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逢甲子,若是有雨连半月:八月十三啥日子,下雨啥预兆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过节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浓。
中秋节前的重要日子,除了白露节气,就是八月十三了。老话说“今秋雨不雨,就看八月十三”,是说八月十三关系到整个秋季的天气情况。
今年“八月十三逢甲子,若是有雨下半月”,为啥这样说呢?八月十三到底是个啥日子?
1·啥叫甲子?
在古代的若干年中,人们一直用天干地支标记日子。
他们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搭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在纪日时,十天干中甲为开头,搭配十个地支为一旬。
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为甲子旬。剩下戌亥两个地支这旬没排上,轮入下一旬甲戌旬,作为开头两天甲戌和乙亥。
就是这样,从第一个“甲子,”到最后一个“癸亥”,天干和地支全部搭配一遍是六旬,每旬都以“甲”作为开头。
这所有日子里面,以甲子日尤为特殊。因为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它们的组合也是第一个干支组合,相当于事之起始、确立之时。
所以民间一直都比较重视甲子日,有“凡事之启,甲子最吉”的说法。
当然古人也把这种重视用在天气上,所以民谚中就有“六甲无云,一旬少雨”“久旱久晴,且看换甲”的说法。
是说如果甲日是晴天,那就说明接下来的十天雨水都少;久旱无雨,或久雨不晴,要看下个甲日会不会有改变。就连文人们的诗名中也有“千山云深甲子雨,十日地湿东南风”的句子。
所以说“一旬十天,以甲为统”。甲子日则为六甲之首,这天的天气情况对后面的日子影响也很大。
2·甲子日不同,啥影响?
在农耕社会,百姓们要靠天吃饭,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和平民能用的预测系统,他们能靠的就只有自己的观察、比对和总结。
在长期的观察中他们发现,同是甲日下雨,不同的日子影响也大不相同:
比如,如果这个甲日为单数,这旬的雨水会格外多,雨也格外大;如果甲日为双数,接下来十天的雨水就要小得多。
明代杂编《焦氏说楛》中讲“甲子逢单日为雄,双日为雌。雌甲子虽雨不害。”
五行中“雄”为阳为单,代表着明显、强大、猛烈等;雌为阴为双,阴代表弱小、细小、不明显等。
所以古人的总结就是,如果甲日逢单数就是雄甲,这天下雨容易连阴,并且雨量大,连阴时间长;同样的,如果甲日逢双下雨,就代表有雨也不多、不大,连阴时间也不会太长。
所以清代诗句中就有“昨雨不逢雌甲子,匆匆修坝筑新堤”的句子,说还好下雨时没遇上雌甲,要赶紧去修堤坝。
八月十三是单数日子,如果这天下雨就表明接下来的日子都会以雨天为主,并且连阴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才说“八月十三逢甲子,若是有雨下半月”当然“半月”是个大约时间。
3·这时候下雨好不好
唐代有首名叫《占四时甲子雨》的诗,诗中讲:
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冻死。鹊巢下地,其年大水。
是说甲子雨在春天,容易造成大面积土地荒芜。在夏天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在秋天庄稼容易发芽霉变,在冬天则容易发生极寒。
目前正值秋收时节,各种农作物都到了收获的时候。俗话说“夏收半个月,秋忙四十天”,秋收和夏收不同,需要更多的时间。
比如玉米,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人工手掰,然后要背出田地、拉回家,然后还要剥、晒,然后还要翻耕土地,播种下季粮食。
还有花生、大豆、芝麻、棉花等等作物,都在此时收获,也都比较占时间。从收秋到种下冬季作物,基本上都要四十天左右才算告一段落。
如果此时遇上连阴雨,真是不合时宜。正像杜甫《秋雨叹》诗中说: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苏辙《甲子日雨》中也写“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大意都在说此时下雨愁煞人。
农谚中也说“八月十三雨,来年牛栏空”“八月十三雨水飘,百日土路泥粘脚”“八月十三落了雨,百天泥路行人苦”“秋甲子下雨,百物不成”等。
所以八月十三这天恰逢甲子,宜晴不宜雨,如果下雨容易连阴,不但中秋有雨,这个秋天也会是个多雨之秋,如果这天晴天,接下来则多为晴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