
结语:
其实好多事都经不得考古,多找些资料来查,总会找到些蛛丝马迹。如果你也进行过考古,应该也会发现,关于七月的说法史上就特别多,并且还是空前的一致“七月不寻常,无事少出门”。
如何平安度过这样一个七月?
第一,七月大地阴气活跃重,以养阳的角度看,应该少出门,特别是“卯前酉后”这段时间,也就是天亮之前,天黑之后,最少是待在家里。已在远行在外的人,这个月也先不要急着回来,天太热,路途遥远的话不利于健康。
第二,七月地下升阴,地上烈日,深水地方水面可能还比较热,但水面以下温度就比较低了,所以七月尽量少下水,如果必须下水,要做好防护,确保更加安全。
第三,七月烈日如火,闷热异常,人身体里的躁热之气容易转为戾气伤人伤己,所以七月一定要多控制自己,不做激烈活动,多静思冥想。
第四,无事不靠墙站,“溜墙风”入体容易感冒,热感冒不容易痊愈。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七月要多感恩,感恩世间一切,包括祖先,连同他人祖先。对世间万物都多表现敬重,一定不要轻浮、狂妄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