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九月初九重阳节,记得“重阳三做三不做,增寿也添福”:指啥事

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认为九为极阳之数,所以“双九”就是重阳;而重阳是月、日都是九,所以又被称为“重九”。

在民间,九九重阳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事可更新,所以要记得“重阳节三不做,增寿也添福”,三事分别指啥事呢?

1·重阳节的来历

在古籍中,最先出现重阳一词的,是战国屈原《远游》诗中“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句子秦时《吕氏春秋》中已经有了关于重阳节俗的记载。

九月初九重阳节,记得“重阳三做三不做,增寿也添福”:指啥事

九月初九在晋代被确定为节日,唐代德宗时曾下诏把重阳命名为“三令节”,诏书中有“晋纪重阳”的句子,从唐德宗起,重阳节成为正式节日之一。

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源自民间对“大火”星的崇拜。

古代人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为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位于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被称为“苍龙七宿”。其中心宿中第二颗星最亮,被称为“大火”星。

古代人根据大火星的运行轨迹确定季节和农时,春季它升起时耕种,秋天它退隐时收获。诗经中“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也是大火星,流火是开始下落,八月未落尽,九月退隐入寒。

九月初九重阳节,记得“重阳三做三不做,增寿也添福”:指啥事

季秋九月大火退隐,火入戌库,暑寒交接,乾坤转变,人们就在此时祭祀祈福、辟灾,祈求长寿与福乐。九为至阳之数,所以重阳也被人认为是敬老日、老人节等。

2·重阳节俗的重点

当大火星落入戌库,就代表阳气进入了戌库。戌是夏至时太阳落下的位置,也是阴气萌生之所,正所谓“阳极生阴”,重阳节的习俗也大多由此而来,比如登高、插茱萸饮菊酒等。

三国时魏帝曹丕曾在《九日与钟繇书》写: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因为重阳节是大火退隐,阴气上升之时,为了更多接触阳气,避免被阴气侵袭,人们就去高处“避”一下。

九月初九重阳节,记得“重阳三做三不做,增寿也添福”:指啥事

为了登高方便,东晋大诗人谢灵运还发明了底部有铁齿的鞋子,人称“谢公屐”。

插茱萸的习俗大约起于晋代,晋代周处在《风土记》中讲“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言避除恶气而御初寒。”

汉代《西京杂记》中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又被称为“辟邪翁”,把它的枝叶、果实佩戴或者插在身上或头上,可以避邪气、祈长寿。

文人们也留下了不少关于重阳节的佳作,比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朱放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等等。

除了登高和佩茱萸,人们还喜欢在重阳赏菊、饮菊花酒,把菊花称为“延寿客”,饮菊花酒祈求健康长寿。孟浩然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写“菊花何太苦,造此两重阳”。

可见重阳节的节俗主题,就是辟邪袪灾、祈寿祷福。

九月初九重阳节,记得“重阳三做三不做,增寿也添福”:指啥事

3·重阳三不做

一是不远行。今年重阳节是己酉月的庚寅日。酉为金而寅为木,金强则木折、木强则金断,所以说酉寅相绝。绝的意思是相互伤害,然后断绝。酉寅绝在车马财,主破损难补,道路伤灾,所以此日不宜远行。

二是不归家。《后汉书》中载“汝南陈伯敬者......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说有个叫陈伯敬的人,回家时遇“归忌日”就寄宿在乡亭中。《历法》中解释:归忌日,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远行,归家及徙也。

孟、仲、季指的是四季中的首月、次月和第三个月,酉月属于秋季仲月,所以仲月的寅日就是归忌。

三少消耗。九月初十是酉卯相冲,为“大耗”,那么九月初九就是小耗。《协纪辨方书》中讲“小耗者......未至于大耗,故曰小耗”。小耗虽然没有大耗那么严重,但也是种消耗。这种消耗不止指金钱,也指感情。所以此日应该捂紧口袋少花钱,稳定心绪不与亲人争吵。